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涂维国 周先进

高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涂维国 周先进

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 长沙 芙蓉 410128 

摘 要: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就需首先分析他们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与高校法律教学困境的现状,一方面通过从经济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网络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解析;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高校法律教学困境分析,从高校法律课程设置不合理与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法律教学实践模式化、管理制度陈旧等情况出发。结合相应实际提出相应的策略,最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 

法律意识是人类思维意识中较为特殊的社会意识,人们对于当下以法为主体的法律现象的情感体验、道德认知与思维认识,并纠正与调整自身行为各种意识形态的总和。而大学作为社会建设储备人才的大本营,在这一阶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并构建起良好三观这是当代教育者必须肩负的使命。但是纵观当下社会大学生上当受骗与犯罪率居高不下正是因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大数据时代来临,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平台监控的漏洞,造成如校园贷、网络诈骗等新形式犯罪形式让大学生误入歧途,本文首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与高校法律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策略与高校法律教育课程设置,从而探讨通过怎样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最终达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原因与高校法律教学困境现状的分析

1.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原因

(1)经济因素。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中出现一些所谓的“生意经”中金钱至上与物质享乐对大学生法律意识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一些大学生不通过艰苦奋斗来获得幸福成果,更多想通过投机倒把的形式来获得金钱。如:一些学生不把自身的所学知识用于正道而是用于犯罪,2017年一名毕业于名校的学霸学生冒充著名石化公司员工,冒充公司内鬼在真正石化公司大楼内完成项目签约,完成偷天换日的惊天骗局,直接诈骗金额高达9亿人民币。

(2)外部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法制建设成绩突出,保证了人民群众权利有制度保证。但是社会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导致社会出现一些执法监管漏洞,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对尚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对于相应法律规范出现一些不予认同,甚至有些大学生无视法律规范,这与当前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懂法、守法、合理用法的法律宣传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

(3)网络因素。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深度与广度逐渐提升。网络的虚拟性与平台监管漏洞,滋生大量的问题,近些年来大量不正规的网络贷款让很多大学生误入歧途,同时一些网络不良舆论煽动性也会对大学生思维造成错误引导,更有出现自杀等危险行为,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作用。当代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是他们社会阅历不足与缺乏法律常识,同时自我管束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蛊惑,走上不法之路。

2.高校法律教学困境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与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我国高等教育中法律教育课程起步较晚,当前法律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06年设立的,至今也不过十余年,整本书共计12章节,其中法律章节为六节。但是其中法律课程部分内容较散,与大学生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再加上法律教学课程长期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次要部分,因此,一部分高校对此课程常常忽视或不开设状态。

(2)法律教学实践模式化。

从事法律教学的年轻教师大多数从高校博士毕业之后直接加入教师队伍中。他们大多数社会阅历较浅,教学经验不足,或者一部分教师之前从事或者兼职法律事务工作。法律教师很少是从法律事务或者检察官转行过来的。一些年轻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在担任法律教学时,无法从自身实践给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采用一种灌输模式的教学,当代大学生更欣赏的是“接地气”的教学形式,这也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3)法律教学管理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一些法律教师对自己所在本校的校纪校规面向学生进行调研,得到结果:一是学生无法参与其中,二是不少学生认为校纪校规管理陈旧。无论是高校的校规校章日常管理,还是高校模式化教学,都显得陈旧呆板。因此,最终造成高校法律教学效率低下。

二、完善高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1.高校法律教学层面

(1)改进法律教学方法。

当前部分高校法律教学活动采用灌输式教学,让大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一些教师课堂照本宣科,学生只会目光呆滞地看着PPT。传统法律事务中会有大量的案例,可以从法律事务工作者中选取一些人才充当高校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形式新颖性且学生参与度高,提高学生对法律教学课堂的兴趣。本人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大概只有不到四层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法律课程具有必要性,因此,必须要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结合学生的案例方式,讲课方式生动有趣,给大学生以灵魂式的启迪,引导大学生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社会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法律问题。

(2)结合我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与高校法律教学必须以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为基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本。 从传统诚信美德、天人合一、以礼秩序、尊师重道,都无一不体现中国传统的法制观念。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就从我国传统法制文化开始,教师以身作为将传统法律文化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生活观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身的法律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公民理念”,突出三种法律意识。

高校法律课堂是一门针对大学生的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守法的现代公民,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正是现代公民基本的三种素质。比如:缺了责任意识的公民可能成为推卸责任的违法者;失去了道德意识的人可能成为毫无情感的低等动物;丧失法律意识的人可能成为是非不分的感性动物。当代高等院校开设法律课程正是基于培养当代合格公民(大学生)为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讲借课为契机树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2.外部环境因素

(1)积极培养孩子与家庭关系,搭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大学生成长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是最好的引导老师,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生活才能走入他们的内心。当代大学生个性极为突出与叛逆,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适当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告诉自身成长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要学会主动与自身父母沟通。学生经过这样的科学引导,就逐渐和父母搭建良好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对一些有情绪异常行为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注重大学生与家庭沟通,同时配合好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将学生犯罪思想扼杀在摇篮,从而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法律意识。

(2)构建良好校园环境。

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三观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应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有序、校规严谨的法制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高校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着手,从公寓管理到学风学纪做到公开公正。利用大学校园中社团集中开展法制宣传与法制竞赛、辩论赛形式,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判断力。为了防止外来非法力量对学生侵入,同时政府各部门履行校方职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保障法律权威性,让大学生能够建立对法律的信任,尤其是建立对法律的信仰感。高校尤其要将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讲解重点,如劳动法、女性权益保护法,让他们在校园期间都能树立起劳资关系的法律意识。

3.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1)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教育平台。

当前互联网的大潮下,形成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发展之快,但是真正属于法律教学网络十分少,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给予当前法律教学作为强大的支撑。可以把网络教学空间设计分成课堂教学模块、个人学习空间、与资源共享云台。课堂教学模块中教师可以先把法律教学内容放入交流平台,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补充性学习。大学生可以在模块中向教师提问,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在课后在网络空间里布置作业任务,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考核。学生在个人学习空间查询自己的成绩与作业,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资源共享平台就是一个法律教学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实现校内法律教育云共享。

(2)加强对互联网监管,抵制类似校园贷行为。

加强互联网监管首先引进最新网络技术,优化网络防护技术。首先,要对整体校园网进行合理优化升级,让学生进行实名注册,所有学生与教务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实名认证,通过账户登录校园网。其次,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当代网络有众多“键盘侠”,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高,他们受到一些不良舆论的影响。所以要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运用正确言论引导他们。网络安全十分重要,通过其他高校的或别国的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技术与最新网络监管软件,从源头上抵制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网。同时最近几年“校园贷”、“裸贷”大肆盛行,一些学生为了满足与自身不相匹配的物质享受,比如买一个苹果手机,奢侈品包包,去进行校园贷。因此,借助网络环境不断加以宣传,培养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与经济观。

三、小结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久,当代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同时更加注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从优化外部环境与校园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监管,不断优化高校法律课程设置,突破当下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当前网络资源进行互联网授课,为当前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薛峰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5)。

[2]张镝 “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法学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

[3]朱宜娟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4)。

[4]陈曦 从“校园贷”看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J].商洛学院学报,2018,(2)。

论文作者:涂维国 周先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高校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涂维国 周先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