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论文_刘伟

(江苏沛县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600)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麻杏白果汤灌肠。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取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治疗安全性也较高。

【关键词】 麻杏白果汤;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19-02

引言

小儿毛细血支气管炎即急性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流涕、咳嗽、阵发性喘息、气促、胸壁吸气性凹陷(三凹征)、听诊呼气相延长、可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果疾病不能及时控制,约有30%-50%的患儿日后会继发气道高反应性疾病,部分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所以,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及时治疗非常关键,在以往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常用西医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文章探讨使用中药麻杏白果汤灌肠并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均为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能宣降,郁而化热所致咳喘,痰鸣气急,痰黄而稠,微恶风寒,或有低热,舌苔黄腻,脉滑数的患儿,排除患儿中有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气道畸形,囊性纤维化,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缺陷,严重营养不良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4个月,平均年龄(8.6±2.5)个月。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23个月,平均年龄(8.4±2.6)个月。对比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具体为:给予患儿10mg/kg/d病毒唑抗感染,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儿则加用相应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加用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治疗药物为布地奈德激素,剂量:0.25~0.5mg/次,加1.5ml生理盐水,2次/日,对部分患儿采取吸痰、吸氧等对症处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加用麻杏白果汤灌肠治疗,中药药方为:麻黄1g、白果3g、苏子4g、杏仁4g、半夏4g、款冬花4g、桑白皮4g、黄芩4g、甘草1g。对于体温较高的患儿,加用金银花4g;喘憋严重者加地龙4g;痰黄量多者加鱼腥草4g、瓜蒌4g;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取汁约80~100ml,由直肠注入,剂量为5ml/kg/次,一日2次,1~2天一剂;注入前患儿应先行排便,注入时患儿应取侧卧位或俯趴位,药液温度要控制在38.5℃~40℃之间,操作要缓慢,不要用力过大,注入后药液至少要保留30分钟以上。

1.3 评价指标

(1)疗效评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患儿肺部啰音、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在治疗5天后消失;有效:患儿肺部啰音、喘憋、咳嗽等临床症状在治疗5天后逐渐得到缓解;无效:治疗5天后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于病情加重。(2)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安全性,安全性等级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B级:较为安全,偶尔出现不良反应;C级:存在安全问题,出现中等不良反应;D级:不安全,存在较大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安全性对比

对两组患儿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36例(90.00%)患儿为A级,4例(10.00%)患儿为B级,未见C级与D级。对照组28例(70.00%)患儿为A级,12例(30.00%)患儿为B级,未见C级与D级,观察组患儿安全性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儿科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患儿的临床症状通常为反复咳嗽、呼吸急促、啰音等,中医常将该病纳入“哮喘”“肺炎喘嗽”范围[2]。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常用西医治疗的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表明西医治疗的效果并不突出,而加用麻杏白果汤灌肠则可以很好的缓解临床症状。麻杏白果汤中的麻黄可宣肺平喘,解散风寒;白果可敛肺祛痰定喘,两药配伍,一散一敛,使散不耗气,又增平喘之功;苏子、半夏、杏仁、款冬花可降气平喘,止咳祛痰;桑白皮、黄芩可清泄肺热,止咳平喘;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宣肺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另外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由直肠注入中药汤剂后,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可吸收部分药物,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既解决了患儿口服中药困难的难题,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药方根据患儿的病情适当加减药物,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安全性上,观察组也要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充分表明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突出。

综上所述,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应用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渊液,卢君,林冬丽,等.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2(01):33-35.

[2]姚溧,俞景茂.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1,22(05):54-57.

[3]庞智东.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01):65-67.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麻杏白果汤灌肠结合西医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评价论文_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