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尿培养情况探究论文_吴正文, 马洪梅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达州 635000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尿培养结果。方法:纳入73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均为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与尿培养结果。对患儿予以经验用药,并结合尿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经尿培养,73例标本中,经培养呈阳性的有46例,阳性率为63.01%。其中,大肠埃希菌有32例,是主要的致病菌。经积极治疗,患儿均明显好转带药出院。结论: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出发热和呕吐等症状。经尿培养可得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临床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抗生素选用。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小儿;临床特点;尿培养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the results of urine culture.Method: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73 patients with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all of which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rine culture results were analyzed.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dication,and the results of urine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s for treatment.Results:In the urine culture,73 cases were positive,positive rate was 63.01% in 46 cases.Among them,there were 32 cases of Escherichia coli,which were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After active treatment,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drug discharge.Conclus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is not typical,E.coli i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clinic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hildr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urine culture

前言

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病程迁延,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瘢痕肾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危害到小儿的健康[1]。为此,临床需要积极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尿培养等方式掌握相关的致病菌情况。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73例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均为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6个月 ~ 8岁,平均年龄(4.12±2.05)岁。临床表现与起病原因:1例为乏力、精神萎靡,28例为发热,2例为呕吐等消化系统表现,34例为尿路刺激症状,8例为肉眼血尿起病。

1.2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经查体 13例男性患儿包皮不能完全上翻,2例存在肾区叩击痛阳性。采集患儿清洁中段尿标本送检,进行尿常规培养,统计培养结果阳性率与不同高致病菌的构成比。所有患儿在尿培养前已应用抗生素。对患儿予以经验用药,指导其多饮水,并结合尿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2结果

经尿培养,73例标本中,经培养呈阳性的有46例,阳性率为63.01%。其中,大肠埃希菌有32例,是主要的致病菌。经积极治疗,患儿均明显好转带药出院。具体结果参见表1:

3讨论

泌尿系统感染指的是病原体侵入尿路系统,在尿液中大量繁殖,并对尿路黏膜或组织产生侵犯导致损伤的出现[2]。对于小儿而言,其泌尿系统在生理和解剖特点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之处,交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对于小儿泌尿系统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较快康复。但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瘢痕肾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危害到小儿的健康[3]。为此,临床需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和诊断工作。小儿泌尿系统感染 大多无典型尿路刺激症状,患儿易伴随不明原因的发热等情况,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4]。本组73例患者中,患儿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尿常规是常用的泌尿系统感染检查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尿培养,73例标本中,经培养呈阳性的有46例,阳性率为63.01%。其中,大肠埃希菌有32例,是主要的致病菌。提示临床要注意做好对患儿的尿常规检查,明确相应的致病菌类型,并通过药敏实验等方式,做好相应的抗生素选用,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目前,大肠埃希菌对莫西林加棒酸以及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作为临床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5]。本组患儿均予以经验用药,指导其多饮水,并结合尿培养结果与药敏实验,选择相应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经积极治疗,患儿均明显好转带药出院。但是,本组患儿在尿培养前已应用抗生素,相应的抗生素应用可能会对实际的尿培养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临床检查过程中,要争取在患儿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尿液标本采集与尿培养和检查,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可以初步证实,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大肠埃希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临床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抗生素选用,以提高预后。

参考文献:

[1] 蒋鸿超,苏敏,黄海林,等.1386例小儿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15-416,418.

[2] 柴顺梅.123例5-8岁儿童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的耐药性及治疗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12):1820-1822.

[3] 郑方芳,刘晓红,莫樱,等.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2(1):67-70.

[4] 李秀兰.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815-5816.

[5] 王洁琳,李飞,李家文,等.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相关性分析[J].广州医药,2015,46(3):28-30.

作者简介:

吴正文(1966-06--)男,籍贯:四川省达州市,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内科。

论文作者:吴正文, 马洪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尿培养情况探究论文_吴正文, 马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