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静脉炎预警卡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论文_黄少华1,许文叹1,朱雅雅1,龚丽婷(通讯作者)1,

黄少华1 许文叹1 朱雅雅1 龚丽婷(通讯作者)1 张红迷1 张雅兰2

(1福建省晋江市医院 福建泉州 362200)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炎预警卡在避免和降低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的应用。方法:根据病人发生静脉炎时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针眼直径大小为依据,设计简易的预警卡,作为临床预警外周输液置管静脉炎发生的测量工具。结果:通过推广预警卡的使用,静脉炎发生率由18.72%降低至6.23%。结论:自制静脉炎预警卡有利于外周输液置管的管理,在发生静脉炎之前起到预警作用,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输液;测量工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207-02

现临床上静脉输液患者多,输液量大,许多地方都出现输液林,外周静脉置管率上升,由于药物刺激性与患者血管条件等因素,静脉炎发生率日渐趋高,临床上患者常因静脉受损而影响治疗,进而引发矛盾和纠纷。因此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是输液安全防控的护理重要环节。我科为骨科及手足血管外科综合科室,患者普遍输液量大,输液药物多为甘露醇、七叶皂苷钠等血管刺激性药物,基于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及保护血管的原则,我科大多数病人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但统计2014年1月~2014年7月2974例留置针输液患者中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8.7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科自制静脉炎预警卡,2014年7月~2015年1月应用于3177例患者,效果较为满意,有效地减轻了静脉损伤程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1.对象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在我科使用BD外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3177例,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材料与制作

①材料:准备长7cm、宽4cm、厚0.05cm。②采用PVC喷墨打印技术,在无影透明胶上绘制三个颜色、大小不等的空心圆圈,分别是:直径1.7mm的黄圈、直径1.9mm的蓝圈、直径2.1mm的粉圈。相邻两个圈点间距离为2cm。三个圆圈直径分别代表相应颜色的BD外周留置针穿刺针眼大小的预警值,例如:24G的BD外周留置针(留置针Y型接头为黄色)穿刺处针眼大小直径不超过黄圈(直径1.7mm),同理22GBD外周留置针(留置针Y型接头为蓝色)对应蓝圈(直径1.9mm)、20GBD外周留置针(留置针Y型接头为粉色)对应粉圈(直径2.1mm)。将绘制好的无影透明胶覆盖在透明塑料卡片上。静脉炎预警卡实物图,见图1。

2.2 使用方法

使用时间:用于每次外周留置针输液开始前及输液结束后。使用标准:BD留置针置管天数在1~4天范围内,穿刺处未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使用方法:输液开始前取出预警卡,选择与留置针颜色、型号相符的圆圈,将圆圈中心置于穿刺针眼处进行比对,若针眼大小超过圆圈范围,则视为有发生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应立即停止静脉输液并拔出留置针,并用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抹针眼处上下5cm进行早期干预;反之则继续输液。输液结束后使用相同方法判断该留置针是否能继续保留。

2.3 评价指标

统计静脉炎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其中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共计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各有“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选项,将调查结果进行量化。

3.结果

干预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其中干预组判断663例为超出预警范围,予实现干预措施。

表1

例数 静脉炎例数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干预前2974 557 18.72% 91.2%

干预后3177198 6.23%97.9%

注:干预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P<0.05

4.讨论

4.1 静脉炎预警卡的作用

针眼大小预警值的设计是通过临床上使用游标卡尺实际测量后所采取的一个平均值,在此范围内保证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静脉血管条件良好,未给患者造成痛苦。通过使用静脉炎预警卡,规范外周留置针的使用,有效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避免静脉血管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加大再次穿刺的难度,增加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该测量工具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利于推广;小巧轻薄,易于携带,取放方便,有利于随时观察使用;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增强护士输液安全性。

4.2 随着外周静脉置管的广泛使用,置管维护及预防并发症也在发展与进步,在临床输液护理中,要做到及时、果断、措施可行到位,严密观察静脉输液情况变化,加强静脉护理,有重点的护理观察,才能及时发现静脉输液变化,及时评估静脉条件,早期采取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减轻病人不适及痛苦,给病人最大的安全感[1],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弥补外周静脉置管的缺陷,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预防,使静脉输液达到更安全有效的管理。

4.3 静脉炎预警卡的使用前,需要对使用护士进行测量技能培训。在推广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责任护士对个性静脉输液安全方面能有一个动态的评估,及时做出处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4.4 由于目前国内无统一的静脉炎高危评估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自制的调查表在评价时部分出现主观判断,量化程度不够,同时受调查者水平的限制,采集信息时可能存在偏差。目前,静脉炎发生是临床广泛存在的问题,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专家制定出统一规范的评定量表,以便指导临床工作,及时预警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思花,查牡丹.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护理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67-69.

论文作者:黄少华1,许文叹1,朱雅雅1,龚丽婷(通讯作者)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自制静脉炎预警卡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论文_黄少华1,许文叹1,朱雅雅1,龚丽婷(通讯作者)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