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张景丽

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黑龙江东宁 157299

摘要:目的 分析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贫血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检测后得知,比较溶血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MFR%、HFR%参数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贫血行疾病的诊断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贫血性疾病;网织红细胞;检测

贫血的发生因素多种多样,对贫血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时首先应对发病因素进行明确,并依据病因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其中网织红细胞属于晚幼红细胞脱核到形成成熟红细胞的一类过渡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进行反映[1]。为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贫血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现将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贫血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包括5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医护人员同所有受检者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流程、意义等,获得所有受检者的知情同意。

60例健康体检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8岁,中位数年龄为(43.56±3.48)岁;5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19岁,中位数年龄为(43.56±3.12)岁;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20岁,中位数年龄为(43.15±3.78)岁;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9岁,中位数年龄为(43.56±3.25)岁。对所有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检测方法

选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相关试剂进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包括溶血素、稀释液、鞘液、染液、RET稀释液等。

对所有受检者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收集2mL的静脉血液用于检测标本,将采集到的血液收集在抗凝真空采血管中,并在2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指标包括RET#、RET%、IRF%、MFR%、HFR%、LFR%等,并严格依照试剂说明书上的内容完成检测工作。

1.3 评价指标

对比所有受检者的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包括RET#、RET%、IRF%、MFR%、HFR%、LFR%等,比较组间数据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将四组受检者的相关数据均代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RET#、RET%、IRF%、MFR%、HFR%、LFR%检测值用均数±标准差(`c±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检测后得知,比较溶血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MFR%、HFR%参数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 讨论

贫血主要是在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导致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与相同性别、年龄、地域等人群相比较均较低的一类临床症状,且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贫血可引发多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并使得患者器官与组织功能受到影响[2],因此,如何科学而有效的对贫血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的意义十分重大,其中实验室指标检查可对贫血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网织红细胞属于晚幼红细胞脱核到形成成熟红细胞的一类过渡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骨髓造血功能进行反映。其中胞质中存在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经过活体染色处理后将凝聚为蓝黑色颗粒。作为一类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停留在骨髓一段时间后将进入外周血内,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受血涂片制备,显示其检查精确性较差。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分析仪可对网织红细胞进行检测,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该细胞的临床检测中可将为分为低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其中LFR较为成熟,RNA含量较少,且荧光强度较弱,而HFR为较幼稚的一类细胞,包含RNA较多,且荧光强度较强,而MFR介于LFR与HFR之间。当人体骨髓造血受到外界刺激后将使得幼稚的网织红细胞进入到人体的外周血内,使得IRF%真高且LFR%降低[3]。所以说,网织红细胞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红细胞增生情况进行反映,是贫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效参考指标。

本次研究将60例健康体检者与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分析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结果显示,比较溶血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MFR%、HFR%参数检测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赵丽等[4]将50例健康体检者与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纳入实验研究,均进行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ET#、RET%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这与本次实验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可知,在贫血行疾病的诊断中,网织红细胞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栾虹,郑军,董西华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18-1019,1046.

[2] 王林海,倪亚丽,李春红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840-841.

[3] 袁利月,宋欣,诸越谨等.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5):533-534.

[4] 赵丽,毛志刚,江虹等.MCV/RDW结合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种贫血中的鉴别诊断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6):1662-1666.

论文作者:张景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5

标签:;  ;  ;  ;  ;  ;  ;  ;  

网织红细胞(RET)相关参数检测在贫血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张景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