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论文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

李志昌 楚雄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即“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以“五个坚持”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发展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一个重要问题是要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求对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的。从以往改革开放宝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和运用,同时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发展,方法论的运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把握,而不能机械僵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同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改革开放的方法论也需要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和运用以往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方法论,同时又要赋予新时代改革开放科学方法论新的内涵,作出创新发展。

用于堆放硫酸铵等稀释材料,形状上有突起感,有一定高度,纹理上较为规则,色调上一般呈现白色,区域上有道路到达,在沉淀池或灌水池附近。堆料区典型影像,见图4(c)。

增强五种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综合体系,其中科学思维方式是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必须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整体、长远、重大”,就是要从整体角度、长远眼光思考改革开放重大问题,布局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辨证思维的核心是协调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避免片面化、绝对化、极端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各种复杂关系,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近期和长远关系、城乡与地区关系,特别是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该协调处理好,才能保证经济社会有序有效发展。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新颖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善于提出科学的、有效的新举措,制定合理的新政策,特别是要敢于打破旧的体制机制弊端,设计制定新的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法治思维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制定改革决策,实施改革举措,都要遵循法律法规,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底线思维是一种防范重大风险、避免颠覆性错误的重要思维方式,要求在改革过程中,作最坏的打算、朝最好处努力,要全面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守住风险底线,不能使损失越过底线。

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增强改革决策的系统性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但是,两者关系的侧重把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要在动态过程中灵活把握两者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理论,所以重点在“摸索”,当然也有一定的顶层设计。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科学的改革理论,因此当前及今后的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以顶层设计为重点,当然也不是不要“摸索”。可以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改革应该以顶层设计为主,以“摸索”为辅。面对新的不确定性,在一些局部问题上,在一些新问题上,没有现成的办法措施,还是要“摸索”,但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应以顶层设计为主。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深入调查研究是必要条件。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主观愿望出发。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总是具体的,问题是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改革针对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要从现实中去了解、去把握,而不是凭主观想象去把握。改什么、怎样改,要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决策。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论什么改革,最终都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一项改革是否成功,关键看是否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否照顾到各方面合理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关系是复杂的,利益诉求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进行全面深入调查了解。以往改革中在一些地方出现的一些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作改革决策前,调查研究不全面不深入,凭主观愿望,依据片面的信息,决策方案脱离实际,在执行实施中产生严重问题。

广西财经学院的学风问题不是个案,而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普遍现象。许多学者研究了这个问题。“近些年,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途径,在学风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学风建设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3],安桂玲、魏彦红调查衡水学院发现,2010年上学期在图书馆借书0本的学生有43.7%,参加学术活动0次的学生有33.7%,并结合其他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新建本科院校学风不良”[4]。

深入调查研究,增强改革决策的针对性

从目标导向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改革的总目标,以及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已经很明确,关键就在于解决矛盾和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要遵循唯物辩证法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论,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重点放在解决主要矛盾上,通过解决主要矛盾促进带动解决次要矛盾。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表现不同、原因不同、影响不同,凡是问题都应解决,但是不能平均使力、不分轻重、不分缓急,要抓住突出矛盾,聚焦突出问题,通过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动、促进解决其他矛盾和问题。

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增强改革原生动力

改革要创新、要突破,而法律要维护、要守成,表面上看似乎相互矛盾冲突,关键问题是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改革要改什么、怎样改?法律要维护什么、怎样维护?在这两点上找到一致性,改革和法律就统一起来了,相互关系就协调了。改革要改的是阻碍发展、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事物,这样的事物法律不能维护。法律要维护的是有利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物,这样的事物改革也不能改。因此,从价值和目的上看,改革和法律是一致的。在社会现实中,一些原来的政策规定、体制机制、法律规定,随着实践发展,已经不适用了,甚至产生不好的后果,就需要改革。这时往往会出现改革和法律的冲突,改革要突破,法律要维护。这就需要使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相互协调,通过立法修改或废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法规,为改革决策提供法律依据。“相衔接”就是要求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在步调上大体一致,不能相差太大。改革决策不能过度超前于立法决策,当立法决策没有形成、有关法律规定没有修改或废除之前,改革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避免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立法决策也不能严重滞后于改革决策,当一些严重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而又受到原有法律规定的限制时,应及时作出立法决策,修改或废除不适应的法律规定,为改革决策提供合法性依据。依据法律进行改革,法律为改革提供保障,改革推动立法,改革和立法良性互动,就能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增强改革决策协调性

新时代的改革,在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鼓励基层大胆探索。我国改革实践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顶层设计是自上而下,基层探索是自下而上。顶层设计是对基层探索的总结提升,同时又指导新的基层探索。基层探索的重要意义有三点。第一,基层探索是实践探索,是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创造新办法新措施,因此基层探索能为改革理论提供实践智慧,避免改革决策脱离实际。第二,基层探索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基层探索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因此,基层探索能为改革决策提供利益价值导向。第三,基层探索的经验,通过总结提升可以推广运用。基层探索实际上是人民群众的“主动试验”“自主试点”。一些地方主动进行实践探索,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措施,取得好的成效,这些办法措施经过总结完善,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产生普遍的意义。

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增强改革决策的实效性

改革的基本过程是“调研、决策、执行、成效”。从调研到作出改革决策,只是完成了改革过程的一半,更重要的是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改革决策不论设计得多好、多完善,如果不切实执行实施,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在一些地方,改革决策不断作出、改革举措不断推出,但并不认真切实执行实施,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效果。在改革问题上,要避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求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只有这样,科学的改革决策才能得到落实,正确的改革举措才能得到执行,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届馆长论坛除了涵盖20余场海内外专家精彩报告外,还围绕三大主题开展了专家分组讨论以及头脑风暴和馆长专访等活动,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专家交流,彼此激发了更多灵感与思考。

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要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要坚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同时又要坚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坚持改革方向不变、发展道路不偏、改革力度不减,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协调处理好三者关系,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科学方法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 王大林)

标签:;  ;  ;  ;  ;  ;  ;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