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杰 李艳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310014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直接推动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复杂的施工条件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特性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将着重围绕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施工质量,必须从根本上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具体的应用来看混凝土的重量很大,结构十分厚实,最常见的大体积混凝土实体的尺寸一般都是大于或等于 1m 左右,最小的结构断面厚度也在 80cm 左右。因此,在进行高层施工时会涉及到更多的原材料,对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当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超过 25 度后通常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形变,导致裂缝或者断裂现象的出现。最后,平面尺寸过大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尺寸越大约束作用产生的温度力也就越大。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当中,为保障整体的质量通常会在其中加入膨胀剂、减水剂,只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应用较为纯熟的施工技术,并且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开裂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确保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2 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具体原因及规避措施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温差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而温差的产生主要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内外温差太大造成的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外部因素则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之间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虽然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是其抗拉强度却非常有限,一旦达到临界值就会出现开裂的问题。当然,在建筑领域一定的开裂程度是不影响结构的强度的,但是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年限,对企业投资成本以及资源的节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一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具体工作流
程图如图 1:
图 1 一般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流程图
从具体的施工情况来看,一般导致裂缝产生的具体因素有如下五点:(1)水泥含水量多少的影响。能量守恒定律决定了水泥遇水发生的化合反应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在完成浇筑工作之后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含水量的不同其散热量也有所区别。浇筑之后的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很密实,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会聚集在混凝土的内部。一般浇筑工作完成之后的 3~5 天水泥的化合反应基本完成,其内部的温度达到了最高点。如果水泥含水量过大,会导致温度的持续升高当内外温差达到 25 度以后,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2)干湿交替造成的混凝土收缩变化。混凝土当中水泥的硬化一般需要 20%左右的水分,其余的水分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受到了不可控的自然因素的影响、保养护理工艺不到位或者是温度控制的不合理等造成了多余水分的蒸发,会造成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在混凝土收缩之后如果又让混凝土处于水饱和状态,混凝土体积又恢复膨胀至原来大小。由干湿交替造成的体积收缩和膨胀,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频率过高、幅度过大都可能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开裂。(3)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由于建筑施工的露天操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会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果温差过低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异,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会随着温差的增大不断增大,不利于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如果外界温度过高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汇聚很多的热量,不利于内部水化热的散发,甚至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持续 60~65 度左右的现象,不利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保护。(4)水泥选用不合格。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高回报的产业,由于建材市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给一部分不法商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长、用料量大等特点的影响,很难对施工原材料进行逐次的质量检测,造成了一些不合适水泥进入了混凝土浇筑工作当中,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5)缺乏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由于建筑行业是高危、高劳动量的行业,再加上我国教育水平有限,很多从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人都是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普通劳动力,经验的应用远远超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无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浇筑工作所需的特定条件,造成了开裂现象的产生。
3 浅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提升策略
3.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提升策略分析
混凝土浇筑工作时多次振捣能够加快水化的速度,加强钢筋界面的强度和水泥、沙石等混合物的密实度。实践表明,加强二次振捣方法的应用,能够最大化的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增加混凝土的密实程度,避免一次振捣之后出现的下沉现象。需要注意的时混凝土浇筑工作当中的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要控制好,通常以混凝土表面泛起泥浆的时间为最佳间隔,振捣工作完成之后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防止因积水、受力不平衡等引起表面裂缝。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裂缝控制措施和技术分析
(1)精确配合比例。砂石、水泥、膨胀剂和减水剂的配比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多次实验确定合适的配比度,才可以实现在保障设计强度和混凝土优良性能的同时,实现砂石和水泥节约利用,以及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降低,最大化的降低裂缝产生的频率。需要注意的是各材料的添加顺序是砂石、水泥,等到混凝土运送到施工工地时再加入适量的膨胀剂和减水剂。而且混凝土的初始凝固时间控制在 3~4 小时内即可,在商砼运送至施工场地时一定不可再加入水。(2)注意混凝土的分区处理和按区、按顺序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浇筑顺序,而且在进行振捣时振动棒要速插慢拔,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震碎和密实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需要一次性完成,并且所有的浇筑工作都要在混凝土凝固之前进行,为了防止表面出现裂缝需要分三次进行抹压工作。如果在浇筑过程当中出现突发情况,一定要立即采取紧急预案,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3)合理把控初始温度。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时,需要采用温度测量仪进行混凝土中心温度、表面温度以及大气温度的测量工作,如果内外温度差较大可以采用外力降低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例如,可以采用冷水浇灌的方法降低表面温度,加快内部热量的散发;采用砂石冷却的方法,降低混凝土的搅拌温度;采用缓慢浇筑的方法,延长初始浇筑的凝固时间,增加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的散热量等。(4)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值可以在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 25度的时候,进行拆模工作。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达到了 25度及其以上,例如北方寒冷的冬季就应该采用覆盖等的保温方式来降低温差了,否则会出现冻裂的问题。(5)注重维护保养工作。从浇筑工作时就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以很好的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度差较大的问题,
下转第7页
不仅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提升,还可以降低后期开裂现象的出现,提高混凝土的坚实程度和建筑的使用年限。这就要求在完成浇筑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之后,要做好混凝土表面的遮盖工作。养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15 度左右较为适合,养护时间控制在 14~28 天之内即可,确保混凝土内部水化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遮盖物的选择一般不采用吸水的材料,因为吸水材料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干裂和收缩。3.3 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行业应该认识到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培育工作,转变传统观念及时进行技术领域的革新和变革。针对上岗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让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更好的提升建筑领域的技术水平。并且设置专门的监管和质量审核部门,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全过程入手,层层把关施工材料、施工质量等,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肖先炳,孙志群.简析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111+30.
[2]贾兵山,李宗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22):108-109.
[3]李方刚,韦捷亮.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施工技术,2015,44(21):130-134.
[4]王晓伟,行宏,罗少强,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控制与分析[J].施工技术,2015,44(10):20-22.
论文作者:洪英杰,李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工作论文; 温度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温差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