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

□谭 韵 云浮市郁南县文化馆

摘 要: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新型的乡村文化体系,从而推动乡村整体规模的完善和优化。本文以文化为中心,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首先针对乡村文化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文化在乡村振兴中担当的角色与责任进行研究,最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构建新时代文明乡村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化担当;乡村文明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文化素养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文化等方面聚焦于人民精神世界的塑造,探究如何打造适合乡村发展的合理方式已成为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文化背景现状分析

乡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维护乡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代经济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也逐渐得到重视,但总体来看,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仍需要努力。

首先,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乡村文化室设施配置不足,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导致一些群众文化演出活动的效果不佳,群众接受不到文化渲染。

其次,乡村文化机制体制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文化活动开展方式单一,形式不够丰富,进而造成村民文化感知能力不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性不高,有些专门组织的文化活动也很难吸引到村民的观看。

二、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

乡村文化是指在乡村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社会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社会心理、行为方式为主要内容,以农民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乡村文化是村落乡民独特生命样式的背景知识,在呈现农民特有的人际交往模式的同时,也为乡民现实生活中的思维逻辑与行为选择提供了内在基础。乡村文化是历经时代发展的产物,其能对维护群众活动秩序提供主要支撑。时代前进的脚步促使我们对乡村文化有了进一步的感知和认识,因此,乡村文化的发展能对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文化是乡村农民的精神支柱

乡村文化有助于塑造乡村民众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礼俗文化使乡村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调节制约民众行为习惯,对乡村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乡村风气的培养有着很大作用。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价值导向。生态文化不仅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中生态建设的文化基石[1]。我们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增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倡导生态文化,提高民众对保护环境的重视。首先,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及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乡村文化对于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借助乡村文化的优势,保护地方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最后,以乡村文化为支撑,发挥主要力量,转变为经济效益,带动乡村整体生活水平的发展。

(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广大农民在与大自然的长久接触下,体会生活,感知世界,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与结构,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乡村文化的独特性造就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文化在无形中凝聚了村民的整体力量,这种精神的传承也在文化活动中得以延续。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文化建设体系一体化

(1)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认识不足。传统观念中,教育教学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和企业没有关系。因此,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等都脱离了企业的现实需求。

(二)明确乡村文化建设责任制

首先,在贯彻落实地区文化建设规范的同时,应加强检查调研力度,将乡村文化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中,强化农村文化建设责任管理。其次,完善政策机制,努力实现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培养尽责尽能的文化建设工作者,积极宣传文化志愿者活动的有益价值,加强乡村文化责任制度的完善,在乡村文明建设下为振兴乡村保驾护航。

群众需求的多样性使文化工作者要不断集中优势文化资源,以群众为中心展开活动,使文化服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例如,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且人口流动较低的地区,可以推行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站等可移动式新型文化传播的形式。再如,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回访群众对文化站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以群众意见为出发点,完善文化站的服务机制,与农民形成友好交流关系,对塑造文化魅力有着极大的价值。

(三)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对症下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精神基因与密码,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的根基。乡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确保文化传承的品质,发掘文化的潜在价值。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乡村文化发展不仅要在多样性方面拓展,还要注重文化质量的提高,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积极的文化知识。

对比城市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明显落后,这就会造成城市人民与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差异。为缩短城乡差距,要做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均衡发展,使文化建设服务区域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政府部门对特困区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同时鼓励地方企业及事业部门提升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贡献。此外,要注重乡村教育的发展,改善乡村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只有乡村民众的文化意识提高,才能促使其主动获取文化知识。

(四)提升文化发展质量,增强文化自信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文明,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单一的文化服务体系很难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就需要在了解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增强文化的多样性。例如,面对地区差异化现象,文化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区域民众需求的差异性,在切实调查当地民俗风气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按需供给。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文化需求提供不同的文化内容,并由单一的文化传递方式转变为多渠道形式。

(五)完善文化站服务机制

舆论能反映出公众的意愿,从而提供目标。“当对某一具体的物质生存条件抑或精神发展状态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某种意见成为一个社会人群具有代表性的显性意见时,可以说,民意或者说舆论就该问题设置了社会目标,也就是,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主体共同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3]48。随着生活的提高,公众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进而提出了精神需求。根据自己的意愿,找到理想的生活伴侣,已经成为高于物质需求的精神需求。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适龄男女青年提供了这样一个追求更高精神生活水平的舞台。

植物诱抗剂-IR-18防除向日葵列当,必须选择在向日葵6~10叶期喷雾处理,防效与施药次数与施药浓度相关。若施药1次,必须选择向日葵在6~8叶期,采用400倍液处理;施药2次,可以选择600倍液~800倍液;施药3次,即使800倍液也可以取得较好防控效果。浓度越高,防效越好,而且持效期越长,列当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小,此特点符合诱抗剂的特性,并且与国外报道的结论一致,即植物诱抗剂在一定浓度阈值之下,诱导抗性的强弱与诱导因子的浓度和作用强度呈正相关[12]。

(六)发展乡村文化产业

乡村的特色文化值得开发,通过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如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可带动乡村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让外地和城市游客感受到淳朴的文化生活气息;开发乡村工艺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特殊文化创意产品的加工和经营中来。

结 语

保障文化责任制度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乡村发展的现状,以农民为主体,打造新型的乡村文化建设方案,发挥农民的自主创造精神,使他们坚守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我国食品企业与相关从业者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国际食品学术会议上。大家通过参观考察国际知名食品企业、展开深入探讨、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展开广泛交流与国际合作,引进先进人才、管理方式、技术与设备,积极推进传统食品企业海外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并开始在主要销售市场设立传统食品物流中心与分销中心,如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年会暨展览会、世界食品科技大会等等。

[参考文献]

[1]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求实,2019(02):97-108+112.

作者简介: 谭韵(1973),女,广东郁南人,中级职称,大专学历,研究方向为社会文化。

标签:;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担当的角色与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