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一种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论文_黄文璇

"非暴力沟通"----一种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论文_黄文璇

黄文璇

阳江市阳东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在教育工作中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为要素贯穿沟通全过程,能进行师生有效沟通,化解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师生沟通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师生沟通效果影响着师生关系及育人质量,因此,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所选择沟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师生矛盾,很多来自于沟通、交流不通畅而产生问题。我们时常会听到教师抱怨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课堂难以管控,缺乏人才培养成就感,而学生则认为教师并不尊重和理解自己,只会指责与说教,缺乏人文关怀。以上这些根源在于师生沟通障碍所致,如不及时处理沟通中的障碍,将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恶化师生关系。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提升我们育人水平,提高育人质量呢?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这就是"非暴力沟通"。[1]

一、"非暴力沟通"理念

1."非暴力沟通"的内涵。"非暴力沟通"(NVC)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一种沟通理念,它基于人性需要,融合沟通者的爱,让沟通者专注于彼此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实现人与人之间情意有效沟通,建设和谐人际关系。"非暴力沟通"模式,改变了我们交往方式,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它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应用在教育工作中,能够引导师生突破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局限性,转变那些引发愤怒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习惯,开展充满爱的沟通,化解师生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强师生间的理解与尊重,提高育人效果。

2."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非暴力沟通"模式包含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要素。⑴观察。我们要注意观察正在发生的客观存在,并清晰阐述观察结果,切忌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不判断或评估,避免任意夸大、以偏概全、随意推测。⑵感受。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还可以改善工作,切忌把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2]⑶需要。感受与需要息息相关,我们要说出导致那些感受的需要,向对方直接表达自己所需要的,感受往往源于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期待和价值观。⑷请求。提出明确的具体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因为不同的表达,让对方的感觉可能会很不一样,不要让请求听起来像是命令。

二、"非暴力沟通"案例运用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理论,启发我反思自己与学生的沟通,下面就是我在工作中开展"非暴力沟通"的一则案例。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集中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参加轮训的30多个学生进行轮训前提示。整理好队列之后,我站在讲台上开始就去幼儿园参加轮训的目的、意义、要求以及安全、仪容仪表等事项进行提示。我一边讲话,一边观察着学生的表现。阳光下,大多数学生都很专注,但有一个学生特别的碍眼,因为她没有穿校服,手里还拿着连着耳朵里的耳麦的手机,我心里一下子很不高兴。没穿校服,已然违反了学校规定,老师在讲话的时候,她还满不在乎地听歌,这个礼貌到哪里去了呢?我心里不免来了气,但轮训提示尚未讲完,我忍了一下,不料,这个女同学又同旁边的同学小声地有说有笑,完全无视我的存在。那一刻,我火冒三丈,立马就想拿这个同学做教育典型,狠狠地点名批评一下,但一转念,我想起曾读过的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我头脑瞬间冷静下来。

学生集会结束后,我把这个女学生留了下来,根据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理念,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要素,与她进行了一场真诚的谈话:"今天早上集会,我观察到你没有穿校服,手里拿着手机,耳朵塞有耳麦。我在讲话的时候,你也完全没有注视我,甚至有段时间还与旁边的同学在说话。你的行为让我感到很失落,很不开心。因为我是你的老师,我希望得到你们的尊重和爱,而不是把我当成一个透明体。"说到这里,我还补充了一句,"我的劳动也需要得到尊重和感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在学校或者到企业轮训期间是否可以穿校服呢?你在听我或其他人讲话的时候是否可以认真、专注地看着对方呢?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雅气质的表现呢!"我心平气和地阐述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真诚与清楚地表达我的感受,向她分析了导致我不开心的需要,并提出了具体的请求,明确指出她应如何做才能满足我的需要。在沟通时,我注重我的语气、神态及表述,以防出现不当语言和表达方式。当我说出我的感受与需要时,学生脸上已经露出愧疚的神色。最后,学生抱歉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早上我不小心把校服搞脏了,想着今天不是星期一,估计不会检查,就没有穿了。刚才我的手机是关了的,没有听歌,但是没有放好,还戴着耳麦,没有专心听老师讲话,在开小差,这是我的不对。我只从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没有注重细节,对不起伤了您的心……"接着这个学生马上跑回宿舍换了校服。忽然,我所有的愤怒、沮丧等负面情绪没有了,心里特别的舒畅。

作为班主任,我们往往都会直接用判断评价来代替观察,缺乏倾听学生的感受和需求,直接批评学生不文明、没礼貌,指责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定,其实,我们更应该先把自己的负情绪控制住,认真地去观察、理解学生,你会发现你可以毫不费劲地就把问题解决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教师,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需要真诚倾听彼此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坚持实践"非暴力沟通"理念,相信我们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三、"非暴力沟通"对师生沟通的意义

将"非暴力沟通"理念运用到教育工作中,对于改善师生沟通状态,有助于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育人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第一,有助于识别并化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促进家校的理解与合作。家校矛盾,很多来自于沟通、交流不畅的问题。通过灵活应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在和正有负面情绪的家长沟通时,首先积极倾听对方的诉求,尊重家长的感受,理解家长的需要,对方也会因为自己被理解了而感到欣慰。在沟通过程中,适时表达我们的感受与需要,引导家长理解教师、学校,使到家长向教师提出各种质疑和要求时候,能够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打开爱与理解的密码,往往较为容易化解家长负面情绪,班主任精神得到放松,促进家校的理解与合作,增进家校感情,增强家校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水平。家长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出现代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沟通出现问题。在家校联动时候,我们也力尽所能引导家长在同孩子交流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让孩子乐于和父母进行交流,形成水乳交融的亲子关系,促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第二,有助于释放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促进专业化成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因为"师道尊严"或其他原因,在沟通时,进行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或强人所难,导致使用某些具有负面影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实施了暴力沟通。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学生在上课睡觉,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学生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里,顶撞了一下,那他就是"神经质"。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们也许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玻此外,我们往往也会听到来自同事或学生评判、指责和恶意中伤。在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去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彼此都有着尊重、认可、接纳、欣赏等共同的基本需要,对自己和对方都会产生全新的体会,会主动管理好自身情绪,采取积极的语言或表达方式,用充满爱的沟通化解师生间的矛盾或冲突,力尽所能地避免暴力,因此也更能以愉快平静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第三,有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达成师生生命觉醒和成长。教师基于传统甚至落后教育理念或个性素养等因素而对学生进行说教、指责、否定、以及随意评价等语言暴力问题,依然存在于部分教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和话语体系中。"非暴力沟通"反对语言暴力、行为暴力等,崇尚爱、尊重、信任,引导教育工作者注意观察客观事实,引导师生互相体会、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理解学生情感,使教师学会与人保持理解性关系通过转化自身的思维习惯与视角体验他人的认识与行为世界,用爱的语言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用互相关心的方式来避免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改善日常的师生交往状态和促进了班级有效管理,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进步。

"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平等、友善的"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搭建了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育人平台,不仅仅提高了中职学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工作能力,培育了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了当代中职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和发展,对提升我们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M].阮胤华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6.1.

论文作者:黄文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非暴力沟通"----一种有效的师生沟通方式论文_黄文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