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园林是集生态、观赏、文化、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植物群落,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艺术性、生态性和观赏性等,必须把握几项基本原则,因此植物配置的方法大有讲究。文章从生态园林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以及生态园林设计中艺术性的植物配置策略。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艺术设计
引言
我国近年来所受的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水质严重降低,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人们对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更大的需求,而生态园林建设的初衷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植物是生态园林中主要的景观,怎样选择、配置植物,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是生态园林,以及如何把握住基本原则,达到植物配置的艺术化效果。
1.生态园林的定义
生态园林是本着生态学理论,建造出的富有层次性、观赏性、生态性、自然性的植物园林,具体指在科学的配置下,利用大量植被,构建的绿色生态环境,起到优化环境,美化景观的作用,为人们建造一个更高水平的休闲、娱乐、文化乐园。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原则
生态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回归了自然的本色,使人们能够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走出喧嚣,享受自然。大量植被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这一功能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植物配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生态状况以及环境改善的需求,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作用。
2.2美观性原则
植物配置是否合理、科学,决定了整个园林的景观特色和美观性。因此配置植物并不是将本地植物毫无规律的搭配在一起,也需要从美观的角度上出发,突显出植被的错落有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这是一门景观设计的艺术,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3多样性原则
生态园林面积较大,应该尽量突显出植被种类的丰富,否则会给人以单一之感。不同的植被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多种植被搭配在一起,才能更加美观。因此,植被的选择和搭配应该本着多样性的原则[1]。当然,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也不能为了追求多样,盲目的选择,必须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在本地生长的植物。
2.4系统性原则
整个生态园林的设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根据主题来选择和配置植物,而不是单纯追求植物种类的多样,盲目的增加植物品种。在植物配置的方法上,也要与主题相统一,这样整个生态园林的景观才会给人以和谐之感,而不是繁杂,且毫无规律的。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艺术
3.1自然式配置
所谓自然式植物配置,就是将植物本身的特点展现出来,植物之间的距离不固定,配置的方式也无规律可循,这样的设计能够体现出生态园林最原始的特点,大多见于公园、花园、植物园的设计中。当然,自然式配置也是需要体现景观性的,这种景观给人以自然、独特之感,没有刻意的雕琢和修饰。
自然式植物配置包括几种。首先是孤植,也就是单株树木的种植,这种树木大多是庇荫树,也能够在整个景观中起到装点作用。孤植的树木无需对称,否则就失去了自然式配置的特色,可以选择路旁、庭院中、草坪中、花坛旁作为孤植地点,与这些景色相呼应,更加美观。其次是丛植,丛植是三五株植物种植在一起,植物之间的距离不固定,植被的种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丛植在一起的植物需要谨慎选择,在高低、形态上应错落有致,可作为整体的装饰,也可以作为隔离带[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种是群植,群植的植被数量较多,已经形成了小的林子,可最多选择两种不同的植物,可与灌木相搭配,不会给人以单调之感。最后一种是带植,大多将乔木和灌木等以带状形式栽种,成为隔离带。
3.2规则式配置
许多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出整齐划一,都采用了规则式配置植物的方法。规则式配置的规律性很强,植物大多被修剪的整齐划一,在配置的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行植,也就是单行或双行、多行的种植一种植被,植被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其次有三角形种植、正方形栽植、长方形栽植,也就是将植被按照以上形状有规律的排列,植被间的行距、株距均相等[3]。还有环植和带状种植。环植是将植被围成一个圆环,可以是整个圆也可以是半圆,可以是一个圆也可以是多个圆。规则式配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同一处景观,植被的种类相对固定,株距相同,这种植物配置的方法往往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也是具有较强观赏性的。
3.3对比和衬托
不同种类的植被,高低、大小、花叶颜色均不同,将它们配置在一起,要尽显艺术性,最大程度彰显出植被原有的魅力。运用对比和衬托式的植物配置方法,要注意植物之间的相互协调,不宜将形态差异过大的植物搭配在一起,否则会十分突兀,影响美观。适当的对比是可以的,植物之间的大小、色彩明暗不同,可以搭配在一起,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一些植物是横向生长的,也有一些是下垂的,这种形态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观赏起来十分独特和新颖。一些植物形态规整,如松树,在它的周围,可以搭配一些形态不规则的植被,否则就会显得过于呆板。另外,在配置植物时还要考虑到树木的枝叶形态,如将阔叶树作为背景,那么前排树木就可以选择针叶树,树叶的形状迥异,能够起到相互对比和衬托的作用[4]。
3.4起伏和韵律
生态园林设计就如同一幅画卷,一首乐曲,包含着起伏和韵律,这样才能使整幅画面更加鲜活,布局更加有特色,不至于给人以呆板的感觉。韵律包括自由韵律和严格韵律,前者更加富有自然性,后者则更具规律性。道路两旁的狭长地带最能够体现出起伏和韵律,这里的植物应该有高有低,错落有致,包含草植、花卉、灌木等等。背景树和前景树的高度应该体现出差别,一般来说都是背景树较高,在选择树种时要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成为绿色背景,体现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5]。
3.5利用好植物的季节性
不同植被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不同,这取决于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种植所在地的气候环境,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这一特点。植物的搭配既不能过于单调,也要突显出季节性的特点。整个生态园林中,必须有四季常青的植被,否则在冬季到来时,整个园林就完全没有了观赏性。还要选择一些在不同季节有不同颜色变化的植被,使园林景观呈现出丰富性的特点。如枫树,叶子从绿色变为红色、黄色、深紫色,斑斓的色彩成为了园林中最突出的点缀,在秋季能够充分体现出季节性的特色,尽显自然之美。以上类型的植被至少应该占据整个生态园林植被的30%。
结语
总之,生态园林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要考虑到植物搭配的观赏性、季节性,还要从当地气候,植物生长条件以及生态作用等多方面考虑,才能最终体现出生态园林美观、舒适、自然、健康的作用。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段上,要借鉴已有的丰富经验,也要敢于创新,将生态理论和艺术理论相结合,才能最终打造出理想化的生态园林。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气候特点不同,因此在植物配置上也要做不同考虑,要与周围的建筑相搭配,顺应当地人的娱乐生活需求,并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杜欣欣,李静,潘丹,etal.刍议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艺术[J].新西部,2016(9):101-101.
[2]杨高祖,王冠华,徐红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问题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4(24):103-103.
[3]董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J].艺术教育,2018,335(19):202-203.
[4]杨荣贤.刍议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2):170.
[5]张秋实.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分析[J].种子科技,2018,36(09):78-79.
论文作者:吴灵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植物论文; 植被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 自然论文; 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