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论文_江孝科

小学数学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论文_江孝科

摘要: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数学思维能力则是站在数学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数学兼具抽象性和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小学生尚处于思维萌发阶段,因此,让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形转化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单向,因果,多向延展,思维定势

数学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思维训练的过程是数学思维贯穿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作用下,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而且,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是学生数学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笔者将从“单向思维延展、多项思维延展、突破思维定势延展”这三种方法入手,简述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

一、单向思维延展

单向思维延展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训练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一个知识点为端点,将若干项知识经过联想活动纵向组合起来,形成有层次、有过程、动态发展的思维方法,体现出逻辑递进关系。其中最为常见的如因果延展、由易到难延展、逻辑推理延展等。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提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我会以长方形为端点,通过变换它的长度或宽度,让学生推理出其他多边形的形状,进而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学生思维走向,问题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说,我从多边形的形状作为导入,根据学生已学知识,通过诸如“长方形一边延长时,会变成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呢?一个长方形如何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类似这样的问题,以此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思维。接着我再为学生讲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乘宽。然后再依据面积让学生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计算来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比如:简单的计算,一个长方形长是2米,宽5米,求长方形面积。较难的计算,一片绿地的面积是50平方米,绿地宽5米。假如宽增加到10米,长不变,求扩大后的绿地面积。经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抓住问题核心,举一反三,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二、多项思维延展

多项思维延展是指以一个知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活动方式,旨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以知识和核心,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特点,拓展学生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问题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发散学生思维,我除了在课堂进行相应的可能性的实验以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分组中共同探究问题。首先,我会以一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导入新课,比如:假如你今天来学校的时候,两个兜里分别放着一块钱纸币和一张纸,当你到学校后,你还能确定钱和纸分别在哪个兜里吗?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个确定和不确定性展开讨论。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而将学生有效的分为两组,两组之间分别根据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比如说:一组学生为支持确定性的观点,我通过给他们设置一个不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实现思维的转化,同理,支持不确定性的学生也可依据此方法,进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可能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突破思维定势延展

思维定势是指在习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固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受长期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导致学生逐渐形成机械化的思维,进而阻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因此,突破思维定势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培养其转化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摆脱常规思维,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顺一下)

例如:在做“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的习题练习时,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我会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辅助教学。首先,针对轴对称的知识点,我列出一组平面图形,诸如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之后,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组图片,如兵乓球拍、字母A,数字8等。让学生判断这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然后我再为学生讲述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出发,不要将思维只局限于常见的图形。最后让学生做其他练习题。这样一来,让学生在练习中改变思考问题的起点,从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同时,也要格外注意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以便学生陷入思维误区后,可以及时纠正。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思维训练的过程要做到张弛有度,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实践中不断探究新的思维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薛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8(22)

[2]唐广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

论文作者:江孝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的思维训练策略研究论文_江孝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