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湿祛瘀法对糖尿病肾病IV论文_李庆珍,宋卫国,赵纪生

1.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6;

2.赵纪生名中医工作室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化湿祛瘀法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血清ADPN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中医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诊断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两虚、湿浊夹瘀型)患者6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益肾化湿祛瘀汤;对照组予黄葵胶囊,疗程8周。统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血脂联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改善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上治疗组(7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两组血清ADPN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统计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化湿祛瘀汤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的症候;降低24hTP,调节脂质代谢,升高DN血清ADPN水平,减少肾动脉硬化,减轻自身肾损害,从而达到延缓肾衰竭的进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益肾化湿祛瘀;血清ADPN;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55-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危害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现代中医名家对DN微量白蛋白尿期的治疗确有良效,临床研究也得到了证明。而在持续大量蛋白尿治疗上文献记载甚少,治疗尚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寻求DN临床蛋白尿期的有效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我们运用益肾化湿祛瘀汤治疗DN-IV期患者,发现其能升高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延缓DN进展,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60例,诊断为DN-IV期且血肌酐≤265umol/L,中医辨证脾肾两虚、湿浊夹瘀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Mogensen分期标准[1],临床糖尿病肾病期诊断标准为:持续大量蛋白尿(UAE>200μg/min)或尿蛋白(>500mg/24h),约30%患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GFR持续明显下降。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病分会2011年制定《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以及《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标准》[2]中的DN诊断、辨证分型,证属脾肾两虚、湿浊夹瘀型。主症:乏力懒言,腰膝酸软,肢体浮肿。面色晦暗,肢体困重。舌淡胖,或紫暗;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2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0.8g/Kg.d)、糖尿病饮食,控制血压至130/80mmHg以下;稳定血糖: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动态调整。

2.2 分组治疗 对照组:黄葵胶囊5粒,3次/日。治疗组予益肾化湿祛瘀汤:党参10g,黄芪30g,生地15g,淮山20g,枣皮15g,茯苓15g,桃仁6g,红花10g,玉米须30g,徐长卿15g,红景天6g,六月雪30g,鸟不宿30g,薏苡仁30g。采用本院中药制剂室统一自动煎药机煎药,真空袋包装,每袋150ml,每次一袋,温服,每日两次。观察8周疗程。

3 观察指标和方法

3.1 安全性指标:血压、心率、血、大便常规,血糖,肝功能,心电图及全身反应。

3.2 疗效性指标:24hTP、血Cr、BUN、TC、TG、LDL-C、血清ADPN及中医症候积分。

3.3指标检测方法 尿白蛋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HbA1c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血清ADPN: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

4 疗效判定标准

4.1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中医临床症候、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不足30%。

4.2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判定

参照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通过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进行疗效评价[29]。(1)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24hTP下降一半以上,Scr恢复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好转;UAER、24h TP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Scr指标未加重;(3)无效:病情继续发展,症状、体征无好转;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升高。

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P<0.01作为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6.1两组总有效率分析

连续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6.2两组治疗前后24hTP、血脂、血清ADPN的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血脂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提升血清ADPN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7 讨论

脂联素是一种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产物,具有调节体内能量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纤维化等多种作用,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3]。研究证实,脂联素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通过抑制胰岛在低糖时胰岛素分泌,促进高糖时胰岛素的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正常蛋白尿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最低,并已证实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因子激活参与肾小球纤维化及硬化的发生[4]。

从研究结果分析,两组ADPN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上升,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提升ADPN优于对照组。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改善血脂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益肾化湿祛瘀汤能改善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24hTP,使DN血清ADPN水平上调,对抗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减轻自身肾损害,从而达到延缓肾衰竭的进展,保护肾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7(7):7-8.

[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诊断标准[J].世界中西医杂志,2011,6(6):548-550.

[3]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7(7):7-8.

[4] 纪志尚,刘秀英,解中华.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4):244-248.

论文作者:李庆珍,宋卫国,赵纪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益肾化湿祛瘀法对糖尿病肾病IV论文_李庆珍,宋卫国,赵纪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