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结合追寻精彩论文_杜少婷

田园结合追寻精彩论文_杜少婷

杜少婷(折桥中心幼儿园)

摘要:如今幼儿园的课程正在朝着生活化、本土化、游戏化方向迈进。《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尝试开发和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主题教育、自然角、美工活动、科学探索等方面作些探索,让幼儿园的活动充满了农趣与生机,让幼儿园的教育凸显乡土特色。

关键词:幼儿发展乡土资源 生活教育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060-01

幼儿园外的田园乡村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它们,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让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这是实施《纲要》的基本实践策略。

一、乡土资源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领略乡土风采

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用整合的方法将各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学活动设计》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为了让幼儿园教学与乡土资源相结合,让孩子更多地关注田园,接触大自然,可以开辟种植区,设置一些主题活动在种植区里面进行。比如冬天带领幼儿在种植地里播撒了蚕豆种子,通过浇水、施肥以及几个月的照料后,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如何把蚕豆荚采摘下来,让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收获的快乐?可以设计以《蚕豆》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认识蚕豆,了解采摘蚕豆的方法, 通过采摘蚕豆,锻炼幼儿手部肌肉。 在采摘蚕豆的时候,发现有的小朋友根本摘不下蚕豆,有的小朋友把蚕豆连根拔起,有一个小朋友摘的比较好,就问他原因。这个小朋友说:“老师,摘蚕豆不能直接拿着蚕豆往上摘,要一只手拿着蚕豆柄,另一只手沿着蚕豆杆从上往下摘,蚕豆就容易摘下来也不会把根拔起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摘,他说见过奶奶摘蚕豆,所以知道如何摘蚕豆,刚才也是这么摘的。于是,大家开始学着他的方法摘蚕豆了,不一会功夫一筐蚕豆就摘满了。通过田园摘蚕豆游戏,让幼儿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劳动,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乡土资源与自然角相结合,体验乡土乐趣

自然角如同一个小社会,向孩子诉说着奇妙的世界,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活动场所。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田螺怎么生下“娃娃”,可以亲自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布置展览;有时,孩子们为自己种下的种子发了芽而感到喜悦和骄傲;有时,则为管理不慎,花草枯黄而伤心,体验失败的焦灼。

在自然角里,孩子们收集了黄豆、大蒜、洋葱,种在亲手制作的蛋壳娃娃和瓶罐娃娃里,精心呵护,几天后,蛋壳里就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儿,漂亮极了,可爱极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学和模仿能力强的孩子他们在种植黄豆、大蒜、洋葱时就知道下种前先把种子放在水里泡几个小时,然后浇水、下种、盖土,种好后,天天观察,他们用日记本一一记录下来,细细的数着一天、两天,第三天黄豆从土里长出了两辨嫩芽;而且洋葱、大蒜在第五天也长出了芽,第七天长出了许多白色小根,幼儿在整个记录过程中心里都带着盼望和期待,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比死板的图片教具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三五成群观察着各自的动物,他们好兴奋啊!因为这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动物朋友。再看看植物,大蒜、葱、青菜和各种花卉显示着勃勃生机。如果你要问,它们为什么长得这么茂盛?孩子们可以自豪地回答:我带来了豆饼、蛋壳等为他们作营养。自然角虽没有精致的装饰,但它显得生机盎然。

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节约,并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乡土资源与美工活动相结合,培养美术表现力

美术活动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特别是美工活动很受幼儿的喜爱。因为它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儿园只要你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就会发现许多取之不尽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树叶、稻麦力、表现力。可是老师有时却要为美工活动的开展准备很多操作材料,费时又费力。但在我们农村幼草、种子等。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收集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拼贴,就能创造出一幅一幅美丽的美工作品来。

比如:在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春天,把幼儿带到幼儿园周边的田野中、马路旁,采摘野花野草,回来经过擦洗、压平、修剪、拼贴后一幅一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让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菜子、豆类、瓜果的种子,巧妙的运用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少的不同,粘贴到在卡纸上画出的各种物体的轮廓上,这样一幅一幅的种子贴画就做出来了。用马莲编草绳、蛇,扎小人、动物等。看着这些运用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创造出来的作品,你会情不自禁的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而感到惊叹!

在操作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剪、粘、贴、画、构图等技能,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又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树立起乡土观、整合观,大胆的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这个迷人的世界去扩大视野,去自由的感受,就一定能够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利用较小的教育投资让幼儿获得较大的发展,并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应该以《纲要》为指南,以构建课程为依托,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特色活动,丰富了教育活动内容,促进家园社区效应,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乡土文化的机会。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愿我们我们用智慧点亮每一个幼儿心中的灯,让他们用自我的心灵去建造自己的诗意家园。

参考文献:

[1]叶琪.利用本土资源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实践探索[J].情感读本.2015/26

[2]姜翠华.利用乡土资源拓展幼儿教育空间[J].家教世界.2015/12

[3]梁琴.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J].科教导刊(下旬).2016/02

[4]杨娟,李静婷.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论文作者:杜少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田园结合追寻精彩论文_杜少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