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建筑模数的组合与表达方式论文_陈阵

浅谈景观建筑模数的组合与表达方式论文_陈阵

广东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系 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中国传建筑的营造方法中的模数化设计与营造方式早已成为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建筑悠久的历史中,这套理论体系也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中国的建筑模数起源较之西方国家更为悠久和实用,传统建筑中的模数化设计类似于现代建筑学领域内的分模数与扩大模数的概念。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屋顶、屋身和台基,这种分法主要就是体现在扩大模数的概念中,而古建之中的细节与这种大构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基础的表达,也就是西方建筑学中所谓的分模数的概念,以一小段可以量化的整数尺寸作为一个单位,将它按照构建的比例成倍数扩大,或者按分数缩小这就是模数的用法,而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无非也就是通过模数尺寸的相互契合而达到完整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模数;斗口;榫接;镶嵌

中国传建筑的营造方法中的模数化设计与营造方式早已成为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建筑悠久的历史中,这套理论体系也不断地丰富着它的内涵。中国的建筑模数起源较之西方国家更为悠久和实用,传统建筑中的模数化设计类似于现代建筑学领域内的分模数与扩大模数的概念。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屋顶、屋身和台基,这种分法主要就是体现在扩大模数的概念中,而古建之中的细节与这种大构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个基础的表达,也就是西方建筑学中所谓的分模数的概念,以一小段可以量化的整数尺寸作为一个单位,将它按照构建的比例成倍数扩大,或者按分数缩小这就是模数的用法,而建筑的结构与构造无非也就是通过模数尺寸的相互契合而达到完整的统一。在我们传统建筑中就有着担任单位模数概念的构建,那就是斗口。斗口是中国传统古建中斗拱构件的榫接的隼眼位置,一般呈方形以便于结构构件之间的契合与受力。而几倍的斗口长度可以拿来丈量传统建筑中大尺度构建如梁、柱等,而不能被斗口尺寸整除的尺寸构建则用斗口尺寸的分数来表达,可以说有了这种基础的模数营造方式,我们的建筑营造法式的形成才成为可能。模数的概念不仅可以表达建筑构造,笔者认为,广义上的模数概念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场地和建筑群的规划,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阐述。

一、单体建筑模数的组合表达方式

古典建筑中的单体可以通过构件的尺寸来确定建筑模数,在单体建筑的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和设计标准的完成度。单体建筑中,模数的扩大与减小都是根据建筑单体所需要的构件尺寸而变化的,变化的范围既要保证单体建筑的结构安全、稳定、适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整个单体设计中建筑外形的变化需求。例如中国古典建筑中由于地域性差异,在满足结构需求的过程中,建筑的外形也随之变化。而随着结构功能需求得以实现后,变化的需求则来源于人对于形式美学的审美需求,只要模件的功能性得以释放,那么就会逐渐走向装饰化。例如斗拱的发展就是从建筑水平受力构件与竖向受力构件的梁柱体系中受力传递的功能转变成一种从形式上判断审美倾向和判断传统建筑级别的建筑装饰性构件。

二、建筑群中的模数表达方式

当建筑单体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在平面布局种进行摆放,我们便需要思考,建筑单体之于建筑群体而言是否具有模数的意义存在。例如在王澍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设计中就将单体建筑看作一种组合的模件来运用,通过有意为之的建筑形体的摆放表达建筑群的整体建筑的意义表达,这也可以看做是种建筑语言组合。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的语言系统构建中,王澍大量的使用模数化的单体建筑进行组合,他批量化的将文字偏旁部首一般的建筑单体进行的组合进而成为群体,这些“模件”不断地在同一的背景之下变化着自己的尺度,变化为其他形式,相互勾连搭接来展现王澍所希望表达出的林一种语言,这是一种与现代都市建筑群体所表达的截然不同的,一种更加纯粹,更加乡土化的建筑造型。单体建筑以“散房”的形式进行组合,每个散房都源自于王澍自己的试验性建筑的成果,而这些“散房”融入建筑群后,成为其中的模数和模件,呈现出一派远山、溪流、平摊、古树的山水局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场地设计中的模数表达方式

场地中的景观与建筑群成为在场地设计与规划这一层面的两种主要“模件”的来源,正如前文所说,在整个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单体都可以看做一个独立的“造字”,而建筑群所表达的则是这种“造字”所表达出的一句完整意思。确定好场地中的主要建筑位置,那么整个场所便有了“立意”。那另外一个“模件”组合便是景观的嵌入,景观整个场所中起着贯穿联系的主要作用,在整个项目中,种植景观如一个个大小各异的生态斑块嵌入每块场地,甚至融入一栋栋独立的建筑个体之中。就如同王澍的设计中常常用到的一种瓦爿墙就是带有历史文化特与生态观结合的表达方式。从场地设计的角度来说,建筑群体之间的差异使得场地变得丰富,通过不同层级上的摆弄、拼合,这些构件形成了“斗拱——开间——建筑——群落——项目”的五个层级的表达等级。场地的模件也组合尝试一种自由的类型学归类方式,单体的合院形式建筑伴随山体、河流景观一起同化,使得场所中的尺度感模糊,建筑占一半,山水占一半,建筑群随山就势不断扭转、断裂,兼顾场所中的可变性与整体性进行设计。

四、景观建筑的山水组合模数化表达

在讨论中国山水对于建筑影响的时候,“模数”与“构件”往往也是经久不息的话题。从中国山水的朝代更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时间相差几百年,传统山水构图中还是一直使用相同的“构件”来进行构图与表达。中国传统绘画将这些固定的“模数构件”灵活运用并且随时间的推移加以适当的改变,但总体上还保持着一脉相承的理念。与山水画类比可知,这个系统至少包括三个不同层次的“模件”,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构件级别的模件,单体级别的模件以及构图级别的模件。而这里所说的山水构图,则是将场所中的建筑与景观以一种平远式的观察方法一通审视。从山水观法的基础上形成一套自己的“观向构造”,在这样的构造体系当中,任何模件的使用与改变都需要符合中式传统的山水审美需求,模件则从局部的构建逐渐形成一种项目设计整体性的局部表现,潜移默化的融入观者内心的审美感知。当观者游览建筑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被这些细节的模件所影响时,其实已经开始聆听这种建筑模数的表达方式了。江山本来就是人类的活动场景,但在一种有意识的观向构造下形成了一幅图画,只是尺寸太大,大到让人们无法觉察。

五、总结

总体来说,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概念中的模数源于功能性需求,但在中式传统的文化熏陶之下,随着模件功能的满足,结构的规范也在逐渐倾向形式美。而凡是美的形象,则必然会带有其文化倾向。从整体项目来看,模件的概念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的构筑于营造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加确切的用传统美学的方式进行设计表达。

参考文献

[1]俞昌斌.陈远,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7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俞孔坚.城市景观作为生命系统——以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为例[J].建筑学报,2010,07.

[4]戴秋思.杨玲.古典园林建筑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7.

作者简介

陈阵(1988—),男,汉族,安徽芜湖人,工程硕士,单位:广东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研究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陈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3

标签:;  ;  ;  ;  ;  ;  ;  ;  

浅谈景观建筑模数的组合与表达方式论文_陈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