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新月

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新月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建筑得到有效的发展,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并制约建筑工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提高重视度,明确PC构件装配式建筑运用的优势,对其施工技术的运用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此促进我姑建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究,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PC构件;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业工业事业的主要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PC构件是通过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结合大工业的生产方式而制作而成。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备着较多的特点,如生产、组织一体化;装配件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等特点。当下,装配式建筑的实现了节材、节能的建筑施工,充分体现出当下建筑施工所倡导的绿色施工理念,进而促进我国建筑生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PC构件装配结构性能要求

所谓PC构件,是指通过工业化生产而制作出的混凝土构件,而PC结构则是建筑工程的组成构件是通过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接着进行安装连接,最后通过现浇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基于此,针对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结构,需要满足以下性能要求: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处于正常使用环境时,PC构件需要具备良好的弹性工作状态。并且主梁体与PC墙板之间的裂缝不能超出国家规定标准[1]。当然,其连接裂缝处,需要符合国家规定抗渗透力的年限要求;2.如若发生低于区域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主体结构与PC墙体之间不能出现断裂、开缝的现象,并且预制板需要确保不能受到损伤;3.在遭受高于区域抗震烈度时,需要确保建筑主体结构不能产生倒塌的现象,并且其连接主体的物理性能不能出现失效的情况,确保主梁体具备一定竖向的承重能力;4.遇到火灾与局部爆炸的情况时,墙板与PC墙板的连接处需要具备一定防治结构连续坍塌的能力;如若发生相当于区域抗震烈度的地震,可以允许构件和相关预定部位出现局部性质的损伤,而主体结构与PC构件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出现一定程度的竖向水平缝,但是不能出现纵向的大面积裂缝,需要确保PC墙板不能出现屈服的现象[2]。

二、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一)PC构件的运输与存放

针对PC构件的运输,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控制,以此避免构建在实际运输存放过程中出现损坏,进而影响施工进度[3]。因此,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以构建的实际数量为基础,进行运输设备的合理选择,并且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构建进行有效的固定处理,如在PC构件下铺设缓冲材料,进而降低PC构件材料发生损坏的可能性。

针对PC构建的存放,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存放要求进行合理存放,在实际存放过程中,需要以构件的形状、构件材料特性等因素为基础进行合理存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顶面、墙柱以及楼板等构件需要进行竖向放置,而大小梁的存放,需要进行横向放置。当然,在实际存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压实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此避免地面的沉陷,进而对构件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PC构件的吊装技术

在实际装配现场,由于起吊设备和当前施工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需要对PC构件的起吊方式和位置进行科学性的再次测量。当然,在PC构件吊装过程中,在确定起吊中心后,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以下为具体阐释:1.在实际起吊过程中,如若PC构件的起吊受力状态与安装受力状态没有处于一致时,需要及时进行构件进行加固,以此避免PC构件在起吊过程中出现翻转、掉落等情况出现,避免PC构件出现相应的损坏;2.PC构件的吊装与生产状态处于一致时,可以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PC构件的生产脱模吊点,以此促进吊装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3,在实际PC构件吊装过程中,需要对其吊装顺序提高重视度,尽可能选择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吊装;4.可以在吊装PC梁时进行有效的水平测定,实现对操作工序的减少,缩短施工时间[4]。

(三)PC构件的固定和支撑

等到PC构件吊装完毕,需要进行有效的固定,因为此时其它建筑构件尚未安装,所以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为了确保PC构件的安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相应工具对其进行有效稳定。在实际固定过程中,可以采用斜撑固定、固定角码等方式进行有效稳定。当然,在构件固定之前,需要先对构件的水平、高度以及前后位置进行合理调整。而针对PC构建以及大小梁的支撑,需要施工人员在进行吊装之前将相应的支撑准备完毕,以此避免PC构件与大小梁的倒塌[5]。另外,施工人员需要注意支撑与固定的拆除时间,应以相关施工技术标准为基础,严格执行。例如在进行PC墙板斜撑拆除时,需要在楼板灌浆七天后进行拆除,并确保其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的70%。

(四)PC构件的连接技术

等到固定、支撑工作完毕,需要进行PC构件的有效连接。在实际连接过程中,需要将PC构件末端的钢筋穿过套筒进行连接。当然,在连接过程中需要注意,需要先对套筒进行有效清理。而针对现浇主梁体与PC墙板的连接,需要以混凝土为基础,通过现浇的方式进行连接。尤其是针对装配节点位置,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质量要求与技术要求。另外,针对PC墙板之间的连接,需要以下部墙板与预埋铁件为基础,通过焊接或者是螺栓等形式进行连接。

(五)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技术

在当前混凝土实际浇筑过程中,需要先对预埋件、钢筋和模板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实际要求之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若在浇筑过程中发现钢筋、模板上存有污染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并确保模板之间没有缝隙。针对混凝土浇筑方式,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不同浇筑位置选择不同的浇筑方式。例如进行墙柱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30mm至50mm的水泥砂浆浇筑。如若在进行分层浇筑时,需要确保其浇筑的厚度保持在400mm左右。而针对振捣环节的开展,施工人员需要秉持着“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有效振捣,并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离析和空洞的现象出现[6]。最后在振捣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振捣机器与预埋件、模板的碰撞,如若发生碰撞现象,需要及时对模板、预埋件的牢固程度与位置进行确定,以此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针对混凝土的养护,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大约在七天左右,而防水混凝土需要进行十四天左右的养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工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对其施工技术的使用,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海刚.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2).

[2]李瑞国.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01):62-63.

[3]温纬立.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J].低碳世界,2018,No.180(06):116-117.

[4]范玉,徐华,黄新,et al.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及其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12).

[5]范玉,黄新,黄继战.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

[6]杨浩东.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00133-00133.

论文作者:刘新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基于PC构件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新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