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论文_叶春兵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论文_叶春兵

叶春兵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 650301

摘要:想要医疗设备能够正常、稳定安全的运行,就要保证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同时这也是保证医院医疗质量提升前提基础。因此,怎样有效地将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进行很好的结合,就成为现阶段医疗行业中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给医疗质量提升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对于各项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行业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卫生医疗体系的投资和建设,对于医疗卫生行业规范性的整改也在逐步深入,相继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医疗事故的责任方。虽然我国加大对卫生行业整改力度,但是其中还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1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在医疗过程中投入和使用的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使得设备故障出现的几率也在逐渐增多。因此,对医疗设备质量进行良好的把控,是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和最终目的。而这一最终目的的有效达成,不仅可以提升医疗设备的实际完好率,还能提高设备运行期间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减少相应的维修费用,与此同时还能降低由于医疗设备发生故障而导致的责任事故出现,并且还能减少由于医疗设备质量问题而增加患者就诊的次数[1]。因此,医疗设备质量的好坏不仅是确定医疗水平和质量极为重要的指标,也是体现医疗行业水平的表征。此外,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能够医疗水平和质量的保障,还能进一步推动医院今后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

2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结合的措施

2.1 做好基础管理工作,重视技术能力的提高

医疗设备维修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其出现的故障进行更好的解决。因此,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和维修期间,一定要根据相关规定和制度医疗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进而保证医疗设备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进行运转和工作。而对于现代化的设备维修管理观念而言,对设备进行维修不仅要保证其维修后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还要保证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维修资源和维修成本的投入和使用,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少量的维修资金,就能保证设备的运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医疗行业就要不断探索科学的维修方式和有效地管理手段,所以只有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定期检修、制定最为合适的维修工艺,保证在设备故障维修质量,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设备维修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对重点维护维护的设备做好后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提升设备运行性能,保证其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

2.2 构建质量控制标准,创建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要先构建起设备使用前检查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在医疗设备的使用前,就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做好自检工作,同时,在临床中使用的一些设备都要要由商品检验部门对设备所使用的技术、购买渠道以及相应资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督,进而有效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符合标准。

其次,要建立起医疗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果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相关检查不能完全保证设备质量性能良好,特别是一些具有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就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这些设备进行相应的监测,保证其设备使用性能和运行质量。同时对医疗设备检测工作,还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制度性,此外,还可以将设备监测过程和其采购过程同时进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2]。

最后,还要建立起以定期检测为基础的计量控制部门。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中所使用的普通设备和高风险设备全部都已经纳入到国家强制检查目录中,因此,除了对设备质量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按照我国所颁布的《计量法》对其进行周期性、强制性的质量检测。

2.3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医疗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

随着医疗行业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使得大部门医疗设备已经被纳入到控制管理中去,因此,就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而满足医疗设备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所以就要在质量管控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数字控制中心,从而有效地对医疗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管控和监督。同时还要构建起相应的评价体系、数字影响评估体系以及设备指标调整和决策系统,进而保证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水品的提升。

2.4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首先,要保证维护管理质量和经济相符合。对设备的使用人员而言,医疗设备维修质量不仅会对设备性能造成干扰,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影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设备维修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就不能带来维修效益,使得维修毫无意义。而从医疗单位自身来讲,医疗单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属于企业,因此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对医疗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所以,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基础上,还尽可能的要减少相应的成本投入,进而保证医疗单位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3]。

其次,还要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环节。首先,要加强对相关医疗人员的素质培训,提升自身操作水平,其次,要对医疗设备质量进行管控。加强对设备采购环节的重视,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对设备的各项指标和相关参数进行严格审核。最后,完善设备运行环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医院内部的电源、机房温度等进行监测和控制,做好重点设备的维护工作,以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发生参数误差的现象。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科技水平都得到了相对的提高,国内医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医疗设备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为了更好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只有构建起以医疗设备维修为前提,质量控制中心思想的全新机制,才能有效拓宽医学工程的广度和深度,所以就好建立起创新观念,完善相关人员自身职能将设备维修和质量控制进行融合,进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弋,王振洲,徐志荣等.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1):112-113.

[2]程声远.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关系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93-93.

[3]刘根林,桂春.浅谈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管理[J].医疗装备,2014(10):68-70.

论文作者:叶春兵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医疗设备维修与质量控制的结合与应用论文_叶春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