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椎体形成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丁刘志兵

湖南省攸县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攸县 412300

【摘 要】目的:分析比对临床对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单纯内固定及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7例脊柱骨折患者,按手术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单纯内固定治疗、B组29例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对。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较前均有所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在临床治疗优良率方面,B组治疗优良率96.55%,明显高于A组治疗优良率82.14%(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符合生物力学特征,临床应用该种术式对脊柱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形式,对于此类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同时断钉、术后松动等手术后固定失败的病例也逐年增高。研究统计显示,各种内固定的失败率在10%-20%之间[1]。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脊柱骨折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内固定复位后失败与椎体前柱的不稳定有着密切联系,根据这一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尝试采取横突间植骨、经椎弓根松质骨成形术、骨水泥等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我院此次对29例脊柱骨折患者实施了治疗,并与同期单纯实施内固定治疗的28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比对研究,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接诊的57例脊柱患者,全部患者均经X线、核磁共振、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证实。入选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47岁到76岁不等,平均年龄(54.7±10.5)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时间2到13天不等,平均时间(6.4±1.9)天;患者受伤原因为车祸致伤的有12例、为坠落致伤的有28例、为砸伤的有11例、其他因素致伤6例;根据ASIA损伤分级,其中C级13例、D级21例、E级23例。按手术措施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28例实施单纯内固定治疗、B组29例实施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措施: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在C型臂X线机定位骨折处,利用手术床行体位复位,使伤椎得到不同程度复位。以伤椎为中心,在后正中做纵行直切口,充分暴露伤椎及上下位椎的椎板关节突。根据术前CT所示骨缺损部分决定采用单侧或双侧植骨,如骨缺损部位偏向一侧,则以该侧为主植骨,如在中央,则双侧植骨。C型臂透视下确定伤椎及上下位椎的椎弓根入钉点,定位后准确植入椎弓根钉,并拧出伤椎椎弓根钉,钉道口骨蜡密封止血。之后,安装AF角度连接棒或已预弯好的连接棒,复位撑开,根据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手术复位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椎板减压。确认止血后去除伤椎椎弓根钉口骨蜡,通过一侧椎弓根分别用不同直径的椎弓根扩大器扩大椎弓根通路,扩大器进行深入应达椎体前方2/3处,并根据骨折类型及术前CT所示骨缺损部分,是伸入椎体内的角度刮匙或髓核钳靠近骨折终板侧和骨缺如区,将压缩下陷复位不满意的终板撬拨复位,并将搅拌好的CSC注入椎体内,反复X线透视下确认以防CSC进入椎管或椎旁血管内。术后常规留置闭式引流并关闭手术切口。对单纯实施内固定治疗的A组患者,按照上述治疗措施中内固定治疗方法实施。

1.3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参照相关文献,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分级,其中术后无疼痛、完全恢复者记为优;将术后疼痛减轻、恢复良好者记为良;将术后疼痛、恢复一般者记为可;将术后疼痛明显、恢复较差者记为差。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情况,以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6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组间比对采取t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Frankel分级较前均有所改善,组间比对,B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详见表1;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B组治疗优良率96.55%(其中优24例、良4例、可1例),明显高于A组治疗优良率82.14%(其中优18例、良5例、可4例、差1例)(P<0.05)。

3讨论

脊柱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此类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对于该种骨折的治疗,传统的保守治疗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患者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3]。内固定治疗是目前治疗脊柱骨折的常用形式,但该种治疗有一定的机率发生椎弓根钉断裂、术后松动等现象。同时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多见,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因此内固定无法很好的对损伤的椎体进行重建,从而导致内固定失败.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形式是至关重要的。

我院此次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29例脊柱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行内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经后路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会在椎体整复后留下空隙且无法被骨质填充,如若利用伤椎椎弓根骨植骨需要在异处取骨,该种骨质填充不匀称,会造成骨折的延迟愈合,同时也会影响重建椎体的强度及稳定性[4]。我院此次在内固定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椎体成形术治疗,采取可填充注射行硫酸钙粉末经伤椎灌注成形,从而增强了椎体的强度,起到稳定椎体的效果。同时,成形术的实施,可以作为支架爬行替代,是椎弓根螺钉应力降低,减少断钉、弯钉、伤椎塌陷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此外,我院此次采取的填充剂为硫酸钙粉末,该种填充物水溶性较好,因此植入简单、填充确实,同时在固化时放热小,这也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灼伤,从而使患者受到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临床应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伦红,林晓岚,苏森,等.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相邻两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运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5):498-500.

[2]Crocker M,James G,Ibrahim A,et al.Posterior approach verte brectomy in the thoracklumbar spine with expandable cage reconseruction:indications and techniques based on eight cases[J].Br JNeurosurg,2008,22(2):235-240.

[3]吴海昊,庞清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年随访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2):131-133.

[4]张洪涛,董建文,杨振国,等.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9):188-189.

[5]程智涛,夏春明,何正华,等.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8.

论文作者:丁刘志兵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内固定结合椎体形成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丁刘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