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2年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情况分析论文_罗炜

罗炜 (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20)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13-02

慢性病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公共卫生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慢病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是公共卫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定期开展慢病监测工作,对尽快了解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和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松江区于2012年开展了慢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工作,现将部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松江区15个街道居住在松江区的社区居民。

1.2 监测内容

对抽中并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体重、腰围、血糖、血压四部分。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测量。

1.3 诊断标准

体重指数(BMI):体重过轻:BMI<18.5kg/m2,健康体重: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血压异常: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血糖异常:空腹指尖血糖≥5.6mmol/l。

2 结果

本次共监测54966人,男性22902人,占41.7%,女性35064人,占58.3%,平均年龄68.30岁。

2.1体重分布

不同年龄组肥胖及超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1-50岁组最高,为52.6%。不同年龄组男性肥胖及超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1-50岁年龄组肥胖及超重率最高,为58.7%。不同年龄组女性肥胖及超重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51-60岁年龄组肥胖及超重率最高,为49.7%,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组肥胖及超重率情况

3 讨论

3.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肥胖患者日益增多。肥胖, 特别是腹部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肥胖及超重率高达43.8%,这提示在以后的慢性病干预中,应强化居民的体重控制。

3.2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威胁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血管病变,高血糖既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发生糖尿病的一个危险信号。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的血糖异常率为26.5%,各年龄组间血糖异常率有显著差异,41-50岁组血糖异常率最高,为37.9%。相关研究显示,血糖异常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比一般人群大。积极干预血糖异常患者的行为生活方式,对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3.3 目前,无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都普遍存在。研究结果显示,血压异常率达46.4%,各年龄组间血压异常率有差异,70岁以上人群血压异常率处于高水平状态。对老年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提倡合理的饮食方式十分必要。

当前,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危害因素已不是传染因子,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人类不良行为对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ic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Geneva: WHO, 1997, 3-5.

论文作者:罗炜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上海市松江区2012年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情况分析论文_罗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