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教学中发展儿童的优质想象力论文_徐晓风

在“神话”教学中发展儿童的优质想象力论文_徐晓风

摘要:在“新课改”的这十几年里,“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一直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注的焦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想象都有利于儿童、社会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思辨性与民族性的想象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笔者提出了“优质想象力”的概念。而散落在小学教科书里的神话是先民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具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与思辨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发源地。加之“千奇百怪”的神话人物、“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这一切都十分切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因此,神话是培养和发展儿童“优质想象力”的最好载体之一。

关键词:“神话”教学,儿童优质想象力,“神话”特点

在提倡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未来发展的标尺之一,培养想象力是发展国家创造力的必经之路。从个人成长角度看,儿童有着良好的先天条件培养想象能力,而散落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这些看似荒诞的“神话”承载着先民们着丰富而广博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里,培养儿童想象力离不开神话教学。

一、“想象力培养”在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的课堂观察,以及相关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的梳理,从中发现,在新课改实施的这十几年,各地优秀教师都在神话文本教学中探索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这其中有许多可贵之处,也存在着部分问题。

1.在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培养想象力作为教学目标,但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缺失了相应教学活动,这不仅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而且也不符合神话文本的最大特色——想象。

2.小学神话文本教学存在着儿童想象力培养的非自觉性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将培养儿童想象力作为教学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将神话文本教学与其它文体教学混为一谈,特别是混淆了神话文本教学与童话教学。再次在教学活动安排上,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活动设计过少,提问过于笼统。

3.小学神话文本教学在儿童想象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着非科学性

通过对神话文本教学情况地观察、统计与分析,发现教师安排的想象活动未能将神话文本的特点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才情特色相结合,没有提高想象力的品质,也未能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有机结合。

因此,面对以上想象力培养在神话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优质想象力”的概念。

二、“优质想象力”的提出

“优质想象力”是将想象与现实基础、社会经验、创造者自身情感有机结合,使想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逻辑性和思辨性,同时又拥有着丰富性和独创性,并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

“优质想象力”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于“想象”与“想象力”,《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分别解释为,“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489.]]”,“想象力,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同上.]]”但是已有的“知觉材料”,是否符合社会现实,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状态,是否能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发展;“新的配合”能否使创造出的“新形象”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等相关问题都会影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可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还不能明确表明儿童想象力的品质与发展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优质想象力”的提出很有必要,它是对“想象力”,特别是“儿童想象力”的细化与明确,能使教师对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方向与培养方式更为清晰与明了。

因此,在小学神话文本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优质想象力”,将想象力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合理安排想象活动,让学生通过联想、还原情景等方法,提升想象的品质。

三、“神话”对于发展儿童优质想象力具有独特性

在语文课堂中,大部分选文的文体都具有或多或少地培养儿童优质想象力的功能,但纵观小学语文教科书,神话才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首先,神话是纯粹的想象,不掺杂任何功利性。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魅力的向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69.

注:徐晓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文系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小学语文神话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号:HNYZ16Q02)结题论文。

]]它是人类童年时期思想的载体,其中“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想象,纯粹是先民们对大自然、社会、人类等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地思考。这正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其次,神话还具有着不同于其他想象类文体的合理性与思辨性。正因为神话是先民结合周边环境运用自己的主观想象通过长期思考所创作出来的故事,所以神话具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与思辨性。例如,神话中很多地名和身兽名现今都能在地图或图腾中找到。再如,神话文本《夸父追日》中的夸父,有着追逐太阳的速度与“神力”,这是他神性的强大;但夸父最后是因干渴而死,这体现出他人性的弱点。神性的伟大与人性的脆弱辩证统一于夸父身上,这便中国先民们想象的神,他源于人类与生活但又高于人类、高于生活。这种想象力,是以理性思辨为基础的想象力,也正是儿童需要的优质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理性思维还未蓬勃发展,面对孩子们漫无边际的想象,教师应引导孩子去接触以理性、思辨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优质想象力,让漫无边际的想象有“根”可寻。

再次,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神话拥有丰富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例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曾叙写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再如,陕西临潼一带有正月二十三过“天穿节”的习俗。可见,神话不仅对文学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与民俗之间也有着密切关联。除此,神话还和音乐、绘画、地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一定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想象构建丰富的场景与丰满人物形象,挖掘神话文本背后重要的民族文化元素,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古人的思维与认知方式,了解古人的优秀智慧,从想象中体会人物的精神,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唤醒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爱。

再次,神话是口头文学,口耳相传是其另一本质特征。上古时期,没有如今便捷的简化汉字与媒体设备,神话能够流传,更多是依靠先民们的口耳相传,可以说,神话是一种口头文学。作为口头文学,神话语言短小、朴质、浅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讲述、改写、创编神话故事。例如许多不识字的老人对于神魔鬼怪的神话故事信手拈来,他们在说书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主观加工创造,将一个个有温度、有语调、有逻辑、有依据,又随时关注听者反应的独特故事娓娓道来。因此,神话文本的教学课堂应该注重启发孩子联系社会现实与自身经验,将自己的情感注入神话故事中,通过扩充、改写、创编等多种形式大胆发挥,自然生动地讲述或书写贴有自己标签的神话故事。

因此,神话文本在发展儿童优质想象力上,具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从小学神话文本的教学来思考儿童优质想象力的发展,更切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更能为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论

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大需求是发展想象力,提高想象的品质,以及发展自我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儿童的部分想象并不符合逻辑,不能被社会接受,甚者还具有反人类、反社会的成分。因此,应发展儿童的“优质想象力”,使儿童的想象具有合理性、逻辑性、思辨性以及符合道德标准并传承一定传统文化精神。而“神话”在发展儿童优质想象力上正具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此,应重视在“神话”教学中发展儿童的“优质想象力”,为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打下坚实基础。

论文作者:徐晓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在“神话”教学中发展儿童的优质想象力论文_徐晓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