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化改革论文,社会文化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深化改革,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为改革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因为:

第一,从社会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来看,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系统中,文化处于最高层次,起着统率和导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这就要有高层次的文化导向来指导经济的发展。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特别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艺。如果离开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1〕。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但也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人提出要找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有的提出“文化引路,教育奠基,科技开车,经济腾飞”的思路。这些都是很可取的。经济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引路的作用,才能使市场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众所周知,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的崛起,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腾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从而逐步形成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格局。如新加坡是一个人力、物力资源极其贫乏的弹丸小国,从6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000美元, 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加坡建立了一个多元文化相辅相成的良性结构,形成了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力”。而科技与教育,是构成现代“文化力”的两大要素。新加坡已成功地树立了一种国家重教、全民重教的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了向西方学科学技术、向东方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树立了“国家与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风气。

再如韩国,自60年代以来,出现了经济腾飞,成为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形成了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韩国早就提出“技术立国”、“教育优先”的口号,教育经费的增长率,多年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不仅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在韩国,群体主义传统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每个人都必须努力证明他对社会的忠诚,而这种忠诚程度是以他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来衡量的,这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一种优良的文化心态。正由于上面这些文化要素所形成的社会文化环境,为韩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来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样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观。弗朗索瓦·佩鲁认为:“如果新的发展研究不能深入到人们的思想最深处,那末,对于这种研究以及由这种研究所要求的总体调整的思考将会是肤浅的,并且是很难达到目的的”〔2〕。 很多学者对全球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到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结合的研究,寻求如何通过人文因素协调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提出如何强调人文因素的作用,如何提高人的素质来回答未来的挑战,来实现现代化。美国著名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认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宗教领袖都同意:富足、物质财产和技术进步都不是组成人类幸福的关键成份”〔3〕。他认为:应该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来达到现代化,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只有同文化因素相结合,才能作到环境的变化与人的幸福相一致〔4〕。确实,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具有高度的文化,具有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不断提高文化的价值的含量。这样,把文化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文化意识成为社会机体的内在尺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正体现了高层次社会文化的巨大作用。其作用的落脚点在人,在于促进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经济生活文化含量的提高,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消费力水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真正幸福。这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

二 当代某些西方国家出现的文化矛盾及其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深刻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内部结构脱节和断裂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经历二百余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已出现根本性对立和矛盾。他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掌管经济的是效益原则,决定政治运转的是平等原则,而引导文化的是自我实现或自我满足原则,由此产生的机制断裂就形成了一百五十年来西方社会的紧张冲突”。“人们白天‘正派规矩’,晚上却‘放浪形骸’,这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实质”〔5〕。贝尔所说的“文化矛盾”,主要是指现代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生活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却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享乐主义盛行,摇滚舞、脱衣表演等色情、凶杀场面到处可见。这造成了资本主义严重的精神堕落和社会危机。贝尔认为:“这不仅突出体现了文化准则和社会结构准则的脱离,而且暴露出社会结构的自身极其严重的矛盾”,造成“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的危机”〔6〕。他还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文化危机的严重后果:“关系到社会存亡”,“从长远看,这些危机能使一个国家瘫痪,给人们的动机造成混乱,促成及时行乐意识,并破坏民众意志”,“就是一种精神危机”〔7〕。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早已出现比较严重的“社会病”。美国从本世纪初,特别是二、三十年代以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而且使社会风气、道德观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享乐主义盛行,以追求个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享受,追求感官的快乐作为人生的价值所在。美国在50年代,就出现了“摇滚时代”;60年代,出现了“嬉皮士”现象;到70年代,美国共有200多个“群居村”,成员约4万人,“嬉皮士”成为暴力和色情的代名词。近些年来,美国还出现过风靡一时的“麦当娜现象”,以新潮性感闻名于世的美国大歌星麦当娜,大写性书,宣传性爱,而时代华纳公司居然预付给她500万元巨款,出版她的“性”书。这种“嬉皮士现象”、“麦当娜现象”确实反映出深刻的“文化矛盾”,它侵蚀人们的灵魂,侵蚀社会机体,对人的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对社会文明、社会进步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欲横流,必然导致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只要牟利就可以不择手段。精神支柱变成了“金钱支柱”,各种犯罪行为,必然接踵而来。

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要求绝对自由,个人第一,“个人价值至高无上”。个人欲望膨胀,也往往成为腐化堕落、导致犯罪的根源。现代西方享乐主义,已发展为“纵欲主义”,卖淫嫖娼、赌博、吸毒、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

西方有识之士,对这些情况深恶痛绝。日本学者小林实在《东亚产业圈》一书中引用了两位澳大利亚学者——R·理德与W·理特尔在《儒教文艺复兴》一书中关于“儒教文化圈”的观点,其中有一条明确提出:“注意避免可导致西化和个人主义的‘精神污染’。‘精神污染’被视同犯罪, 因为它被认为可导致共同体的衰弱和对外部失去防备”〔8〕。西方不少学者对享乐主义及其社会后果,曾大声疾呼: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将毁灭社会的机体,毁灭一代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谈到美国的情况时指出:“现在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人的道德和精神上的危机。”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沉思。因此,如何吸取这些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教训,防止“文化矛盾”,避免“文化危机”,加强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三 我国近年来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社会进步、社会文明出现良好的势态。就社会文化领域来说,出现了很多健康向上的东西,反映出时代的风貌,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败坏了社会风气,有损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研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律,应该深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经济文化的运行过程,揭示其内部联系,并以高层次文化为主轴,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观念形态、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把文化意识作为社会机体的内在尺度,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扎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深厚的基础之上,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在两种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更需要把文化意识贯串、渗透于经济运行之中,培养优美的社会机体,成为深化改革的溶媒和动力,提高“文化力”,并参与国际上的“文化力”竞争。但我国当前,由于文化意识滞后,已出现一些社会矛盾。改革的深化,呼唤着增强全民文化意识,呼唤新的文化,迫切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不必讳言,目前我国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培养优美的社会机体、甚至腐蚀社会机体的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在一部分人的生活中,不仅出现高消费,而且出现了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有的人把享乐、甚至把追求感官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所在。有的人吃喝至上,享乐第一,整天在酒醉金迷、若痴若仙的空虚中去寻找刺激。有的人大搞“豪华消费”、“贵族消费”,一掷万元,不惜“过把瘾就死”。有的人大搞“黄色消费”,经常是“五星宾馆包房间,小妞小姘度今宵”。有的人已发展到“吃喝嫖赌斗”五毒俱全,一挥千金,一赌十万,物质上的富有带来精神上的赤贫。这种物欲恶性膨胀,乃至占满了部分人的心灵和生活的空间,取代了文化的位置。这种腐朽的生活,虽然只是极少数人的恶劣行为,但影响很坏,不仅酿造着个人生活的空虚和堕落,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

外来的文化毒菌,也在不断侵蚀我们的社会文化机体,电脑黄毒就是个明显的例子。1995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位母亲的呼吁”震撼人心,发人深省,已引起全国的震惊。有些电子出版物、录相厅也在散布黄毒,一些镭射厅更是藏垢纳污的场所。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封闭了全国5000多家镭射厅,是完全必要的,我们绝不能在这方面步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的后尘。

腐蚀我们优美的社会机体,还有一股污泥浊水来自我们内部。贪污贿赂情况这里姑且不说,就以公款挥霍的情况来说,也是惊人的。在中国,公款消费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富人们看来,也会瞠目。据有关部门统计,1992年全国公款吃喝旅游耗费1000亿元,是“希望工程”4 年捐款数的500倍。更有甚者,某地区人口不到25万,却拥有各种汽车400辆,仅小轿车一项每年便需支付各种费用800万元, 占全地区财税收入的1/3以上。

此外,伪劣假冒商品充斥市场,大大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搞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来,有些学者把由文化、教育、社会道德风尚等构成的社会文化环境,称为“人文生态”。面对我国当前“人文生态”出现的污染,我们必须下最大决心,从根本上培育优美的社会机体,同时对腐蚀社会机体的各种毒素、毒菌,要坚决扫除,“断源截流”,净化“人文生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不仅有利于防治腐败,转移社会风气,也为深化改革扫除障碍,为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社会文明创造重要的条件。

四 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改革深化

第一,要充分认识社会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深化改革的作用。要站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高度,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来引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把文化置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这就要从文化的表层深入到深层文化的建设中去,这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价值观、价值导向的问题。必须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来指导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使人们认识到人生的目的所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要真正作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的:“积极提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文化”如果靠少数人暴富为动力,靠享乐主义作润滑剂,是反文化的,是不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与法制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两个轮子,而道德与法制都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因此,要特别重视文化价值,以文化为动力,端正价值导向,转移社会风气,真正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培育优美的社会机体。

第二,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最高层次,反映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从消费领域来说,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生活中的比重,把物欲型、享乐型消费逐步转化为知识型、科技型消费,加大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主旋律,强调高质量。我们发展精神文化消费,决不止于发展一般的夜总会、舞厅、卡拉OK厅,也不止于发展剧院、电影院,还应该大力发展一些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场所和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包括高雅音乐、高雅艺术等等。还可以结合我们的实际,开拓精神文化产品市场和消费活动。在拓展精神文化领域的基础上,提高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精神文化领域扩大了,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增多了,就有利于移风易俗,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三,要净化市场,包括精神文化市场。要坚决打击市场上的违法行为,打击生产和贩卖伪劣假冒商品的不法分子,净化消费市场。还要大力净化精神文化市场,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扫黄打非”不仅是文化领域打击违法活动的斗争,而且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特别是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决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对沉渣泛起的“文化垃圾”,坚决予以扫除;对混乱无序、唯利是图的文化娱乐场所,坚决予以整顿。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文明的关键。传统的发展战略,实质上只是一种经济增长的战略,它把社会的发展仅仅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现代社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因此,应该真正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战略地位,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高精神消费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几年,我曾多次提出:经济科学的研究,要以人为中心,特别重视人的发展,提出要提高人的精神消费力,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9〕这些问题, 现在还有强调的必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导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条件。

注释:

〔1〕〔2〕[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中译本第165 页;第169页。

〔3〕[美]赫尔曼·卡恩:《1979年以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转引自《文摘》1981年第2期。

〔4〕夏禹龙主编:《世纪之交的社会科学》,第55页,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5〕〔6〕〔7〕[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三联书店1989年译本,第41~42页、第119页;第118页、第42页; 第132页、第74页。

〔8〕[日]小林实:《东亚产业圈》,第116 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9〕见拙作:《发展精神消费力》,《求索》1992年第6期;《论精神消费力》,《经济研究》1994年第10期;《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消费经济》1992年第5—6期;拙著:《消费需要论》1993年湖南出版社出版,第243—256页。

标签:;  ;  ;  ;  ;  ;  ;  ;  

深化改革需要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_社会文化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