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论文_刘志华

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论文_刘志华

三亚市环境监测站 572000

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和基石。本文结合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其作用,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发展

引言: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环境监测的数据和信息是监测的成果,是判断环境问题的前提,能够取得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目的。监测样品具有代表性,实验数据具有科学性,监测行为具有合法性,监测设备合格等等都是影响监测数据的因素。所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要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落实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其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环境监测包括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的物理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的生物监测;对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监测的生态监测等。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

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是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制度,两者具有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的关系。

2.1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由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间和空间变更,这些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2.3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项目方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这些均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三、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目前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其中测试技术最为基础,任务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组成进行鉴定和测试,并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和结构。主要监测技术内容包括: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环境生物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和环境噪声监测等。

环境监测总体发展趋势概括起来以下6个方面:(1)人工采样、实验分析,数据统计为主,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2)由监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3)由小范围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4)由单纯的地面监测向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监测仪器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6)监测仪器性能向物理、化学、生物、电子、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高技术领域发展。

新监测技术发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普遍采用,联用仪如GC―MS、GC―AAS、ICP―MS。发展动向方面,遥感技术广为采用,监测技术连续自动化、分析技术联用,污染物状态分析技术,分析方法标准化,数据传送和处理自动化。区域大气、水质监测系统已实现自动化。对于较大范围内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的研究、应用也是发展很快。

四、结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建议完善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评审责任规范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查时,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参加,评审监测内容。建立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时间、难度和经费的制约机制,根据环境监测方案计划时间和预算相应的经费,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先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2012(4)

[2]徐燕,周华荣.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3(02)

[3]王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综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5)

论文作者:刘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谈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论文_刘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