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基本内涵研究_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基本涵义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涵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80(2003)03-0001-03

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概念一样,都是20世纪的产物。作为一个舶来品,信息化一词来自于日本的“Johoka”和英文中的“Informationization”,这两个词目前被中国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新兴词汇。不过,在港台地区,信息化则被称为资讯化。[1]

信息化一词在中国出现早于“城镇化”,但迟于“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信息化问题并探讨了“信息化”概念的涵义(表1列出近年来信息化概念的不同观点)。结合其它方面的文献不难看出:有的是从信息技术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信息产业角度下定义,有的是从信息基础结构下定义,还有的是从经济的、社会的或过程的角度下定义。这些定义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信息化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概括。这对于我们给定科学的信息化定义颇有帮助。

表1 信息化概念的不同观点比较

如何给信息化概念下定义?必须把握三点:一是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二是要能揭示其本质的、根本的东西;三是要有概括性,也要有预期性或指导性。这里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界定信息化的概念。

(1)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所谓信息化,就是指计算机和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信息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所对应的是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存储、利用的能力和水平。这一定义表明,信息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

(2)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内涵。所谓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就是指通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革命性转变的过程。包括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两方面,具体内涵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等。

(3)国家信息化的定义。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首次给“信息化”下了定义:即指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1]1995年俄罗斯国家杜马给国家信息化作了这样的定义:信息化是指在组建和使用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满足公民、国家政权机关、地方自治机关、机构、社会团体的信息需求和其实现权益而创造最佳条件的组织筹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过程。[11]除这两个国家外,一般不给国家信息化下定义。

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该次会议提出了国家信息化的定义及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所谓国家信息化,就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这个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也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二是国家要统一规划和统一组织信息化建设;三是各个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四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国家信息化体系框架包括六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将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可以求得信息化内容的一般理论模型,[1][7]见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这个理论模型主要内容包括:核心层、支撑层与应用层三个方面。核心层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支撑层包括信息化所需的人才队伍、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所需的各种规制环境;应用层包括应用实效、政府导向、消费观念、用户需求、市场供应和价格定位等。

图1 中国信息化内容的理论模型

信息化概念及内容的复杂性、广博性,使得人们难以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或归纳。但从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信息化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知识含量高;二是技术多样性;三是业务综合性;四是行业合作性;五是市场竞争性;六是用户选择性;七是数字化;八是网络化;九是智能化;十是广泛渗透性;十一是虚拟化。此外,也有学者将信息化的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传输高速宽带化;二是网络互联普及化;三是服务系统综合化;四是系统人工智能化;五是管理法制规范化。

信息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决定了信息化的多样性。对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深入地去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理论。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可以分为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或经济信息网络化、社会信息网络化。从社会制度不同上看,可分为资本主义信息化、社会主义信息化。从农村还是城市来分析,可分为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从行业来看,可分为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从信息化的层次上看,可以分为产品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角度,可分为国际贸易信息化、国际金融信息化、跨国公司的信息化。从区域的角度看,可分为东部信息化、西部信息化、中部信息化,或珠江三角洲信息化、长江三角洲信息化、环渤海信息化。从国内外角度分析,可分为中国信息化、外国信息化或国外信息化与国内信息化。

标签:;  ;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研究_信息化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