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邓小平理论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邓小平理论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主义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想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学好邓小平的思想理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很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年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是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他们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行业准则、理论修养、思想信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下两代,这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关系到是否能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逐步迈向共产主义的大问题。就是这个大问题,却被当今一些人忽略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侵蚀,使共产主义运动一时处于低潮。这样,一度冒出了什么“社会主义早产论”,“资本主义补课论”,“共产主义空想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等,致使一些人将共产主义理想,视为幻想;把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视为天上的月亮,可望不可及。在这些人看来,倒不如少一些浪漫主义,多一点现实主义,也就是少一些革命理想,多一些物质利益:什么理想,有利就想;什么前途,有钱就图。对于理想教育,在学校的课堂上,有的教师们不愿“牵强附会”;在理论宣传上,有的理论教员和理论干部也不能“振振有词”。难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应该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吗?难道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为了奔向它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吗?难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吗?如果是,那我们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讲理想、讲前途,讲共产主义,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教育,不然的话,就会误大事,历史也不会原谅我们。

当然,我们反对空洞的说教,可以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方法和目的,在传道、授业中进行解惑,帮助青年学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用史实来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还要帮助青年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当今世界,主要存在两种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这是历史的进步。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的近代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暴露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和致命的严重危机。战后五十多年来,由于科技革命等原因,生产力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经济政治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全世界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一百几十个国家,除了20多个发达国家外,绝大部分是不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它们还深受帝国主义掠夺政策之苦,即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物质富有的背后,仍然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资本主义至今还没有,也永远不会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医治它的不治之症。资本主义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传统模式到各具特色,经过了长期摸索和反复实践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在其前进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出现大的曲折。但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失误,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大趋势。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阐述的那样,“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

西方的预言家们,幻想社会主义在20世纪兴起,将在20世纪灭亡。这种预言,好像在某些国家暂时被证实了,其实从整体讲,从长远看,他们的预言正在破产之中。占世界22%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阔步前进,满怀信心地奔向21世纪。就是东欧和原苏联的人民,已经受锻炼,吸取教训,共产主义势力又有抬头扬眉之势。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一定会起来自己解放自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3〕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不是自然而然能实现的,需要一代代、一批批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矢志奋斗终身。根据邓小平同志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他认为:“我们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4〕理想是人生的追求目标, 人的行为总是与他胸怀的理想有着直接关系。理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就不能有坚定的正确的行动。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还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着中国人民。社会黑暗,政治腐败,人民毫无民主与自由。我们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激励着无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捍卫共产主义真理,解放全人类,置生命于度外,前仆后继,英勇献身。邓小平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5 〕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就是一曲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壮丽赞歌。方志敏在《狱中自述》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而不能动摇我的信仰。”杨开慧、赵一曼、杨靖宇、刘胡兰等,他们都是为共产主义这个理想而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光荣牺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就是千千万万个革命同志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建国后,我国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通向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这新的长征中,同样需要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建国47年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很远,我国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据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年鉴、劳工年鉴等重要文献,根据英克尔斯提出的10个现代化标准综合计算,中国现代化水平居世界第73位,属中等偏下水平。

为此,我们正在实施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的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一步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 %人口的温饱问题。在提前完成“八五”计划的基础上,在“九五”期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6年3 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和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到下世纪中叶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那时候,我国仍然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讲:“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6〕”要做到这一点, 除了我们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外,还要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过去靠理想和信念,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靠理想和信念,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将来还要靠理想和信念,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7 〕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保证我们事业健康发展并取得胜利的灵魂和动力。如果失去了这一点,就要失去我们的一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不容讳言,由于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忽略了理想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偷税漏税、走私贩私、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偷盗抢劫、封建迷信等屡禁不止,屡打不尽。有一些党员、干部,也是终日考虑自己的房子、车子、儿子、妻子、票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泄漏国家机密和经济情报、违反外事纪律等腐败现象屡有发生。就连党、政、企、事业单位的一些主要领导干部,中、高级干部,也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什么“上午车子转,中午盘子转,下午骰子转,晚上裙子转”,转得这些人晕头转向。上述情况,为数不多,影响极坏,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关系,严重地影响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也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这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关系到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成败的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无数优秀儿女、革命同志坚贞不渝追求的理想社会最终能否实现的大问题。所以邓小平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8〕只有发挥了这个优势, 才能保证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只有发挥了这个优势,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只有发挥了这个优势,才能帮助人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认清自己与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致性,只有发挥这个优势,才能使我们少走弯路,不走弯路,尽早地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注释:

〔1〕〔2〕〔4〕〔5〕〔6〕〔7〕〔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383、190、137、63、28、144页。

〔3〕《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

标签:;  ;  ;  ;  ;  ;  ;  ;  ;  ;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教育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