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桂林旅游论文

论桂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桂林旅游论文

论桂林旅游资源的深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桂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桂林1992年接待海外游客50.86万人次,1993年锐减为43.9万人次,1994年再降为35.4万人次,1995年有点回升,为35.58万人次。桂林旅游的滑坡,使得广西海外游客数“八五”期末比“七五”期末减少了19.1%,而同期全国却增长69%。造成桂林国际旅游滑坡的主要原因,除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市场混乱、管理不善、对国内旅游重视不够及事故影响等外,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桂林多年来一直在吃老本,产品一直停留在三山两洞一条江等自然景观上。其他景点景区的开发,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专项旅游活动项目的开发,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等,无论在深度、广度方面,还是在产品的协调互补和连线联网方面,均显不足。广西1994年才下文试办旅游度假区。桂林、漓江、阳朔这么好的自然条件,至今尚未建好一个度假区。也未见开发成功一个较大型的专项特色旅游项目。产品单调、特色缺乏、娱乐不足,成了除“宰客”、服务质量低下之外又一个使客源锐减的重要原因。而与桂林这种情况成鲜明对照的是兄弟省市的特色旅游和度假区旅游开发得有声有色。江、浙早在1991年就开始规划,认真抓专项特色旅游和度假区建设了。太湖影视基地把优美的自然风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游乐欣赏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得很成功。云南也早在1991年就着手民族特色项目和度假区的开发了。滇池、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具有绚丽民族特色和地方风采的集游乐、观赏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令中外游客一醉方休。此外,还有不少“温、冷点”在崛起。旅游市场如此急遽变化,如此竞争激烈,客源自然分流,自然会影响到桂林的客源。其次,迄今为止桂林除自然风景之外开发的一些旅游项目,很难说是成功的。民族风情显然应该是桂林旅游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漓江民族风情园内的项目开发暂且不谈,首先其选点在二江口就是环境错位。虽然风情园为山水美景所环绕,但围墙一隔,进园后就见墙不见景了。在整个风情园里看不出广西民族村寨依山傍水的环境氛围,修建的寨、楼缺乏原风原味,让人感觉不到是走进了民族村寨,人工雕凿气氛太浓。虽然交通很方便,但由于园子太小,环境气氛与民族村寨相去甚远,难以开展较大型的民族游乐活动。实践已证实它的经济效益不好了,据说现在还拟在它旁边投巨资兴建民俗大观园,实在不可思议。特建议:请有关部门慎重作好可行性研究和不可行性研究。再如,桂林美食城的低矮的仿古建筑群被挤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包围下,显得很不协调,环境氛围太差劲了,游客哪能提起古代美食的胃口?桂林的古式传统美食,为何不放进王城里面?退而言之,至少应在现今美食城周围种植高大树木以遮挡、隔离闹市环境。又如山水旅游节的梦幻漓江,晚上彩色灯光照出象山倩影确也迷人,但是,如同潍坊风筝节的中心活动是放风筝一样,桂林山水旅游节的主要活动应该是游山玩水。把活动重心放在晚上,看不见青山,瞧不见秀水,桂林的山水优势特色根本发挥不出来,更谈不上游山玩水了。至于晚上在江边扯上一串彩灯装饰节日气氛,创意太一般。试问,全国许多城市,哪条江河上不可以扯上一串呢?桂林博物馆与目前的西山公园的环境也不太协调,与它并立的熊本馆不伦不类。不知其规划是何用意。对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实在值得深入研究。否则,桂林旅游难以顺利发展。

桂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五条特色和优势:其一,水清、山秀、洞奇、石美的岩溶峰林自然景观;其二,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城景交融,相映成趣;其三,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其四,方园数百里,富有高品位的风景名胜、浓郁的民族风情、宝贵的原始生态、珍奇的动植物和有价值的人文古迹等旅游资源。倘若能恰当开发、连线成网,将具有很强的综合优势,从而在中外旅游市场上将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其五,区位优越,气候宜人,特产丰富,有良好的可进入性。

这五条优势中,桂林山水是桂林的最大优势,也是桂林的最大特色。它两次荣获全国风景名胜评比第二,使桂林享誉全球。桂林山水主要集中在桂林—漓江—阳朔两点一线上。传统的旅游产品“三山、两洞、一条江”中的三山:叠彩山、伏波山、和象山都在漓江岸边;芦笛、七星两洞也仅距漓江支流数百米;阳朔的主要景区,如县城古镇和书童山—雪狮岭景区均在漓江边上;大榕树—月亮山—聚龙潭景区和遇龙河景区也位于漓江支流边缘;更不用说草坪、杨堤、兴坪等地倾倒中外游客的漓江绝景了。由此可见,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之所在,是桂林山水的魂魄之所在,是桂林山水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对中外游客最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命力源泉之所在。离开了漓江,桂林山水将暗然失色;没有了漓江,桂林旅游就丧失了名牌和王牌。听到不少关于“三山、两洞、一条江”产品老化的议论,其实这是自毁王牌产品。若从自然景观来说,产品谈不上老化。问题在于产品开发不好,品种单调,结构不合理。近些年甚至有一种论调,认为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老化得似乎只有另辟新景点,桂林旅游才能有出路。果真如此吗?诚然桂林方园数百里的多品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确实很有必要好好地开发,它们与桂林—漓江—阳朔旅游线可以形成极好的匹配与互补。但是,桂林国际旅游几年来的大滑坡,其主要原因如前述,并非是因为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景点太少所致,而是由于“宰客”严重、服务质量不好、旅游市场问题严重、产品结构不合理和连续两次飞机失事等等主客观因素造成。抛开桂林“三山、两洞、一条江”去开发“大桂林”,就有可能丧失桂林特色,失掉桂林旅游之魂,失掉桂林山水的名牌产品,失掉桂林旅游的王牌,实际上是舍本逐末。桂林旅游开发与发展问题的症结,当前最紧要的不是在“三山、两洞、一条江”之外,而恰是在加强管理、整顿好旅游市场的前提下,把“三山、两洞、一条江”特别是这一条江——漓江开发好。近年来,桂林周围的融水、龙胜、兴安、猫儿山、资源、青狮潭、恭城、富川等也开发了不少景区景点,结果究竟吸引了多少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呢?能与“三山、两洞、一条江”相比吗?能与桂林—漓江—阳朔一线相比吗?另外从开发成本方面考虑,开发这些新景区景点,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将会需要多大的投入?这种思路实际上还是一种传统的粗放型老路。所以,在统一规划、讲究效益的前提下,桂林方园数百里的旅游资源应积极开发,但是,应有轻重缓急。当前桂林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该是漓江;应该是沿江的,包括漓江支流和源头的景区景点以及与之配套的山水和民族风情游乐项目的深层次的综合开发。

关于“大桂林”的提法问题。这几年来,“大桂林旅游区”之类的称谓不绝于耳。桂林地市的“桂林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试验总体方案”中也两处出现“大桂林”概念,桂林地市政协“关于开发建设桂林大旅游区的建议”中,提出“称‘桂林大旅游区’较合适。”我们认为,“桂林”这个名称已经很好、很美、很吸引人了。“桂林”的声誉,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大桂林旅游区”也好,“桂林大旅游区”也好,中外游客可能会猜想它们跟“桂林旅游区”不是一回事,可能区域范围要大些或者大许多,景点可能更多,但是别人还会考虑内涵,考虑质量,考虑安全问题,不光考虑大小问题。在中外游客心目中,“大桂林旅游区”或者“桂林大旅游区”的声誉未必高过“桂林旅游区”,只可能低过它。事实上,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旅游区”复盖浙江陆地面积近半,却没有称“大杭州旅游区”或“杭州大旅游区”;以昆明为中心的100公里范围内开发了30多个景区、100多个景点的“昆明旅游开发区”,也没有称“大昆明旅游开发区”或“昆明大旅游开发区”。我们有什么必要另取“大桂林”之名呢?

关于桂林旅游的进一步开发的方向问题,朱镕基副总理指出:“应很好利用桂林山水的优势,把桂林这个优势发展到最佳点。”国家旅游局前局长刘毅则进一步希望桂林旅游区在“水”字上做文章。根据这一精神,根据桂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本着积极推进桂林旅游发展的宗旨,兹提出六个深开发方向:其一,重点在漓江;其二,桂林城以漓江为轴线,深开发七个山水园林景区;其三,开发民族风情和明朝文化项目产品;其四,在桂林城附近漓江的几个洲渚岛屿上营造山水园林;其五,山水活动、水上活动、特景旅游和度假区群的开发;其六,以桂林为中心方园数百里的桂林旅游区的开发、匹配和联网。以下将依照这些方向,着重讨论“两招”、“三造”,还桂林旅游城市之魂。

城景交融的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城市的首要特色;以王城、王府、王墓群为主体的明朝古文化建筑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的第二大特色;民族风情,是它的第三大特色。保护和塑造上述三大特色是发挥桂林城市旅游优势、深入开发桂林城市旅游资源、还桂林旅游城市之魂的根本举措。保护和塑造上述三大特色,主要依赖“两招”、“三造”。所谓“两招”,是通过营造桂林城山水景区和开发明文化项目产品两项举措招回桂林旅游城市之魂。所谓“三造”,是通过开发尧山广西民族风情村、在漓江的洲岛上建造山水园林和城市建筑与桂林旅游城市特色相协调三项举措来营造桂林旅游城市之魂。

一、营造桂林城山水景区

桂林旅游存在的问题,直观看来,是入境客人数下降、企业亏损严重、旅游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漓江枯水和城市建设与山水景观多有不协调等。详细分析,根本原因出在管理不善。然而从长远来考虑,其他问题都还是可以经过今后的艰苦努力来解决,唯独城市建筑与旅游城市特色不协调问题,且特别是其中的城市建筑遮挡自然山水景观问题,将会造成对桂林旅游城市特色的严重破坏,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根本性破坏。

驿前街一带从来可谓是桂林城内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可惜现在这个地方挤满了杂乱的楼房建筑,极有碍于观瞻。从北极广场到桂林大酒店的一段,分布着回龙山、虞山、观音山、鹦鹉山、铁封山、叠彩山、宝积山等,本来风景优美,明清之际,是桂林八景之首的“桂岭晴岚”所在地和古代官员南下入桂的首选风景园林游地,可如今,这些山景无一不被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的水泥楼房所层层包围,挤压。走在街上,只见楼房,不见青山了,实在令人痛惜断肠。桂林的这些青山,若随便搬一座到别的城市里,那一定会开发成该市的著名公园。桂林的山是不是太多了就习以为常不值钱了呢?

再者,象山、塔山、穿山和漓江的组合景观,是桂林山水的标志,是桂林城市的城徽,亦是国家发行的广西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图案,这个组合景观的理想视觉点在解放桥和滨江道上,可是,如今连在这些位置上也难目睹这个景观的全貌了,塔山被某个宾馆遮挡去了。

对整个桂林山水而言,“保护”就是“建设”。不当的建筑是对桂林山水自然风景的最大的破坏。本来早就有人呼请注意此事,但未真正引起注意。只顾建楼房,不管宝贵的山水风景被破坏的风潮仍在高涨。若照此发展下去,破坏日甚一日,桂林城也将无优势可言了。前国家旅游局长刘毅一语中的:“不能让人到桂林却看不出山水甲天下的味道,只有到了阳朔才有点那个味道,在桂林城内看不出来。这个问题大家要想办法解放好。”面对现状,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打破目前桂林城一堵围墙圈出几个公园景点的通俗格局,拆除围墙,将现有公园扩大、拓展,相近的互相成片,开发建设7个有山有水、城景交融、独具特色的山水风景区,以漓江、桃花江把它们串连起来,市内主要交通干线都穿这些山水景区而过,使桂林城真正变成风景游览区。这7个山水景区是:①虞山—叠彩景区;②象山—七星景区;③南溪—穿山景区;④芦笛—芙蓉景区;⑤西山景区;⑥桂湖景区;⑦磊河—尧山景区。在此重点说说虞山—叠彩景区,其他景区从略。

虞山—叠彩景区包含虞山、铁封山、宝积山、鹦鹉山、观音山、叠彩山、伏波山及虞山桥到伏波山一段漓江。该段漓江之蚂蟥洲、伏龙洲及西岸一片景地,是城内自然山水最美丽的地段。1997年火车始发站建成之后,由始发站进入桂林城,必先经过这个景区。因此作为桂林城的门户和窗口,该景区显得十分重要。它的漓江段西岸可开发成城内最美的山水风景区,东岸可开发度假区。该区中山北路段和环城北一路段上现在尚未遮挡山景的地方,或者旧房拆迁后可以观堂到山景的地方,均不得再兴建高楼大厦,要保证在这两条路段上尽可能多地看见青山绿水美景;特别是从北极广场沿中山北路往南行驶,迎面可见的鹦鹉山、铁封山的景色尤需保护,加油站等遮挡物应当拆除;从虞山桥沿环城二路往东可见的屏风山、猫儿山景色也要保护不能遮挡;从桂林大酒店门前大道上往西可见的老人山一线景观以也不能遮挡;仙鹤峰下应辟为公园;鹦鹉山与铁封山之间的建筑物尽可能拆除,不能再盖楼房,两山之间地带为园林绿地等等。上述各山边宜开塘、植树、修公园、建凉亭,让山水园林直通大马路,行人随步就可走进山脚观赏、休息。该景区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东镇路上的宋代城墙、城楼,鹦鹉山上的的桂林城图,铁封山、宝积山、虞山、叠彩山、伏波山上的石刻碑林等都要保护好。观音山和伏波山上原来有宗教寺庙,可能难以恢复了,暂且不去理它,但王城、王府等明古文化建筑,都宜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逐步修复,最后开发成桂林最大的历史文化旅游中心。作为战略发展方向,王城应与叠彩山、伏波山连成一片。王城内有独具特色的独秀峰山景,叠彩山、伏波山有不少碑林石刻,它们距离近,联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只要把连接它们的凤北路改造成古文化街或传统美食街之类的旅游街道,就可以把它们自然地连接起来。

本景区的主要特色是山水与城景交融和王城明文化。

桂林城内山水风景遭到遮挡、破坏的现象虽然很严重,但现在还不至于被遮挡完,仍有不少美景尚可挽救,只是事不宜迟,要当机立断,晚决定一天,就可能多损失一个景观。城内房屋建设可以向城边外围发展,留出城内山景,保住桂林山水特色。桂林城不大,房屋建在城区周围,会由于桂林城的旅游优势而受益。若挤占城内风景区,就算住在市内,生活方便一些,但也会由于城内山水特色丧失、桂林旅游地位下降,而从根本上受到损失。住在城区周围,以后经济发展了,城区扩大,照样会建设起优越的生活服务设施,而城内珍贵的山水景观一旦破坏,就会永远挽救不回来,就会对不起子孙后代。其损失是不可估价的。

7个山水景区都以漓江或者桃花江相连、相通,是游山游水的巧妙结合。漓江和桃花江的沿江道应努力开发好,这是观赏桂林城内山水风景的最佳线路,也是休闲、乘凉、运动和销售旅游商品的好地方。要落实责、权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开发要突出各景区的特色。该禁止兴建的要禁止,该留空的留空,该拆除的拆除,该控制的控制。景区各山周围多挖池塘。挖塘积水利于石山绿化,利于气候调节,利于山水辉映,利于修亭盖阁,增加文化内涵。多植花草树木,多建亭台水榭。绿化也要注意不遮挡风景视线。让游客在桂林城内随眼可见山水秀色,随步可入风景园林,畅心悦目,与山水同醉。

二、开发明文化产品

桂林城社会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突出的是明朝文化产品。应逐步修复靖江王城、王府、王墓群。王城内兴建文物馆、历史馆、博物馆,可开辟食品街、工艺品街、服装街、文化街,可复演王朝庆典、传统娱乐、校场比武和其他历史活动。应该深层次、有特色地开发桂林的社会人文旅游资源,让其与山水资源互相辉映,招回桂林山水和历史文化名城之魂。

三、开发尧山广西民族风情村

民族风情是广西第二大旅游资源,对中外游客有其特殊的魅力,而在桂林市内,却显得十分薄弱。桂林每年有30多万的海外游客和600多万的国内游客,这么好的市场和资源条件,不开发实在可惜。若说桂林原来的自然观光产品单一,那从调整产品结构而言,首要的就应该是开发民族风情产品。从全区来看,广西民族风情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该资源分布广泛却缺乏集中优势;有一定资源优势者交通又不便,可进入性差,经济文化欠发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业和管理人才缺乏。因此,广西需要、桂林也需要开发一个汇集广西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开展各种地方民族旅游活动的人造旅游项目。由于桂林具有过夜的海外游客人数占广西的85%,国内游客也占大部分,而且交通最优越、旅游设施最好、旅游名气最大等种种优势,这个项目应该放在桂林。但是,不应在二江口,而应在尧山。因为尧山是桂林城唯一的一座土山,不但具有开展民族风情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广泛的地域,而且具有建筑少数民族村寨所需要的山水环境氛围。这方面云南的经验可以借鉴。云南虽然有西双版纳、大理、丽江和路南等著名的风景和民族风情旅游区,但还是在昆明海埂开发了集云南26个少数民族村寨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风俗旅游区。

四、建造桂林城山水风景园林群

桂林城内及附近的漓江河段上有好几个宝贵的沙洲。从最能突出桂林山水特色、发挥桂林最大优势并与山水环境相协调考虑,拟将它们建成山水风景园林区为好。这些山水园林要注意中国文化内涵及地方民族特色。而且蚂蟥、伏龙、訾洲,白果树和大洲上的园林建设应各具特色,不宜雷同。

五、桂林的城市建筑应与山水风景相协调

最好还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不应盲目追求现代色彩。桂湖饭店、七星大酒楼都是成功之作。这方面李长杰同志已有专著论述。

六、漓江旅游开发

漓江旅游应取消一船到底的传统的游览方式,实行分段双向游或二日游、三日游。传统的一船到底的游览方式主要有两个弊病:一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游客游江人数的增长,从桂林到阳朔一船到底的游江方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游江需求,二是一船到底的游江方式,对漓江这个珍贵的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太低了,太便宜了。分段游可以避免这两大弊病,而且可以避开首尾两截比较平淡的景观,有利游客心中留下桂林山水的美妙印象,还可以避免因游程过长、游人困倦而产生的乏味感。修筑沿江游览道,让游客步行、车行漫游漓江这是不可取的(桂林城区内,阳朔县城内除外),原因是沿江修路必然破坏自然景观,万万使不得,而且步行漫游载客量太低,也影响景观,破坏环境和气氛。从长远计,乘船游览倒是最好的方式,只不过要分段,要有适当的停靠和上岸休息就餐就是了。

继续开发好草坪、冠岩景区,开发好瑶族风情旅游资源和古东瀑布、南圩穿洞,半边渡等景点景区。开发好田园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村寨,形成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具有休闲、度假、游乐、探幽、科学考察和民族风情的多功能旅游区。不搞大宾馆,不搞大建筑,建筑物要远离岸边,隐藏于树丛后面,宜小、散、隐、淡,不能影响漓江两岸的自然景观,并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大圩、杨堤及一些沙洲上可开发兴建适当的停靠和观景点,并可开发莲花岩、罗田岩供人游览。但沿江不能建亭和搞爬山活动。漓江沿江景点可以观赏,却绝对乱开发不得。不能搞漓江立体游览走廊,以免自然景观被破坏。兴坪可望成为全国风景最优美的古镇。要保持古镇原貌,游客可上岸参观,但要保护好兴坪,不能在兴坪建宾馆、上项目和搞其他旅游活动。要保持其自然生态、原始风貌。对兴坪,保护就是建设,开发定造成破坏。漓江边上福利普益景区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

标签:;  ;  ;  ;  ;  ;  ;  ;  

论桂林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_桂林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