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住宅空间的可变性与人性化需求论文_周琼

浅析住宅空间的可变性与人性化需求论文_周琼

杭州华正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住宅僵化的空间结构已无法满足住户对住宅空间的动态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影响住宅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及对住宅空间的人性化需求,希望能为可变性住宅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住宅空间;可变性;人性化需求

住宅空间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高,仅满足居住需求的住宅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开始追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合理的室内空间分配;但是不同的人对居住空间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人性化设计就应该是设计以及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住宅空间的可变性可以理解为在功能布局上的改变,比如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局部或整体的隔墙,使居住空间灵活可变;影响住宅空间可变性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家庭结构的改变、空间结构的改变以及所用材料的改变。

家庭结构的改变是影响住宅空间进行改变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当代中国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家庭结构包括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或者仅有夫妻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残缺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在一个家庭中,周期性地会经历一个到两个甚至多个家庭构成;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居住空间不具备可以改变的灵活空间,就很难应付这种动态的变化需求,从而造成在经济上的资源浪费。可变性住宅空间通过对空间的灵活改变可有效地解决因家庭结构改变引起的对空间布局和功能空间面积的需求改变,对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以及对资源的再利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现如今,住宅空间的功能布局问题日益凸显。住宅空间的功能布局其实是一个家庭的活动路线和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如果把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作为变量的话,其住宅空间就可看成是一常量;在住宅设计中,一成不变或者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进行生搬硬套的设计,就会带来许多的问题,小到管线的安排,大到隔墙对空间的划分,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然而根据不同的家庭结构及个人意愿,住宅的每个功能空间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尺寸及使用次数。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对于客厅改变的需求在整体比例中所占最高,不同的家庭结构对于客厅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其次是入户空间,作为住宅空间中的一个公共空间部分,入户空间和客厅部分是连接各个功能空间的关键节点;而阳台部分主要因家庭主要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老年家庭更想要一个开放式的景观阳台,一个三口之家则更需要一个家务阳台;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住户都希望能够加大厨房部分,厨具的多样化发展使得厨房需要更多的操作空间以及储藏空间,另一方面,根据地域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人们对开放式厨房和封闭式厨房的需求也各有不同。

所用材料的可变性是住宅空间可变性的基础,而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又决定着所用材料的可变性,模数化尺寸和标准化接口有利于利用材料的特性实施空间的变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方法,根据特定的模数制度,建造标准化、系列化的住宅,并在实行住宅标准化的同时还考虑在标准化的前提下保持的多样性,以及按实际结合当地政策。当前,实现住宅空间可变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局部隔断以及大面积的隔墙两种方式,而形成隔断的物件、家具和隔墙的种类是多样的,并且在造价、私密性以及灵活度等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就调研结果来看,家庭在选择所用材料方面更加倾向于轻便和通透性高的材料,部品的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是有效地促进可变住宅空间的关键。

住宅空间的可变性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性化需求,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住宅空间的人性化需求主要可归纳为形成适当的空间尺寸、适应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适应家庭演化的要求这三方面。

住宅空间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活动,但是因为不同的家庭构成、不同的生活习惯等,使空间尺度是否合理变成了一个不确定性。在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到主要使用人群,还需考虑家庭结构可能变化的方向,所以在设计之初就需预留好可以进行动态变化的余地,以人体工程学为科学的设计依据,将各个空间的主要使用个体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细致地考虑,形成最适当的空间尺寸。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在选择住宅时已经由原来主要考虑地域因素开始转变到以社会因素为主,例如教育程度、社会环境等。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活习惯的综合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个住宅的设计并不是针对某一类人群而设计的某一种住宅,越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它的使用范围就会变的越狭窄;相反,越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就会越被大众所接受。当前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就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产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适性的开间设置或功能布局也开始跟不上社会的变化的步伐,住户已不满足于仅固定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空间,进而希望全住宅空间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个性化规划。

而社会的发展促使家庭结构在周期上的循环发展,因此,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对住宅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我国目前的建造业主要是根据社会背景下主要的家庭结构来进行规划和建造,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居住要求的养老住宅及适合多代同居的住宅开始兴起,我们在关注社会主要家庭结构的情况下也需要考虑周期的循环性,避免因未来发展形成的不适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每个家庭都会随着生命周期的变化经历家庭结构的各个阶段,随着家庭人员周期性的增长或者减少,一个家庭对于功能空间的需求会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所以灵活可变的住宅空间可以更好地适应家庭结构改变所产生的不同时期的空间需求;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个人经历、爱好和经济状况都会对住宅空间带来不同的需求,使房间的数量、空间面积以及组合方式等都成为一个动态的需求。当一个空间存在可变性的时候,它就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一个再生的价值,从功能上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建筑功能退化的期限,以此来达到住宅建筑的长寿化。我国目前住宅的平均寿命相比之下低于其他国家的住宅平均寿命,倘若一个空间能从技术上实现更新和发展,会使得建筑投入使用的年限更长,也能够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贡献出不少的力量。

在SAR住宅、SI住宅、CSI住宅等可变性住宅理论基础上,实现各住宅仅在外墙或分户墙处设置承重墙、柱,结合预应力大板,使住户空间内无承重竖向构件和结构大梁,住宅空间内所有分隔墙体都为不承重的轻质墙体,并密切关注建筑技术的更新换代、建筑材料的创新应用及高新技术的采用等,利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装配式隔墙等技术,让住户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与个性创造不同的住宅空间,自由且独立,进而延长住宅的有效生命周期,实现住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武立.可变住宅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学报,1995.

[2]杨小东.普适住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柴成荣、吕爱民.SI住宅体系下的建筑设计[J].住宅科技,2011.

[4]陈哲.住宅平面弹性设计初探[M].天津大学,2006.

[5]闫凤英.居住行为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2005.

论文作者:周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浅析住宅空间的可变性与人性化需求论文_周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