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课堂实施探略论文_梁艳霞

小学数学活动课课堂实施探略论文_梁艳霞

摘 要:

数学活动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社会化的意识,并有助于教师的发展。以好问题为导向,扮演好角色,运用好课时,搭建好平台,打好数学好基础。有效的数学活动课将带给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课 实施 探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上好活动课,有利于课堂教学继续与延伸,有助于实现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益于实施愉快教育。

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实践谈谈感受和想法。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育价值

数学活动课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现实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以其教育有以下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数学活动课”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所考察、研究的对象以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出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生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其次,实践活动能满足学习愿望,因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需要更为强烈“(蒙台梭利语)。

2.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基础是:以活动促发展,以应用促提高,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数学学科外部的联系。比如,“分扣子”、“填数游戏”等。其目的是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社会化的意识

“数学活动课”教学体现了教育职能,它着眼于个人发展需要,也注重社会的需求,它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为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条件。

4.有助于教师的发展

“数学活动课”给了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实现“数学活动课”的好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1.设计好问题

问题是驱动操作活动与思考的前提,设计好问题是实施数学活动课活动的关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设计参照如下要求。

第一,问题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是实践与探索兴趣的基础。例如,以“营养午餐”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课,学生需要搜集、理解配餐、均衡营养、定时定量用餐生活常识,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问题新颖、有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探索与创造的前提。例如,在学过“圆的周长”计算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现场考察,测量操场的长度和直径,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能促使学生思考200米跑,为何起点通常不在一条线上?

第三,问题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和研究的历程。例如,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正方体展开图。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操作内容步骤,预设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指导适当。

第四,问题具有弹性和开放性,参与面要广,并体现学生思维水平与个性。如教学一位数乘法后,指导学生制作练习转盘。

问题的来源是多渠道的,最直接重要的来源是教材,教师们积极思考,改进、完善素材的选择和设计,因地制宜地收集、编制问题,并对现实生活再加工,还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扮演好角色

在数学活动课活动中,教师要承担指导者、参与者、欣赏者。数学活动课问题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要指导学生掌握各方面的信息,确定活动的方案;活动形式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动中,应给学生充分实践与思考的时间,并参与到各小组中倾听学生的讨论和想法,鼓励探索,适当地提出建议,引导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组织小组展示交流时,教师要做欣赏者,让学生大胆阐述本组的观点或质疑,欣赏、尊重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的思考,引导交流提升,促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发挥。

3.运用好课时

数学活动课具有主题性,活动性、探索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往往不能在一节课完成,调查、测量等活动需要课外进行,这就要课内外相结合,结合的方式根据具体的问题而定,如在课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外实施,然后再回到课内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或者在课内布置需课外调查的问题,课外调查,然后再课内交流;或者以“长作业”的形式在课内布置,课外查阅资料,思考计算完成,然后再课内展示交流等。教师要做好整体设计,合理安排课内外的任务量,让学生确实通过数学活动课活动了解周围世界,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周围世界成为学生探索的源泉,打开学生的视野,积累活动经验,且不加重课业负担。

4.搭建实践的好平台

设置数学活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脑思考、合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收集、调查、总结的方法,在于培养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能力。平时教学都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的数学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而数学数学活动课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亲历体验、自主活动的平台,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形式,把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交流是实践的好基础。

数学之所以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交流能帮助教师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同时交流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的深度发展。

实践活动通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提供积极参与的宽松氛围,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注意创设交流的环境,将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手、眼、口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指导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善于互相学习和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倾听他人的意见,力图理解他人想法,把别人的思想同自己的联系起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在处于不赞同或不理解他人意见的环境中,不批评,要提问,着力解释自己策略,同时重新检查自己思维,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数学活动课教学内容都来自学生真切生活,学生因此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多感官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引发兴趣,培养创新求异的精神。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MSZX178)“小班额数学活动课有效教学设计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梁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活动课课堂实施探略论文_梁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