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1.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1.1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的法律法规一直比较少,各项制度的不够健全,导致一些法律法规还存在重复的现象。所以,随着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令一些不足和问题也随着时间不断的暴露了出来。更有一些企业习惯钻法律漏洞,这样直接导致了一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打擦边球,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工程施工事故发生。
1.2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充分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或多个非常系统的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这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需要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规章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过在我国,有部分规模不大的工程施工企业却在这个环节中存在严重的缺失问题,专业的安全施工生产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员较少,大多数都只是在企业挂了名头,却没有在工程施工中发挥其作用。种种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从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缺失,往下逐渐延伸至项目部,没有人员去真正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施工生产的安全性根本得不到保障。
1.3恶意竞争
由于市场供求的不平衡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作为施工方,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内不争的理念,致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注意度很小。甚至有一些本身条件不错,实力较强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经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和一些条件较低资质不高的工程施工企业联合,通过挂靠、围标、串标等非法途径取得工程施工资格。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偏低,发展缓慢,建筑工程施工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2.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2.1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工人的安全,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潜在安全风险与事故威胁要进行预判,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防止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工程法,指的是使工人按照施工工序来进行施工,采用技术管理的方式来提高防止风险发生的概率,如高空作业要设置安全网、员工通道配有指示灯、日常作业佩戴安全帽等,使员工能够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判,在“危险区”作业时提高警惕,消除建筑工程中的潜在威胁。此外,工人在作业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材料,采用生物科技等现代化材料来进行替代,降低安全事故费发生的概率。另一种是程序法,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熟悉工程操作的规章制度,管理者要将这种制度进行认真的贯彻和落实,使工人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来实施。实践证明,违规操作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而要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者和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流程来进行操作,杜绝无证人员和考核不合格人员上岗,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的是项目管理者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项目转给其他经济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进而降低自身的安全风险。采用这种方式不能有效消除风险,而是完成一种风险的“转嫁”,风险转移措施主要由两种方式构成,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担保。建筑工程保险指的是施工方针对某个存在安全威胁的施工环节在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一旦投保对象发生安全事故,导致施工方人员、财产蒙受损失,则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来进行理赔,是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不过,建筑工程保险也不是对所有投保人进行入保,保险公司会对项目进行考察,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因而企业必须要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投保。建筑工程担保主要是在公正、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建筑工程中相关责任人的不同责任来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责,其中包括发包人支付担保、承包人履约担保等,建立和完善建筑工程担保制度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在风险转移措施中还存在由更为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对存在风险的工程环节进行处理,能够极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3.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3.1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设安全施工文化
首先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提高安全技能水平,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同时,施工企业应依法持证上岗制度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根据施工作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目标,编制符合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教材和常识安全手册;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把安全文化进现场、进工地、进班组、进家庭“四进”活动。再次也要加强提高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培养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3.2加强安全事故预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严格实行上下级式的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的安全管理方式,并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施工生产工作环节。且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由项目负责人制定具体的安全方案。如组织编制水上作业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及临时用电、脚手架、模板工程、深基坑等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或措施方案。并都要按施工安全要求过论证审核后,再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以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真正做到“施工方案体现安全、工作环境保障安全、作业人员注意安全、施工过程确保安全”。
3.3完善应急安全管理,做好制定应急安全预案
施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提出安全防范管理措施。并在现场明显位置树立危险源告之牌。对于安全事故发生时,需要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要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根据施工项目在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在该工序施工前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队伍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结束语:总之,建筑工程施工中包含着诸多的安全风险,作为建筑工程风险的管理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施工阶段是建设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最多的一个阶段。项目管理者要将安全风险分析清楚,并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熊用机,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途径[J]中华建设.2011.
[2]刘文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商品与质量.2013.
[3]胡晓明.简析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建筑知识.2016.
论文作者:冯国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风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建筑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发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