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由一张预习单引发的思考论文_戚巧玉

时间都去哪了——由一张预习单引发的思考论文_戚巧玉

山东省威海市统一路小学 264200

上周,听了一节语文课,老师讲的是《梅花魂》。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了预习单。预习单有字词的预习,有搜集资料的具体要求,有概括主要事件的,有质疑问难的。看来每个学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预习单上填写得密密麻麻。当老师要求学生交流《梅花魂》主要写了哪些事例时,学生们都踊跃回答。老师叫了一名学生回答,这个学生的答案竟然和教师参考书上的答案一模一样,老师直接把这些标准答案板书。后来我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有一本《一点通》的书,标准答案就是直接照搬的。

我时常想,这样的预习有什么不足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四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怎能对这个重点一掠而过呢?老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是不是应该建议学生独立思考,少搬《一点通》呢?

曾经也听过名师的课,名师们不是40分钟就能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而是需要50分钟,60分钟,70分钟……今年的春节晚会,一曲《时间都去哪了》唱响了大江南北,走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那么名师们的课堂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时,他这样引导学生把握《穷人》的主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首先问学生:《穷人》这篇文章写了几个穷人?当学生回答了“桑娜、西蒙、渔夫,桑娜家五个孩子和西蒙家两个孩子”后,张祖庆老师让学生用上这几个词语,把《穷人》这篇小说讲了什么事说下来吗?学生自由说,又在班级交流,最后老师总结出:读一篇小说,一般来说,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小说里有哪些人物,然后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用简单的情节图,就把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张祖庆老师不但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给予学生充分练习的时间,整个教学环节用时七分钟,真正培养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无独有偶,名师诸向阳在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中,方法独特。他首先出示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就是《九寨沟》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书写生字词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把握。接下来诸向阳老师就训练学生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甚至读成一个词语,用时也有七八分钟。

王崧舟教学《孔子游春》时,对水的特点的第二句“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的教学,引用古诗品读“有情义”,令我们有高山仰止的感觉。王崧舟老师课件出示了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领学生感受到水和顺,遇到方的就变方,遇到长的就变长。课件出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学生感受到水的可直可曲,有情义。这样的拓展品读,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享受语言文字的生香色味,可谓气贯长虹,时间当然也不短。

蒋军晶的《文成公主进藏》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找出了民间故事的语言特点,更让学生学会了讲民间故事,甚至创编民间故事。虞大明的《牛郎织女》教学,让学生体会故事的悬念、想象的合理。

记得《于丹<庄子>心得》,总结金庸先生笔下大侠的人生历程。一个少侠初出道时,会用一口天下无双的青锋宝剑。随着人到中年,修炼内功,他会用一把不开刃的钝剑。再接着及至壮年,他成为江湖上推崇的英雄,他手中可能只有一个木棍了。及至老年,此生的孤独但求一败,江湖已经没有对手。这样的人,你看他手中连木棍都没有,十八般武艺完全化为一种精湛的内功。他可能双指一出啸成剑气;他可能双拳一摆就是双锤;他可能一掌劈下,就是刀法。所以他的对手永远无法判别他从什么地方出招。这就是武功的至极境界。名师的课堂时间用在了切实有效的训练中,而不是“花拳绣腿”的过招表演中。所有的课程标准,都内化成他们精深的内功,他们知道设计怎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同样是我们向往的。

论文作者:戚巧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时间都去哪了——由一张预习单引发的思考论文_戚巧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