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儿童时代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_少子化论文

少数民族儿童时代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_少子化论文

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少子论文,教育观念论文,跨文化论文,幼儿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它可以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以教养行为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1〕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儿童最初的生活经验、一般的社会道德评价和行为习惯主要通过家庭获得。早在80年代初,帕森斯(Parsons )等人的家庭关系系统理论就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儿童与父母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家庭既在整个社会系统里起重要作用,又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首要系统。”〔2〕特别是在婴幼儿期家庭作用尤为突出。〔3〕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个性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4〕〔5〕80年代以后,家长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问题倍受重视。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水平的母亲,其教育观念不同。〔6〕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同具有东方文化渊源,而又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文化的中国、日本、韩国在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比较研究,考察其教育观念异同的机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对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考察其教育观念的现状,为少子化、高龄化时代制定家庭教育对策提供实证资料,改善幼儿家长教育观念,促进三国幼儿家庭教育观念的相互借鉴,提高幼儿家庭教育水平。

二、研究方法

被试 本研究在中国大连幼儿园随机抽取中、大班幼儿家长800 名,在日本福冈幼儿园随机抽取幼儿(4、5岁)家长805名, 在韩国汉城幼儿园随机抽取幼儿(4、5岁)家长874名,共随机抽取被试2479 名(男女相当)。

材料 本研究采用我们课题组编制的《对幼儿父母的调查问卷》。本问卷包括:1.幼儿及其父母被试的人口学资料;2.幼儿家庭生活实况;3.幼儿家长教育观念;4.少子化高龄化的教育对策。

程序 本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三国幼儿生活实况以及家长教育观念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由日本福冈教育大学编制出《对幼儿/小学生父母的调查问卷》,译成汉语和韩语;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到对方国家进行考察,将汉语和韩语问卷回译成日文,进一步修改,制定正式问卷。同时在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园,以开家长会形式,集体施测。由课题组成员亲自向家长说明问卷的指导语,解释问卷各项内容,由幼儿家长独自填写问卷。收回问卷后统一审核、统计,获得结果后,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讨论,解释结果,得出结论。

本研究使用的《对幼儿/小学生父母的调查》问卷,再测信度r =.887,效标效度r=.826,此问卷可靠,有效。 (对小学生父母调查结果另行报告。)

三、研究结果

(一)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家长的儿童发展观

1.幼儿家长对儿童发展动因的看法 我们提出16种儿童行为,让被试回答这些行为是儿童自然养成,还是教育培养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认为自然养成和教育培养二者因素都有,只是各占比例有所不同。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然养成的选择率中国:59.6%,日本:45.2%,韩国33.0%;教育培养的选择率中国:63.8%,日本:88.6%,韩国91.1%。而运动能力自然养成的选择率中国:70.3%,日本:56.9%,韩国:40.8%;教育培养的选择率中国:55.1%,日本:33%,韩国:55.3%。总体上更重视教育和培养的作用。

2.幼儿家长对孩子感到忧虑的事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法让被试选择,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的幼儿父母都非常关心儿童健康体质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也反映出三个国家的幼儿挑食严重(中国:21.3%,日本:30.3%,韩国:50.5%)、吃饭少(中国:28.4%,日本:27.1%,韩国43.4%)、非常任性(中国:29.4%,日本:21.7%,韩国19.0%)、做事拖沓(中国:22.7%,日本:25.7%,韩国:28.2%)、懦弱胆怯(中国:17.4%,日本:14.4%,韩国:43.3%)等问题。差别较大的是:中国幼儿家长很担心儿童的交友、不会学习和不守纪律问题,而韩国父母担忧孩子体弱和没有上进心等问题。

(二)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家长对儿童发展的期望

1.幼儿家长对孩子从事职业的期望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让被试写出希望自己孩子将来从事的职业,然后将资料编码、归类。结果表明,中国幼儿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医务工作者、机关干部、公司职员、大学教授、教师、翻译家、技术员等;日本:主要有机关干部、公司职员、医务工作者、教师、技术员等;韩国:主要有大学教授、医务工作者、教师、艺术家、律师等。而像厨师、美容师、农民等职业,中国、韩国父母没有问津,日本父母选择也寥寥无几。可见,他们追求的是高学历、有社会地位的职业,中国和韩国更为明显。日本对职业的选择多种多样,有27种。日本和韩国父母也能按照儿童个人能力和爱好进行择业。另外,还可以明显地看出三国父母的期望都受儿童性别的影响,对女孩更多期望做医务工作者(三国全排第一位)、教师(三国全排第二位);对男孩更多期望做机关干部、公司职员、大学教授和技术员。

2.幼儿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期望 本研究采用单项选择法让被试回答希望其子女上哪类学校,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幼儿家长都期望其子女高学历。中国文科最多,日本理科最多,韩国研究生院最多。韩国、中国父母追求其子女高学历更为明显。

3.幼儿家长对孩子将来生存方式的期望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法,让幼儿家长回答希望其子女成为怎样一个人,结果表明,三国幼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尊重老人的人、既热爱工作又爱护家庭的人、珍惜自己生命的人(选择率为50%以上)。不同的是中国幼儿家长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孝敬父母的人(选择率为86.3%),而日本则为有兴趣且快乐生活的人(选择率79.2%),韩国则为热爱工作的人(选择率为83.7%)。为国尽力的人,日本的选择率极低(4.5%);敬神、 佛的人,中国的选择率甚少(3.7%),这与各国社会主流文化有关。

(三)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家长的儿童教育策略

1.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 本研究从是否满足孩子的需求、是否强制孩子服从这二个维度来考察,结果见表。从表可见,孩子不听话时,中、日、韩三国幼儿家长有1/3的人能给孩子讲清道理,但严厉型父母占多数,娇惯型父母也不少。

表: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

维度

中国 日本韩国

用打让他听话17.7 25.328.1

不打,严厉斥责32.9 29.434.0

服从孩子

讲清道理 32.9 33.632.5

不听话时 尽量按孩子要求去做 14.1 1.4 1.6

不理睬 2.4 1.2 0.3

尽量给买

23.8 1.9 7.3

满足孩子想买 有时给买

40.8 47.129.1

糖果玩具时非要不可时才买 6.9 16.638.4

只买应该买的东西

28.2 25.622.2

2.幼儿家长的不利教养行为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 让被试反思自己对孩子教养不利的事,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存在一些不利的教养行为:孩子能做的事父母都替干了(中国:44.4%,日本:31.2%,韩国:34.0%),想让孩子做的事但孩子不做就算了(韩国:41.7%),凡孩子想要的东西都给买(中国:38.0%),训斥打骂孩子(日本:44.4%,韩国39.1%)等。

3.幼儿家长育儿感到困惑的事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法,让被试选择在育儿过程中感到困难的事,结果表明,幼儿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诸多的困难,集中表现在养育方法、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不协调性、与孩子交往上的困惑等。中国父母更感到交往上的困难,而日本和韩国更多的是养育方法的困惑。

(四)少子化、高龄化的教育对策

幼儿家长针对少子化采取的教育对策 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法,向被试提出:“在孩子的兄弟姐妹很少的情况下,你平时留意的事是什么?”结果表明,幼儿家长能够针对少子化可能会对孩子带来影响的问题,而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诸如,对儿童进行利他行为、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控能力、独立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强父母的责任心,调节对儿童的期望等。在这里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独立性即儿童自己做事的能力的培养。另外,各国之间也有很大差别,中国父母更关注儿童利他行为、规则意识以及交往能力的发展,日本、韩国的父母十分关注儿童自己做事能力的发展。

四、结论

(一)中国、日本、韩国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之共性

1.幼儿家长的儿童发展观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家长认为儿童生活习惯的形成和行为的发展是自然养成和教育培养的结晶,二者在不同方面所起作用不同。与儿童体质有关的如运动能力的发展,自然养成的作用大一些,其他的教育作用更大一些。由此可见,幼儿家长在自然养成与教育培养的关系上,持有交互作用的观点,总体上更重视教育培养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幼儿都存在着挑食严重、非常任性、做事拖沓、懦弱胆怯和缺少伙伴交往等问题。中、日、韩三国都是少子化国家,1个家庭只有1个或2个孩子,家长十分疼爱。 加之生活的富裕使得他们有条件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另外,三个国家的亲子关系,已由长者本位向幼者本位改变,从旧式封建型长者尊严、幼者绝对服从的关系转化为较为平等的、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新型亲子关系,这本来是进步的趋向,然而由于封建血统观念的影响,某些家长过分的宠爱和娇纵孩子,一切包办代替,使得孩子任性,懒散、懦弱。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家长十分关心儿童健康体质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培养。4、5岁幼儿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注意幼儿体质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面临21世纪的挑战,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品德教育,本研究反映幼儿家长关注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这是十分可喜的。

2.幼儿家长对儿童发展的期望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韩国幼儿家长对其子女就学、择业有高期望。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孩子念大学,考研究生。在择业方面,虽然各国排序不同,但都希望选择高学历的有社会地位的职业。

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幼儿家长对其子女择业受儿童性别的影响。女孩适合做形象思维工作,如艺术家;男孩子适合做抽象思维工作,如大学教授、研究员。同时也受其社会传统分工的影响。如女孩做教师,男孩做技术员。这与陈会昌研究结果一致。〔7〕

研究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幼儿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尊重老人的人,既热爱工作又爱护家庭的人,经济富裕的人,珍惜自己生命的人。

3.幼儿家长的儿童教育策略 在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虽然主流是好的,但尚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包办代替、溺爱、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训斥打骂孩子、对孩子期望过高、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习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家庭孩子少的情况下,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加之缺乏育儿知识而导致。另外父母在育儿过程中还表现出教育的不协调、交往问题等困惑,以及我国幼儿家长对自己教养态度不满意等,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二)中国、日本、韩国少子化时代幼儿家长教育观念之差异

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幼儿父母在对孩子忧虑的事上,中国父母更担心孩子缺少兄弟姐妹的交往,而韩国父母更担心孩子体弱、成长慢、没有上进心。在对孩子择业期望上,日本、韩国父母较之中国父母更能考虑到儿童的爱好和能力。在就学期望方面,中国父母选择文科学校多、日本父母选择理科学校多、而韩国父母更多选择研究生院。在对孩子生存方式期望上,中国父母多期望孩子孝敬父母,日本父母多期望孩子有思想且快乐,韩国父母更希望孩子热爱工作。为国尽力日本父母选择率低,在敬神、佛方面中国父母选择率低。在对待孩子方面,日本、韩国父母态度粗暴相对多一些,中国父母溺爱孩子多一些。在针对少子化问题对孩子采取的教育中,中国父母更注意利他行为、规则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而日本、韩国更注意孩子自己做事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中国、日本、韩国同源于东方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有其共性。但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特征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行为模式。例如,我国文化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价值意识和孝道至上的伦理价值取向,遵循仁爱孝悌的道德原则,总是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政治关系中来考虑,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体道德精神境界的升进,寄托于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8〕所以, 中国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为孝敬父母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帮助他人,为国尽力。但这种文化有明显的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家族)轻个体的倾向,过分强调个人的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不重视个人的自由,所以在对待孩子就学、择业的期望上,我国父母很少考虑孩子个人的爱好和能力。另外,我国宗法道德观念摆脱了神学思想,自然敬神、佛的人就少。然而日本虽然也具有和谐、合群精神,但是却继承了儒家的“忠”,成为典型的群体本位文化,特别是战后日本人的“忠”的伦理价值取向,迅速转移到个人所属“企业集团”身上,形成了他国文化史少见的效忠所属集团的伦理价值,〔9〕所以,孝敬父母、 为国效力选择率不高。日本人吸收西方文化,在集团中强调民主,另外日本和韩国是一个好奇进取、开拓开放、强调个人才能的民族,所以,日、韩两国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学、择业上能够考虑孩子的能力和爱好,更重视孩子做事的能力。另外,8 世纪的日本人对技术就显示出超越思想问题的兴趣,重视自然、重视技术,由此可见,构成社会主流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

(三)面对少子化高龄化时代,对制定幼儿家庭教育对策的思考

本次调查,幼儿家长认为少子化会使得儿童任性、孤独、独立性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另外我们研究却也发现幼儿存在任性等毛病,这种情况怎样适应未来高龄化要求人要有爱心、责任心、要有独立于社会的能力呢?对此,幼儿家长已经意识到,并注意调整自己的教育措施。我们认为,为适应少子化、高龄化社会,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幼儿家长的教育,增强幼儿家长培养儿童爱心、利他行为,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控能力、独立性、进取性、为儿童创造交往环境的意识。这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研究。

标签:;  ;  ;  ;  ;  ;  ;  

少数民族儿童时代儿童父母教育观念研究--中日韩跨文化比较_少子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