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型研究_循环经济论文

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循环经济论文,模式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大量耗费物质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频频告急;另一方面也使得各种废弃物的数量连年上升,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经济发展呈现出“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的特征。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央政府提出了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6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详细阐述了“十一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以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城市”等为目标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直到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和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再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造成再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却居高不下。究其根源,是由于支撑循环经济的物流管理和技术发展滞后,物流活动的规模效益差、成本高。因此,要解决目前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资源循环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瓶颈问题,必须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

二、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物流对策

1.日本

2002年,日本先后在东京地区的吉祥寺商店街、丸内商业街及秋叶原电器街等大型商业区进行了共同配送的实证试验,佐川急便、日本通运、大和运输等6家大型物流企业参与了该试验。结果表明,实施共同配送可以减少50%配送车辆资源,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物流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此基础上,由清水、大成、鹿岛、小林、前田等日本大型建筑企业和若干物流企业、垃圾处理企业共同参与了东京地区建筑材料共同配送与建筑固体废物共同收集的实证试验。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的共同配送可以将物流成本降低10%;建筑固体废物的共同收集可以将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8%,不但减少最终处理量,同时可以减少由于大量、低装载、单程运输造成的高成本,减少等污染物排放,减轻对城市交通及环境污染的压力。为此,2005年东京主管部门资助早稻田大学项目组将既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东京都及其周边地区,并研究该地区包含建筑材料共同配送和建筑固体废物共同回收的物流系统规划和有关法规修改等问题。

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采取的物流措施表明,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有机整合的物流系统,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效益:一是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商品物流成本,二是提高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后的经济效益,三是减少废弃物处理和污染治理费用。

2.德国

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管理的首选手段是避免产生,其次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置,并且确立了产生废物最小化、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与官民合作三原则。

德国宝马汽车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在设计阶段就从报废零件的回收物流管理与操作的角度考虑,使报废汽车中70%的零件可以返用。近年,还提出要达到90%以上零件可以返用的新目标。德国有许多废品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物流企业,大部分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德国专门从事废品回收和循环利用业务的PSD有限公司在1997年的业绩表明,该公司仅包装废物的回收率就达到89%,循环利用率达86%。按每人当量计算,相当于从每一个德国公民手中回收废物73.7公斤(玻璃33.3公斤,废纸及纸箱17.1公斤,其他包装废物23.3公斤)。该公司仅有357人,利润高达近2亿马克。

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采取的物流措施表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必须由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提高资源回收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构建循环经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物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模式普遍存在设施规模小、布局分散、利用率低、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难以支撑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微观、中观、宏观各层次的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均存在管理割裂与运作分散问题,缺乏整体优化思想和有效协调机制。

以城市物流为例,我国城市的商品物流(属于正向物流范围)与废弃物物流(属于逆向物流范围)处于割裂状态,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目标不一致。政府对商品物流管理更多追求经济效益,对废弃物物流管理更多追求环境效益,导致商品物流管理中很少考虑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物流由于经济效益过低而使得城市固体废物中的可再生资源无法有效循环,最终造成废弃物大量排放。因此,有必要在资源循环过程中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施有机结合,建立能够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整体优化的物流模式。

四、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

本文以下将从解决目前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物流问题入手,并结合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

首先,目前的物流模式之所以制约循环经济发展,是由于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存在管理割裂与运作分散问题,因此必须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实施有机结合,建立能够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整体优化的物流模式。其次,循环经济理论认为,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以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为首要目标。在企业层面上,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在区域层面上,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品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综合上述两点因素,并结合物流活动的自身特点,本文认为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应包括企业、供应链、社会三种类型。

图1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

1.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是由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组成的闭环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传统的企业物流模式一般是从原料采购开始,终止于消费者手中,企业输出生产品,副产品作为废弃物处理。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要求企业物流管理延伸到废弃产品的回收领域。

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物流模式具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优势。首先,从技术角度,企业使用原材料的种类有限,企业熟悉其原材料的性质,具有再生利用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再生利用,可以避免浪费和减少原材料输入;其次,从管理角度,企业内部的循环便于操作,可以减少距离成本和避免交易成本。

2。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应涵盖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

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导致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此外,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或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种类型、多个国家的企业构成,并且存在若干个不同范围的资源循环。因此,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供应链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加强协调管理的工作。

3.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不仅应包括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物流活动,还应包括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物流活动,其结构如图3所示。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得自然环境系统向社会经济系统输入的资源最小化,同时社会经济系统向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各种废弃物也达到最小化。

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物流模式的运行机制。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物流活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规范社会物流活动,促使企业采用低能耗、少污染的物流技术,并进行废物回收与再生利用,实现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优化。

(2)物流模式的运作组织。社会物流活动的规划、管理与执行,都是由一定的组织完成的。不同的组织模式与职能分工,对物流模式的运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运作组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图3 基于循环经济的社会物流模式

(3)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承载物流作业的大型物流设施,包括运输线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企业内部的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对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环境系统具有很大影响,合理的设施布局可以减少迂回运输,提高运输设备利用率,进而减少尾气与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4)物流信息网络。在国际互联网、区域公用经济信息网等平台上,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社会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可以实现物流信息集成与共享,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物流活动的不确定性与盲目性,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物质资源的消耗。

标签:;  ;  ;  ;  ;  ;  

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型研究_循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