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变迁引致的物流配送行为分析论文_刘卫华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 广州 510725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是解决了支付问题,通过预付费行为提前锁定了需求。在供应链环境下,这种支付方式的变迁引致了物流业的大发展。消费者顺利签收货物即产生正向物流,一旦消费者退货即产生逆向物流。这种逻辑下,快递的配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有效的物流政策,实施高效率的配送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行为,配送

二战以来,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尤其是克林顿时期“信息高速公路”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机遇。互联网大发展基于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理论基础,立足于网络平台企业,带来了物流、金融、供应链的深入融合,创新了经济增长模式。

总体上看,实体店的系统对供应链的控制较强,因此厂家处于供应链主导地位,在对消费者溢价、质量与售后服务、渠道管理方面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进而在链链竞争中处于优势,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能有机会成为垄断或寡头企业,最终对整个社会有利,在全球企业竞争中成功。而网上渠道的最大劣势,造成了渠道的恶性竞争,从而制造企业在管理渠道方面控制力减弱,而互联网销售平台成为了主导者,比如淘宝、京东、国美、苏宁。在互联网下,制造不是被竞争打败,有可能被平台企业为首的渠道恶性竞争打败。

一、互联网的两大理论基石

经济学两个重要理论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支撑。网络外部性理论反映了消费和供给端的粘性,对某一平台来说,会使用户与用户相吸引,企业与企业相吸引,尤其是用户端相互吸引导致的规模经济。双边市场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双边定价的机会,使互联网平台企业收取的价格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一个组合。

(一)网络外部性理论

网络外部性一词最早由Rohlfs (1974)提出,作者认为需求方规模经济根源于网络外部性。即一种产品用户越来越多的现象,这是一种正的外部性。Katz和Shapiro (1985)给出了正式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的现象。该理论现象主要存在于电信、航空等领域,是外部性理论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因为互联网具有系统性、交互性和基础设施特性,尤其是其快速传播功能放大了网络平台的口碑效应。

(二)双边市场理论

以往的单边市场理论是基于传统思维建立的。认为企业只应该向自己的用户收费,不应该向上游收费,表明了企业之间只是典型的交易关系,只需采用经济学方法,通过简单的契约就能实现。

Rochet和Tirole(2003)定义双边市场:是一个或多个允许最终用户交易的平台,通过从各方收取费用使双边(或多边)长期保留在平台上。以报社、购物平台、4PL为典型代表,双边市场集结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力量,是基于供应链思维建立的。表明了企业之间是典型的合作关系,需要采用管理学方法,通过更多的信任措施实现共赢。

二、互联网改变了支付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企业发挥了中介组织的最大价值,在供应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改变了支付方式,通过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介入,实现了网上快捷支付,规避了以往应收账款的问题,加速了资金周转,盘活了实体经济。同时,以消费信贷为主的消费型社会的到来,为移动支付终端提供了更多市场,提振了内需,平衡了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力量,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更趋合理。

(一)每条供应链都是金融链

在互联网之前,供应链研究更多关注运营层面,探讨产品和服务在实体经济中的效率问题。此时,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滞后性和不匹配性并不明显,特别是渠道的竞争并不充分。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极限,使得购物行为24小时化,渠道企业数量倍增,出现一定的恶性竞争迹象。从供给端看,在残酷的竞争中,应收账款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从需求端看,消费信贷使得金融业务倍增,衍生品倍增。从技术手段看,网上信贷蓬勃发展成为可能。因此,互联网下的每条供应链都是金融链。

(二)提前支付与互联网金融

传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货到付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信用实现与交易行为同步化,可以使买卖双方同时规避风险。这种经济模式基于小范围、短距离的社区行为,信息交互较少,消费者和企业对产品和渠道知识的了解有限,搜索的范围有限,因此货到付款是最安全的。

事实上,传统购物模式的逻辑是“试用—支付”,而互联网模式是“支付—试用”,以服装起家的淘宝网印证了这种模式的蓬勃发展。目前,网购和网络支付成为“新四大发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其重要性。网上交易催生了提前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行为,企业提前收回货款加速了资金周转,消费者保留退货和信用评价的权利,因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闭环系统。

三、支付方式变迁改变了物流行为

正是这种支付方式的变迁(支付环节的提前完成),大大影响和改变了物流行为,使得交易行为中只剩下物流活动。送货是正向物流,退货是逆向物流。

(一)提前支付引致了正向物流

提前支付对供应链的好处显而易见。企业可以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后续服务,尤其是物流服务。当前,大型网购企业通过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评价,约束供应链企业的送货行为。物流服务主要分为运输和配送两个主要环节,形成了各自的行业壁垒,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和核心能力。运输专业化初步实现,配送同城化日益发展,特别是运输配送设施设备的利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提前支付反映了资金流的流动,进而驱动了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的配合。见下图:

(三)配送活动成为物流关键环节

在物流的7大功能中,最靠近消费者的是配送行为。因此,支付方式变迁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配送,配送成为物流的关键环节。如何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配送需求?如何做到配送信息实时更新?如何实现真正的门到门服务?如何使服务水平标准化和可追溯?如何提高配送人员素质?这些问题都需要配送领域回答。

四、当前物流配送的现状和问题

按照国家标准定义,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的主要特点是:最接近用户、实质是送货、是“配”和“送”的结合、强调合理性原则。其现状和问题主要是:

(一)提前支付的配送后遗症

提前支付如果缺少平台企业或生产商监督,或者二者放松监督,都会对供应链企业信誉造成伤害,由此产生配送后遗症问题。不考虑节假日等促销活动时,物流配送活动应该正常化标准化。然而,配送问题多数由于供应商发货缓慢、运输商集货缓慢、配送商配送缓慢等原因形成。

配送后遗症有多种表现,比如配送时限、货损、信息滞后、服务态度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消费者没有权利设定配送时限,无法按自身需求及时得到货物。当前,国家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尚未设立具体的标准,与制造领域的三包政策相比,服务标准化远远滞后。货损问题需要严格的追溯机制,寻找问题的源头。信息滞后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信息技术合作。服务态度问题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把配送活动当成事业,而不是仅仅挣钱的职业。

(二)运输与配送信用评价捆绑问题

运输是长距离、高成本、周期长的活动,配送是短距离的运输,是最靠近消费者、最能反映企业文化的最后一环。当前,网购平台企业往往把运输和配送评价合二为一,作为物流的总体部分。事实上,运输与配送是不同的细分领域,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不同的信用体系、不同的评价方法。对消费者来说,运输行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运输只是物流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配送才是服务的结束。在当前运输公司和配送公司越来越专业化的大背景下,二者各司其职成为必然趋势,捆绑式的评价已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站在消费者角度,消费者只需评价配送环节即可,运输环节可以交给配送商评价。由此,通过信用评价,形成配送公司监督运输商、消费者监督配送商的模式,以发挥各个环节的相互制衡作用。同时,信用评价的指标和变量应该更加具体,尽量采用量化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便利。评价还应该及时、准确、不可逆,使之成为真正反映企业运营现状的关键指标。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当前大学生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的新动向---基于广州大学城的问卷调查[J].现代传播,2009(5):117-120.

[2] 管雷.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的换代与转型[J].中国青年研究,2011(1):32-35.

[3] 皇祯平.电子商务优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4):64-65.

[4] 慕艳平.网购时代物流快递业“爆仓”频发的背后[J].企业研究,2011(9):49-51.

[5] 康阅春.快递企业“爆仓”问题的解决方案[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16):40-41.

[6] 张援越.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递爆仓成因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7):122-124.

[7]大学生网购也疯狂连夜排长队取快递[OL].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wb/20121119/qdwb504272.html.

[8] Bass F M. A new product growth for model consumer durables[J].Management Science,1969,15(5):215-227.

作者简介:刘卫华(1978-),男,河南商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论文作者:刘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  ;  ;  ;  ;  ;  ;  ;  

支付方式变迁引致的物流配送行为分析论文_刘卫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