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有着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来说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实用性与耐用性。因此,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注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面对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正常稳定进行。
1 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分析
1.1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为了保证整体工程质量,要求混凝土能够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使用要求。混凝土强度的保证,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正常稳定的运行使用。另外,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特殊的使用要求,需要混凝土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具备防渗透、防寒冻等功能,不仅使水利水电工程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也便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性能得到发挥[1]。混凝土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往往贯穿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建立长远的考虑,对可能发生的温度变化、降雨以及其他事件做好相应准备。
1.2混凝土施工的原则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的浇筑施工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采用深基础的浇筑方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时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整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加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因此,就需要采取基础较为深层的浇筑模式,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工程的施工量,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相邻的已经完成的浅基础工程的影响和破坏。
②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先进行自重大浇筑,后进行自重小,按照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在浇筑的过程中自重大的部分会对相邻的自重小的建筑物基础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的沉实基础物。
③在浇筑时先进行高度较大且需要多次浇筑的部位的浇筑,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防止干扰到高度较小的建筑物的施工程序。
1.3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步骤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主要分为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四个步骤,通过这四个步骤,混凝土施工作业才能够得到完成。混凝土的搅拌步骤中,一般使用专门的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帮助,混凝土拌合设备是集自动化、电气化、机械化为一体的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拌合效率,也能够充分保证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在混凝土的运输方面,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位于较为偏僻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较差。为此,在运输中,应尽量对运输距离与运输时间进行控制,注重运输时混凝土的保存环境,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风化、水分散失,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在浇筑方面,则需要注重对浇筑区域进行一定的清理作业,清理之后进行一定砂石的铺筑,确保基础的压实。混凝土浇筑时一项需要引起重视的施工作业,在浇筑中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一方面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混凝土的凝结,一方面则注重混凝土与钢筋模块的结合,避免混凝土内空洞的产生,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混凝土配比设计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配比设计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在水泥的选择方面,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使用环境,应尽量选用水热化相对较低的水泥品种,使混凝土的质量能够更加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需要。在水泥材料选择完成后,应参照相关的混凝土配比技术,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应注重遵守相关的技术规范,施工中也需要参照工程施工图纸进行[2]。混凝土配比完成后,在运输中应挑选较为合理的路线,注重运输工具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保存环境,避免水分的过度流失,使混凝土的凝结能力得到保证。混凝土运输尽量使用专门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运输车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不停地对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在运输车辆达到工程施工现场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混凝土使用方面的质量。
2.2混凝土施工作业
在混凝土投入使用前期,应注重对混凝土的检查,获取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收缩应力等相关指标数据,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帮助,使混凝土质量和性能得到保障。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的升温峰值最好为45摄氏度,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最好为25摄氏度,降温速率为2℃/d。混凝土模板施工中,应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避免不当操作的发生。在施工开展前,应确保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另外,模板的拆除,应在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以及稳固性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分层浇筑,二是推移式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需要分层次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整个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尽量缩短时间间隔,使整个浇筑过程完成在混凝土的初步凝固之前[3]。分层浇筑体现出从下而上、从低到高的浇筑特点,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足够的振捣作业,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分层浇筑则应该采用二次振捣工艺,控制好振捣的强度和时间,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使用需要。
3.水利水电施工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水泥质量,避免质量不达标水泥的使用,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原材料的控制,也应注重对骨料大小的管理,使水泥能够与骨料实现更好地结合。另外,也需要规范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对内外温差进行有效控制,使混凝土温度稳定在28摄氏度左右,严格参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振捣作业。混凝土养护方面,应保证混凝土的存放温度,确保混凝土的硬化,一级水平控制温度为20±2摄氏度,二级水平温度控制在20±5摄氏度,养护时间控制为28d。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产品,它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引起所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者的高度重视。在其制造过程中要贯彻“ 质量第一” 的理念,抓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各个关键因素、施工环境和工序的质量管理,从而以优质的产品向客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4.结语
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需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时解决相关施工问题,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相关的有效措施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耐用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马信,孟凡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5:291-292.
[2]成万龙.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4,17:71-72.
[3]金东梅.水利水电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5,05:170.
论文作者:孔来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作业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