只要精诚所至,金石一定为开论文_曹潇潇

只要精诚所至,金石一定为开论文_曹潇潇

曹潇潇(四川省青川中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4-0013-0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英语也有积极性。而且他们并不比其他学生少下工夫,但是他们的成绩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英语学习的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英语认知过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对于这样的英语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

一、激发学困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爱好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兴趣激励法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把课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结合课本内容或作业练习中出现的经典材料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英语史或励志方面的英语知识,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成功体验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英语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假如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会产生失败感。教学中,我们经常巧妙地奖励学困生中进步的学生或者有闪光点的学困生,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体味成功的乐趣。

3.典型事例法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力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使学生勤奋而顽强地学习。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用往届优秀学生的事例来说明基础差的学生是怎样学好英语而取得优异成绩的,并强调英语科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及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傲起:制定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眺一眺,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课前自学。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下,课前自学应改变停留在单词识记及课文阅读的状态。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记例句、用新词造句、找出课文中的难点等,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2.专心上课。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上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把本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3.勤记笔记。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为此。要让学生作好听课笔记。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关键词或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4.及时复习。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5.反复练习。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交际能力只有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争取各种训练机会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

三、利用教材进行学困生科学的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二是指导即教法。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归纳指导法。高中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语言认识形成系统化成为可能。因此。使用归纳法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让学生反复接触某某语言现象,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如: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知识或共同的知识。例如。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先让学生总结句中过去分词的用法,通过归纳,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并且可作时间状语、原因状语、条件状语、方式状语、伴随状语或用在连词后。这种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对比指导法。教学中我除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对一些形似却意义不同的语言点,我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弄清它们的区别,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3.解答说理法。教师提出一种语言现象、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这种现象,寻求正确答案。并找出选相应答案的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

4.启迪思维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创造的方法与才能。只让学生打勾、划叉。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度思维的训练去获得。

5.讨论活动法。讨论法可用于解决学生对语言现象的疑问、对课文的理解上,也可用于对语言现象的深化、理解上。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可不断提高语言活动的质量。例如。在学主语从句时,我收集各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总之,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内课外多下苦功夫。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尽早地重燃“学困生”希望的火苗,那么精诚所至,一定金石为开。

论文作者:曹潇潇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只要精诚所至,金石一定为开论文_曹潇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