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论文_杨琼

浅论对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论文_杨琼

峨山县水利局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站 云南峨山 653200

摘要:文章笔者根据几个山区小河治理工程项目的工作实践,就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山区河道;规划;治理

峨山县属珠江、元江两流域。珠江流域径流面积500㎞2,元江流域径流面积1441㎞2。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猊江、练江、绿冲河、莫车河、石邑河、舍朗河等;元江流域元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绿冲江、大龙潭河、甸中河、代念河、亚尼河、罗里河、水湾哨河、咱拉黑河、莫舍迭箐河、茂腊冲河、小河、河外河、文山河、高城小河、他扎河、海未河等。

峨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地理环境形成了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平衡,河道水灾频繁发生,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近年来,国家投入资金对中小河道进行了治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城、化念坝子和甸中坝子的防洪压力,但是山区小河的行洪安全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峨山县河段两岸植被覆盖逐年减少,河道靠山坡一岸多数地段为旱地和水土极易流失的坡耕地。河道蜿蜒曲折,洪水位高,洪枯变幅大,冲刷力强,河堤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河道阻塞、河床变窄抬高,防洪标准低,而大部分村庄、良田又恰恰集中分布在河溪两岸,每年雨季,都会出现洪水漫溢河堤,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给沿岸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工作尤其重要。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山区河道的洪水特性、洪灾类型、灾害成因、治理措施进行认真探索,密切结合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土地利用与防洪规划,城乡建设与河道整治,治山治水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分项分部门分阶段逐步实施,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滩涂,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重复建设项目,把河道治好管好,达到治理河道,防治洪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镇乡村建设的目的。实践证明,要治理好山区河道,无论在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必须根据山区每一条河道的具体情况,如历史洪水、成灾原因、灾害性质、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地形地质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基本完整、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达到河道治理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目的。我就谈谈在规划治理中的几点肤浅认识:

1掌握河流特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

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力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段,河道比较大,汛期洪水暴涨暴落,枯区流量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迅速扩大。所以在规划治理中,要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甚至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尤其是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要特别慎重。河道截弯取直后,既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和河槽的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往往前功尽弃;扩宽河道堵口,虽然能够增大下泄流量,减轻上游的淹没损失,但对下游的淹没损失可能更大,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和扩宽河道堵口时,必须认真调查,充分研究,结合水能、水文计算成果,客观分析下泄流量和经济损失,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出科学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断面达到治理的最佳效果。

2堤线布置

区河道规划治理中的堤线布置,直接影响一个流域、一条河流的总体规划,必须做到点、线、面、体的合理布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确定治理的重要河段和重点部位,一般以城镇、集镇、村庄、耕地面积集中成片的河段为重要河段,以易垮塌易冲刷一旦决口损失较大的地段为重点部位。线就是对河道的岸线、堤线进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布置,调整好河势和流向,充分发挥天然河道的作用,河道治理尽量维持现有河道断面,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平面形态保持河道蜿蜒性。针对主河槽有宽浅式、窄深式的特点河道分为主河槽及护坡两个部分,具体尺寸可结合河道现状和河道行洪要求确定。河道尽可能使河床开挖回填工程量较小的情况下,维持现有天然河道。并通过生态修复营造出一个别具一格、极具观赏的原生态河道。

根据河床地形及地质资料、两岸农田布局,充分考虑安全、经济、生态等基本要求,将疏浚河道和加固河堤相结合,主河槽河堤两岸尽量保持一定宽度的护坡。河道岸线布置尽量避开两岸泵站等各种建筑物。断面上既要确定河床断面即堤距,又要拟定河堤护岸的断面型式,还要提高堤防护岸迎水面的防冲能力。

3确定堤防的高度

山区河道堤防高度的确定,主要应根据保护对象、堤防等级先确定设计洪水标准,按照设计标准,确定洪水流量和洪水位,再加上一定的堤防安全超高来拟定堤防高度。我国《防洪标准》规定一般城市、工矿区、保护耕地面积小于三十万亩的采用十年到二十年的设计洪水标准。实践中,加上历史调查洪水,结合实际,综合平衡考虑。在山区保护耕地面积都比较少,一般在几百亩左右,上千亩的很少,根据山区河流的特性、社会经济状况和效益情况,首先考虑以防冲为主,设计标准不宜过高,一般按五到十年的洪水标准设计,结合保护对象的地面高程加一定的超高确定堤顶高程,比较适宜,可避免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

4确定堤身的结构型式

山区河道堤身结构和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取,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河道横断面基本型式为梯形,根据河道走向,堤防断面形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型式:(1)重力式挡墙,主要布置在河床现状较低的河段,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形式,顶宽控制在500~600mm,迎水坡1:0.3,背水坡1:0.2,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般不低于800mm,这种形式简便,有利于群众施工,但工程量大,水流条件差(2)仰斜式挡墙,采用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形式,顶宽控制在600mm,迎水坡1:0.7,背水坡1:0.4,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般不低于800mm,这种形式水流条件、稳定性均好,投资省,同时减少了工程量,但施工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队伍施工。(3)梯形复式断面,一般5年一遇洪水下采用浆砌石护岸,5年一遇标准以上采用混凝土网格草皮护坡,浆砌石护岸墙顶宽在500~600mm,迎水坡1:0.5,背水坡1:0.3,根据冲刷深度计算堤防基础埋深,一般不低于800mm,上部护岸混凝土护岸铺设预制C15混凝土草皮砖,这种型式护冲性能可满足河道流速抗冲要求,具有较好的护坡及生态效果,并且投资基本合理,是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型式。

5施工质量问题

堤防工程施工,首先要制定严密的施工计划,要切合群众施工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实际,充分利用群众力量投入治河建设,但必须注意施工安全,搞好施工管理。其次是工程质量问题,应重点做好关键部位的施工,一是基础一定要嵌进新鲜完整的基岩或者超过不冲深度,通过技术检验合格后才下基础;二是砌筑砂浆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搭配,并拌合均匀,保证砂浆强度;三是对河道转弯的凸岸浆砌时要提高砂浆标号或增大河堤断面尺寸,提高抗冲强度和稳定性;四是要把堤身建成一条光滑的曲线或者直线,不能成为折线,影响流态。财力许可的地方,还可对堤顶以砼压顶整平,迎水面勾缝或抹面,以改善水流条件。工程结束后,还应清除残留在河槽内的废弃物,恢复施工中坡面取石造成的创面,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搞好堤防工程绿化,保护生态环境。

6总结

在对山区河道治理时不但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工程治理后,还要根据山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以灌木、乔木及草皮等植被类型立体的特征进行合理搭配,构造人工生态体系,形成自然景观,达到抵御洪水、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并展现河岸景观的特色和风貌,提升整个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论文作者:杨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浅论对山区河道的规划治理论文_杨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