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课文”教出新意来论文_①王单②熊艳

把“传统课文”教出新意来论文_①王单②熊艳

①王单②熊艳

摘要:本文从三个层面对实现传统高中语文篇目教学的突破与创新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传统课文;问题;主旨;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是指经历了教材的多次改版,仍然长期选用的篇目,如《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岳阳楼记》等。“传统篇目”教学中存在诸多定势,多年来一直啃老本,止步不前。教师们执教公开课或比赛课往往也敬而远之。由此观之,传统篇目的教学呼唤推陈出新,亟需“更上一层楼”。怎样才能实现传统篇目教学的突破与创新呢?

一、从“沿袭”走向“重构”,让问题出新意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如果遇到教过的“传统课文”,就会产生一个心理暗示:“这课我教过。”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不用再像对一篇新课文那样读文本、读教参、设计教案了,可以沿袭以前的老教案照本宣科了。于是传统课文的教学缺失了灵动的创新,仿佛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吹不起半点漪沦”。课堂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一成不变的设计走,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少,没有了“学习兴趣”可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转变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面对一篇传统课文,要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解读、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才能对“文本的解读走向独特、走向深刻”。

比如,教学《散步》,通常的教法就是先让学生先自读课文,然后整体感知。让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散步的过程中有怎样的波折,这个波折是怎样解决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主旨是什么……几乎千篇一律、老生常谈。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青春语文”的倡导者王君老师以“我们在田野散步”为主问题设计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在简洁的导入之后,王老师请学生们读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学生齐读后,王老师说:“今天我们就聊这幅图画中的三个关键词‘我们’‘田野’‘散步’。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我们’。”投影展示:聊一聊“我们”:“我们”中的每一个人……

?王君老师亲切地说:“介绍一种聊的方法。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现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现在我们就用演读的方式来聊。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

王老师把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投影在多媒体上,主要有三句:1.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学生思考交流之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追问、总结:

孙子:可爱、聪慧、灵气、狡黠、善于观察、善于提炼……

“我”:孝顺,理解老人;理性,知道自己的责任;顾全大局,爱家里的一切人…

母亲:可爱、慈祥,疼爱孙儿。很开明。解人意……

因为文章没有对妻子直接进行语言描写,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有了难度。王老师巧妙地设置了坡度,请孩子们根据文章语境帮助“妻子”设计一句话,再和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很快体会到了妻子的贤惠。

至此,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已经完成,王老师继续追问:“同学们,当你再读“我们”这个词语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齐声回答:“温暖、安全、幸福、有归宿感。”

“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感受,带着‘慈爱’、‘孝顺’‘贤惠’‘孝顺’和‘聪慧’来再读这一句。”学生在深情的朗诵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接着,王老师对文章的写法做了归纳:?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

?这一环节完成后,王老师又带着孩子们进入到“聊一聊‘田野’”和“聊一聊‘散步’”两个环节的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上述教学片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王老师上的虽然是“老”课文,但没有循规蹈矩,而是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重新构建了新的教学点,紧紧抓住“我们在田野散步”这句话,把内容设计为“聊一聊我们”、“聊一聊田野”、“聊一聊散步”三部分,不蔓不枝,中心突出,以崭新的问题设计实现了对传统课文教学的创新,学生也在教师“新”的问题设计中生发了更深刻的体验。

二、从“单一”走向“多元”,让主旨出新意

笔者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没有把教参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旨强加给学生,因为学生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他们知道小说所讲述的故事,在现实社会并不鲜见,并非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发生。

在品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里,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句子来说说对主要人物的印象。学生在思考、讨论后,一直认为:菲利普夫妇一家是过着简朴(“家里样样都要节省”)、勤劳(“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生活的小市民家庭。他们平凡,但有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于勒富有以后归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个梦想也算合情合理。当初,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大大占用了”他们应得的遗产,只是“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打发到美洲去,也没采取过激的措施。尽管于勒只是给他们写了两封信,他们就非常感恩。即使在船上遇到了于勒,菲利普夫妇由“惊慌”到“暴怒”再到“绝情”,片刻间完成了基于利害关系的考虑和取舍,无情地避开了于勒。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就会觉得其“躲避于勒”的举动是合理的。他们可鄙中有无奈之处,因为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决定了其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当学生们学会带着“同情的理解”,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阅读小说时,也会发现:于勒的可恨中有可怜之处,因为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并没有完全泯灭。虽然年轻时放浪过,但他后来靠自己的努力发了财,还愿意和哥哥一家“一起过幸福的日子”;他沦落为穷水手时靠买牡蛎为生,并没有主动去拖累哥哥一家;“满是皱痕”的手记录了他与生活的抗争……

到这里,文章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丰满、立体起来。笔者顺势总结:莫泊桑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但他更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对社会和金钱的批判,但更有对人性和人情的揭示,从中不难看到作者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这让我们在看到社会黑暗、感到人际关系冷酷的同时,更看到、感受到来自人性本质的温暖和感动。

笔者认为让学生感悟到这一点,比让他们只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可鄙,作用要大得多,效果要好得多。假如我们能以这样的视角来教学这篇课文的话,主旨是崭新的、全面的、深刻的,学生的受益将是无穷的。

三、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内容出新意

传统课文之所以传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因此具有更高的使用和开发价值。我们在执教传统课文时,应从封闭的教学状态中突围,充分利用传统课文的资源优势,在“熟悉”中探寻“陌生”,突破“封闭”走向“开放”。

笔者执教传统课文《背影》时,先播放录音朗诵,学生闭眼倾听。美文需要美读,《背影》的语言真挚朴实,如果听一听名家的诵读,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披文以入情。

听完后,学生们谈初读感受。大多数学生觉得文章写的是“父爱”,也有学生认为是表现“父子之爱”、“父子深情”、“年少轻狂”、“依恋”、“隔膜”、“少不更事、年少轻狂”的等等。教师请几个孩子到讲台上来发言,阐述自己的理由,着重追问了“父亲之爱”和“父子深情”,据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深沉的“父爱”。学生们的认知分歧在于,有的学生只感受到了“父爱”,而有的还感受到了“父子之爱”,还有学生甚至还感受到了父子之爱背后的“隔膜”,据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教师自己的文本解读作品《生之苦痛和爱之艰难》。总体上,这堂课选点少而精,内容挖掘有深度,学生发言很充分。尤其是教师适时利用了录音、朱自清与父亲“斗争的故事”及王老师自己的文本解读作品《生之苦痛和爱之艰难》等课程资源,使《背影》这篇传统课文散发出新的魅力。

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书本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了,其中对文本资源的开发就为学生打开了更广阔、更灵活多样的获取知识的通道。所以,传统课文的教学要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建设新的教学环境,通过资源的优化、重组,达到丰富文本内涵的目的,真正发挥出传统课文教学的最大效益来。

笔者相信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就能够将传统课文教出新意与趣味,传统课文才会焕发恒久的魅力。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三中学434300)

论文作者:①王单②熊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把“传统课文”教出新意来论文_①王单②熊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