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来岁”的结构、功能及其语义表现论文

“X 来岁”的结构、功能及其语义表现

朱佳婷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 与年龄相关的概数表达式“X 来岁”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定语、谓语、宾语和状语。在共时平面,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问卷调查这两种方法,我们发现“X 来岁”的语义具有多样性,“略多”义占优;在历时平面,“略多于本数”义越来越有优势。最后我们将“X 来岁”语义呈现多样性的原因归纳为两类:语境和句法位置,语境又包括语言背景、文化心理、前后成分和主观小量因素。

关键词: X 来岁;结构;功能;语义

一、引言

关于对概数助词“来”的研究已经有很多,集中在它的组合形式、语义和来源上。

关于它的组合形式,杨德峰(1993)将“来”字概数结构的组合形式概括为3 种;杜晓艺(2006)将组合方式概括为4 种;张言军(2016)结合杨德峰和杜晓艺的观点,提出了7 种组合形式,包括“数+来+量”、“数+来+量+名/形”和“数+量+来+名/形”等格式。邢福义(2011)指出“来”字概数结构中的“来”字直接用在段位数词或者度量衡单位量词的后边,前头常常出现个位数词,他的意思是有“段位数词+来”和“(个位数词)+度量衡单位量词+来”这两种结构。总的来说,对“来”字概数结构的组合形式总结已经比较全面。

关于它的来源,江蓝生(1984)认为概数助词“来”产生于“以来”,最初表示“略少于某数”、太田辰夫(2003)等认为“来”最初表示“略多于某数”。

关于“来”字概数结构的语义,有较大的分歧,学界关于概数助词“来”的语义表现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略多”,持这种观点的有姚怀德,第二种是“略少”,持这种观点的有李行健,第三种是“左右”,持这种观点的有吕叔湘、杨德峰、张谊生、王改改、邢福义等,认为是“左右”的占大多数。

商务团则注重感受。在创作鼓浪屿导游词时,就可以选择鼓浪屿的琴声、建筑与步行街道三大特色来创作。“在鼓浪屿的各个角落,你都能不时听到悦耳的琴声,音乐已经成为这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据调查,小小的鼓浪屿岛上有 200多架钢琴,因此,鼓浪屿也叫做“琴岛”。 稍后会给大家时间,放下工作的疲倦,什么也不做,就坐在露天的椅子上,聆听鼓浪屿上优美的琴声。”再如:“漫步在鼓浪屿,你会发现整个岛上见不到任何机动车辆, 在这里,步行不仅是一种环保意识,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代表慢节奏的生活文化。 在座各位都是商业精英,平时工作压力大,在这里你可以无拘无束,慢慢悠悠,享受时光无限好。”

邢福义(2011)通过分析大量的《人民日报》语料,得出“来”字概数结构的语义解释为“左右” 更合理。另外在言语理解方面,王改改和张言军分别通过调查得出一定的结论。

“来”字概数结构的语义呈现多样性,关于影响对“X 来岁”语义的因素,姚怀德(1997)、王改改(2001)、张谊生(2001)和张言军(2016)等人分别从语言背景、主观性、文化心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概数助词“来”的语义表现依然存在分歧,对语义呈现多样性的解释也存在分歧,本文以该结构最常见的格式之一“X 来岁”为例,进一步探究概数助词“来”的语义表现,并解释“X 来岁”的语义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本文认为语义除了和以上学者提到的因素有关之外,还和“X 来岁”的前后成分有关,同时,也和“X 来岁”句法位置有关,并且本文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两大类。另外,本文也对“X 来岁”的结构和句法功能进行归纳;并通过对近现代语料的分析得出“X 来岁”的语义发展趋势。

二、“X 来岁”的结构和句法功能

(一)“X 来岁”的结构

“X 来岁”的结构是“数词+来+岁”,其中数词必须是整数,并且根据统计,“十来岁”、“二十来岁”出现的频率最高,六十及六十以上的整数出现频率非常低。我们统计了语料库前一百五十条语料,统计结果如下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反复地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就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反复的朗读训练,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文本的内涵,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教学,古诗因其特有的韵律、节奏等颇受学生的喜爱。而大声地朗读,有利于让学生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朗读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

日本内阁2018年7月3日批准第五份基础能源规划,设定了到2030年的电力结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核电仍将是一种重要能源,核发电量到2030年将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22%。

另外,数词还有非整数的,例如:

(1)在巴基斯坦境内难民营的孩子到了仍未能上学,有些孩子从懂事许多起记忆里只有战争和复仇。(《新华社2001 年11 月份新闻报道》)

目前非整数的语料数量较少,可以说是一种不规范表达。

(二)“X 来岁”的句法功能

“X 来岁”主要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宾语和状语。

1.谓语

(2)王黎明,,大学文化程度,湖北省电力建设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报刊精选》)

(3)他,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本地可算得上是个“满腹经纶”的人物。(《1993 年人民日报》)

如何判断“来”字概数结构的语义是“略多于本数”、“本数左右”还是“略少于本数”?我们可以按照邢福义的思路,以语言事实为依据,从大量的语料中分析出它的语义情况,以此考察“X 来岁”结构的语义表现。

2.定语

(4)而她身边站着的一位肩背书包的小女孩,才年纪,却早已被手中那本《诱惑的飓风》“扫荡”得声泪俱下了。(1995《作家文摘》)

(5)大伙渐渐看清这是个的干巴老头,一头花白的头发、微黑的皮肤。(《1994 年报刊精选》)

(6)一个的外乡人,在这等场合便具有如此沉稳的心理承受力,难怪日后是会干出一番大事的。(1997《作家文摘》)

通常捏脊时,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夹提皮肤,边捏边向上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头面部症状严重者,可捏至后正中线发际上一寸的风府穴。

(7)他小心地壤育十多棵的幼苗,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到为祖国争光的神圣事业中。(《1994 年报刊精选》)

施工人员在使用三轴式摊铺机进行滚动操作时,来回滚动不得少于3~4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人工铲进行找平处理,接着再用三轴摊铺机,然后等到混凝土表面收缩硬化后,再安排专人采用灰刀对其进行放射状平抹处理。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和粗糙度是这一施工阶段的重点目标。

如果用“>”号表示多于,那么,可以列出如下两个顺序:

“X 来岁”可以做“年纪”和与人相关的名词或名词性成分的定语,也可以做“幼苗”这种跟人无关的名词的定语,还可以做“以前”的定语。

3.宾语

(9)她心里说:俺是有丈夫的,三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岁的人了,还有啥恋头?你那府里美女如云,比俺小的大闺女成百上千,为啥对俺——。 她思来想去,总是猜不透李成梁的心思。(李文澄《努尔哈赤》)

(10)可由于蒋纬国外表英俊挺拔,风度翩翩,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个。(1994《作家文摘》)

(11)曹公一激动就有点口吃,脸色变得微红,显得年轻。(《1995 年人民日报》)

上两句中“比俺小十来岁”中,“十来岁”做“小”的宾语,下面一句中“十来岁”做“年轻”的宾语。

(12)杨学强有,中等身材,穿着军装,长方的脸盘上嵌着一双大眼睛,说话慢条斯理,给以人沉稳干练的感觉。(《1994 年报刊精选》)

(13)一个人从当警察,一年年总是站在那里,管人、教育人、处罚人,久而久之就养成坏脾气。(《1996 年人民日报》)

在人数较少的农村基层统计人员中,没有专项经费作为支持,必然会导致缺乏人力物力,面对较大的统计工作量,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计质量就无法保证。

(14)我们班前后已有3 位同学英年早逝:一位死于20 岁,一位死于,一位死于40 岁刚出头。(1994《作家文摘》)

“X 来岁”还可以做“有”、“从”、“于”等动词、介词的宾语。

4.状语

“从民族起源的研究视角来看,共同的社会记忆对于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孕育与形成,具有突出的凝聚作用,而这种共同记忆主要体现在对祖先及族源的构想上。”[注]江帆:《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92页。以满族祖先及族源追溯的正史记录和底层记忆为例,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与“三仙女吞红果”的神话密不可分。在满族社会,“三仙女佛库仑吞朱果”的叙事一直被视为是族群起源的权威版本,得到满族民众的高度认可。这种历史记忆和社会解释不仅在民间流传广泛,在上层社会的正史典籍中也有记录。其最早记录见于《旧满洲档》的《天聪九年档》中的一段文字:

(15)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想得那么遥远,我和哥哥就要盖房子,这段经历是磨炼,也是苦难。(《打工皇帝唐骏》)

“X 来岁”做“就要盖房子”的时间状语。

三、从共时平面看“X 来岁”的语义表现

“三十来岁”、“40 来岁”都在句中充当谓语。

听话者对“X 来岁”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是更倾向于“略多于本数”、“略少于本数”,还是“本数左右”?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调查。

通过以上两种确认“X 来岁”语义的方法,我们发现总体上“X 来岁”的语义呈现多样性,但“略多于本数”处于优势地位,并且越来越占优势。

(一)通过语料看“来”的语义情况

按照邢福义的思路,有一小部分例句是可以根据结构组织模式、词面换用、客观事实等来确定“来”的表义,邢福义搜索了十六年的《人民日报》(1981-2006)的语料,得出如下结论:

(8)这小子出生时因早产可怜见的才刚五斤多点,以前因饭菜全靠我父母料理便虽精细却乏花样故而一直一副瘦弱公子模样。(《2000年人民日报》)

[顺序A]总体情况:无法确认的>可以确认的。

[顺序B]可认定的:略多于本数>本数左右>略少于本数。

那么“X 来岁”是否也符合这个结论?我们搜索了ccl 语料库,这其中也包含一些口语语料,共1000 多条语料,发现基本符合这两个顺序。除了邢福义所用的结构组织模式等依据,我们也增加了一些依据,如:由上下文语境推断出的结果。其实这边所用到的判断依据无外乎小语境、中语境和大语境。

(2)在配套完整足球选项课教学文件的同时,必须保证教学大纲能够严格执行,确保足球选项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落实。

系统属于新疆油田公司自主研发软件,相比其他专业软件考虑因素全面、算法透明,并量化所有指标分析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可靠性、扩展性,目前在新疆油田稀油采油单位全面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16)都是在我十来岁儿那会儿,五五十年以前的事儿。我六十多了,那会儿我十来岁那会儿。《1982 年北京话调查资料》(略多)

于试验鹅70日龄清晨8:00(此前禁食12 h,自由饮水),以重复为单位称重。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鹅,翅静脉采血,颈静脉放血屠宰。

(17)这个时候,实际朱丹溪已经十来岁了,刚刚十几岁一个小孩儿。《梁冬对话罗大伦》(略多)

(18)我和哥哥十来岁就要盖房子,这段经历是磨炼,也是苦难。十二三岁是什么年纪?是开始关注异性、也渴望得到异性关注的一个年纪,而我们却要在精神和体力上忍受那么多。(《打工皇帝唐骏》)(略多)

(19)没告诉您,他有那么十来岁儿吧他就,据他报纸上介绍,我不知道是不是,反正有他十来岁儿那么好象那么八九岁儿那样儿他就爬的板墙上看玩艺儿了。《1982 年北京话调查资料》(略少)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里第一句,说话人现在六十多,五十年以前,肯定是十几岁,所以是“略多”;第二句,后面出现“十几岁”,证明“十来岁”是“略多于十岁”;第三句,后面有“十二三岁”,说明“十来岁”是“略多于十岁”;第四句,后文有“八九岁儿”作补充,说明“十来岁”是“略少于十岁”。

我们推测上面一句如果出现在交际中,因为说话人说爷爷年轻,所以我们一般认为爷爷不超过六十岁或者六十岁左右,这样比较得体;中间一句是说话人心疼“亚昌”年纪大了还要出去打工,理解为超过50 岁比较好;下面一句算命先生一般都对顾客说动听的话,所以理解为“超过九十岁”比较好。诸如此类的例子都是可以根据中语境的制约功能推测出来其语义的。

(20)爷爷您看着真年轻啊,也就吧!(左右)(自拟)

(21)是呀,亚昌,都是的人了,出外打工可不是闹着玩的,你是乡办厂的老师傅,月月工资五六百,家用电器现代化,还愁啥?非要去赚那苦命钱。急需花大钱我支持你,打工的事千万要慎重。”(略多)(《1994 年人民日报》)

(28)杨学强有,中等身材,穿着军装。(《1994 年报刊精选》)

其次是中语境。中语境是时间、空间、人物、事物等等,帮助句子变得更加得当,可以根据中语境判断出“X 来岁”表义的有:

(2)网络贷款的现状。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网络贷款行业的交易金额达到8000亿元,通过网络取得贷款的用户规模达到3970.1万人。在交易结构中,非消费类网络贷款大于消费类网络贷款。

最后是大语境。主要包括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可以根据大语境判断出“X 来岁”表义的有:

(23)那时候我已经在交易大厅里当上经理了,二十来岁,年纪轻轻,看起来真是前程似锦!《鲁豫有约》(略多)

(24)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很少有别的行业,能够给一个的年轻人以机会,去接触和影响国际著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总监。(《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略多)

在当代中国,一般能够当上经理或者接触和影响国际著名公司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总监的年轻人一般都是超过二十岁的,所以这两句中“X 来岁”是“略多于本数”。

大多数语料中的“X 来岁”无法确认其意义,在可以确认“X 来岁”意义的例句中,“X 来岁”大多数时候表示“略多”,其次是“左右”,最后是“略少”,那么我们在“X 来岁”这个结构式上所得出的结论与邢福义的一致。但是我们知道,邢福义是“左右派”,邢福义认为虽然“略多”占优势,但是解释为“左右”能包含所有情形。本文认为从语料来看,说话人更多时候是表达“略多”义。

(二)通过调查看“X 来岁”的语义理解倾向

张言军(2016)做过“来”字概数结构的理解倾向的调查,调查了七种组配形式,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他调查的结果为:助词“来”的理解倾向性可以排列为“左右> 略多> 略少”。 王改改(2001)做过“十来岁”和“五十来岁”语义情况的调查,结论是多数人认为“本数左右”,其次是“略多于本数”,最少的是“略少于本数”。王改改的调查非常有价值,但是例句只有两个(“十来岁”、“五十来岁”),其次经过十几年之后调查结果也许会有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对“X 来岁”进行重新调查。重新调查的结果跟这两位学者的有所不同,这次调查的结果是:对“X 来岁”数值理解倾向性顺序为“略多>左右>略少”。

本次我们的调查内容为十四个例句,被调查者分布于全国十余个省份,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学历从初中到博士不等,实际收回60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以下现象:多数人倾向于认为“X 来岁”表示“略多于本数”,少数人倾向于认为“X 来岁”表示“本数左右”,极少数人倾向于认为“X 来岁”表示“略少于本数”,如:

(25)他,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93 年人民日报》)

首先是小语境。小语境是上下文的制约,帮助句子变得合格,可以根据小语境判断出“X 来岁”表义的有:

(26)王黎明,,大学文化程度。(《1994 年报刊精选》)

(27)大伙渐渐看清这是个的人。(《1994 年报刊精选》)

这三句分别有63.33%、46.67%、55% 的人认为是“略多”,分别有26.67%、38.33%、38.33% 的人认为是“左右”,分别有10%、15%、6.67% 的人认为是“略少”。这样的例句还有很多,如:

(22)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算到每个人的寿命时,算命先生都说:“可以活岁。”算命先生对每个人都说了一串美好动听的话……虽然有科学家说人的寿命本来可达到一百多岁,但那说的是“本来”,而这一次具体到自己“可以活九十来岁”……真得好好感谢感谢算命先生的吉言了。(略多)(《1994 年人民日报》)

(29)我和哥哥就要盖房子,这段经历是磨炼,也是苦难。(《1994 年报刊精选》)

几乎所有的例句“略多”都是优势选项。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被调查者对“X 来岁”结构意义的理解呈现多样性,但又有其倾向性——略多>左右>略少。

结合王改改在2001 年所做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略多”义的优势更加明显了。

四、从历时平面看“X 来岁”的语义发展趋势

我们发现早期(宋代至清代)的“X 来岁”和现当代的“X 来岁”语义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借此可以推测出其语义发展趋势。

一般认为,用“来”表示概数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晚唐五代,上文说过,江蓝生认为“来(以来)” 最初表示“不超过某数”,可以表示略多是比较晚近的事情。我们来看“X 来岁”的情况,概数结构“X 来岁”最早出现于宋代,表示“略少于本数”,如:

1.2.1 硼镁铝复合磷酸盐胶黏剂制备 称取适量的Al(OH)3和自来水,加入带有控温搅拌的玻璃反应釜中搅拌加热至90℃恒温持续30min,再缓慢加入H3PO4 100mL,升温到110℃,充分反应至溶液澄清,依次加入MgSO4,Na2B4O7·10H2O改性剂等,反应至透明,恒温1h,降温至90℃以下,出料制得硼镁铝复合磷酸盐胶黏剂。

(30)司马植云:“神宗疾大渐,太母谕梁惟简曰:‘令你新妇作一领黄背子,孩儿著得者,不得令人知。’次日惟简袖进。哲宗即位柩前,衣此背子也。”(宋《晁氏客语》)

宋哲宗继位时九岁,所以这里的“十来岁”是“不满十岁”。

在所有可以判断出语义的明代、清代例句中,大多也是“略少于本数”。

(31)大伯言:“老拙年已八十岁。”……恭人又问:“公公几口?”大伯道:“孑然一身。”恭人说:“公公,也少不得个婆婆相伴。”……恭人道:“也是。说个的婆婆?”大伯道:“年纪须老。道不得百岁光阴如捻指,人生七十古来稀。”恭人道:“也是。说一个的?”大伯道:“老也。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恭人道:“也是。说一个的?”大伯又道:“老也。三十不荣,四十不富,五十看看寻死路。”恭人忍不得,自道:“看我取笑他。”“公公,说个的?”大伯道:“老也。”恭人说:“公公,如今要说几岁的?”大伯抬起身来,指定十八岁小娘子道:“若得此女以为匹配,足矣。”(明《喻世明言》)

这里连用“X 来岁”,其中,最明显的是大伯认为“六十来岁”是“人到中年”,据此可判断“六十来岁”应当是“不到六十岁”。

(32)“……今年我才九岁。”二位好汉点头,看他也不过十岁……看他不过十来岁九岁就能这样行……才知道小孩子是水耗子金贵,方才九岁,无人知晓。(清《小八义》)

这里的“不过十来岁九岁”说明“十来岁”和“九岁”数值范围相近,前后又都有小孩子“才九岁”的描述,据此可判断“十来岁”是“略少于十岁”。

(33)正走在北头,见一个人骑着马,有十八九岁,歪戴看翠蓝武生巾……后头有几个从人,都是歪戴着箍巾,披着衣裳,俱在岁。(清《小五义》)

这里前面有“十八九岁”,后面说从人俱在二十来岁,所以也能推断二十来岁应该就是十八九岁的意思,也是“略少于本数”。

不过这其中也发现了个别表示“略多于本数”的例句,如:

(34)只见有两个小孩子,在那里使弯头棍,打毛球,抢窝耍子哩。一个有十来岁,一个有八九岁了。(明《西游记》)

显然,这里的“十来岁”和“八九岁”年纪不一样,要不然也不会分成两句说。

总的来说,从宋代到清代,“X 来岁”表示“略少于本数”的概率要多于“略多于本数”,而我们似乎没有发现表示“本数左右”的用例,因此我们将宋代至清代的情况归纳为:

不可确定的>可确定的

可确定的当中:略少于本数>略多于本数>本数左右

再参看从现当代语料中得到的结论“略多于本数>本数左右>略少于本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概数结构式“X 来岁”语义由“略少于本数”占优势地位逐渐发展成“略多于本数”占优势地位,“本数左右”义也逐渐产生。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语料库语料来看,还是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总体上“X 来岁”的意义呈现多样性,但“略多于本数”都越来越处于优势地位。

五、语义呈现多样性的原因

对于“X 来岁”的语义理解倾向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姚怀德、王改改、张谊生和张言军等人分别从语言背景、主观性、文化心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认为语义除了和以上因素有关之外,还和“X 来岁”的前后成分有关,同时,也和“X 来岁”句法位置有关,并且本文最后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两大类。

(一)学界的三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语言背景说”,该观点认为年龄和方言是影响语义的重要因素,持该观点的有姚德怀和王改改。本文所做的调查又一次验证了他们的观点,调查显示,年龄段为40 岁以上的更容易选择“略少”选项,而40 岁以下的更容易选择“略多”或“左右”。

王改改还提出:家庭语言背景离北京话越远的“新一代”对“来”的理解越趋向“略多”和“左右”,这种观点可以解释语义为什么呈现多样性,但是王改改只将家庭语言背景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未免太笼统,对于家庭语言背景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本次调查涵盖十四个省份、十多个方言区,但是,我们发现方言对于被调查者的影响并不明显,比如同为河南人,有的认为是“左右”,有的则比较混乱,三个选项随意选择;同为山西人,一部分倾向于“略多”,但也有的倾向于“略少”,或者随意性比较强;同为苏州人,倾向于“略多”、“左右”、“略少”的均不在少数。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并不能看出地域方言对“X 来岁”的理解倾向的影响,反倒是可以感觉到被调查者对于“X 来岁”意义的理解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有调查者表示他昨天觉得是“略多”,今天却觉得是“左右”了。

第二种是“主观小量说”,王改改认为:说话人用“来”时带有相当的主观色彩,它表示说话人觉得“少”的感觉…… 这个“少”也就是相对的“少”。因为整个数字让听话人觉得“少”,所以这个具体数字是在某一个整数以上、以下还是左右就不重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对“来”的理解会有那么大的不同的原因了。关于主观小量,张谊生(2001)也指出:“数+来”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认为某个数目略小,即有减值的语用倾向,但这种倾向并不是强制性的规律。

这种观点认为“X 来岁”主要表达说话人“主观上觉得小”的语用义,至于它的表义究竟是略多、略少还是左右并不是说话人想要传达的重点信息,说话人在使用“X 来岁”格式时具有随意性,这才导致受话人的理解呈现多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X 来岁”意义多样性的原因,本文也同意该观点,但是,我们进一步认为“来”可能正在成为一个“主观小量标记”,原因如下:

第一,我们发现它出现在“十几”后面,“十几”已经表示估量,再加“来”可能是叠加强化估量,但也有可能是“主观小量标记”,表示说话人“主观上觉得小”的倾向,试比较:

(35)十几岁吧,年纪不大。

(36)十几来岁吧,年纪不大。

语感上感觉后一句的年纪要比前一句的年纪更小,这可能就是因为“来”有减值倾向,正在成为“主观小量标记”。

第二,“X 来岁”常常与副词“就”、“才”同现,我们再来看以下例句:

(37)虽然又长了一岁,但是也就吧,不能再多了。(微博)

(38)反正也才的人,哪来那么多故事可供人作于茶余饭后的消遣?(百度网)

(39)而她身边站着的一位肩背书包的小女孩,才年纪,却早已被手中那本《诱惑的飓风》“扫荡”得声泪俱下了。(1995《作家文摘》)

“X 来岁”常常与副词“就”、“才”共现,表明说话人认为“X 来岁”是小量。

以上两点可以说明“X 来岁”中的“来”可能正在变成“主观小量标记”,当然这只是某种倾向。

也可和“来”本身有关,不论多于还是少于,“来”都不能距离数字太远,这样就影响整个结构有表小倾向,而表示大量即使存在,也是有标记的现象。

第三种观点是“文化心理说”,张言军(2016)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解释,中国人就低不就高,喜欢往小处说,所以当说话人说出“十来万”的时候,受话人就在语用推理的层面上逐渐向“略多” 靠拢,认为一定是超过十万的。这种观点可以解释“十来万”这样的“数词+来+量词”格式,用来解释“X 来岁”这个年龄表达式也行得通,说话人在用“X 来岁”表示一个成年人的年龄时,可能会“就低不就高”,往小处说,于是受话人的理解就逐渐向“略多”靠拢,但是在陈述一个小孩的年龄时,可能会就高不就低,受话人的理解就逐渐向“略少”靠拢,这就造成了“X 来岁”语义的多样性。

(二)前后成分和句法位置的影响

本文认为除了以上三种原因之外,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受“X 来岁”前后成分的影响;第二是受“X 来岁”句法位置的影响。

1.受“X 来岁”前后成分的影响(分布)

首先是“X 来岁”所修饰的定语对它的意义有限制作用。

(40)这项活动在宁夏开展得比较普及,尤其是在回族聚居的泾源县泾北园子村,从到年过半百的老汉, 人人都能“ 踏”上几“脚”。(2002《新华社》)

(41)在3 天3 夜中,上至七旬老翁,下至,近千人参加了不间断的读书活动。(2001《新华社》)

(42)屋里走出个,圆脸,元宝头。(《邓友梅选集》)

(43)敢情金家姐儿俩都是了。两人分着过,一家住南屋,一家住北屋,都只有一间房。(《刘心武选集》)

关于“十来岁”,第一句中的“十来岁”可能理解为十岁左右,因为后面的定语是小孩,后一句中“十来岁”可能理解为十多岁,因为后面定语是“少年”。关于“五十来岁”,第一句中的“五十来岁”可能指“不到五十岁”因为后面的定语是“妇女”,而后一句中的“五十来岁”可能指“五十多岁”,因为后面的定语是“老太太”。所以我们说理解倾向于“略多”还是“略少”还是“左右”似乎跟它所修饰的定语有一定关系。

其次我们推测对“X 多岁”理解倾向于“略多”,这似乎跟它与“X 多岁”常常同现有一定关系。

(44)房门打开,一个的青年和一个的中年人一前一后站在门口,手里提着麻布袋。(《2000 年人民日报》)

(45)上网者有年轻人,也有的老人和的孩子。(《2000 年人民日报》)

(46)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外语培训班挤满了人,从的年轻人到的老人,据估算,北京市场今年至少有30 万人参加各种外语培训,每人花费千元左右。(2002《新华社》)

(47)除了亲友,再就是他的弟子,和弟子们的弟子。的有之,的有之,的也有之。(梁晓声)

“X 来岁”表示“略多于本数”,为避免句子用词过于重复,“X 来岁”和“X 多岁”常常共现,“X 来岁”可能受“X 多岁”影响,在语义上也表示“略多”。

最后我们推测前面紧邻的副词对“X 多岁”理解倾向性也有限制作用,如果前面是“就”、“才” 等副词,那么听话者很有可能就把“X 来岁”的数值往小了去理解,试比较:

(48)我们如果干得顺利,时就可以完成资本积累,成家立业了。(《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49)时完成资本积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上面一句选择“略少”的人数稍占优势,下面一句选择“略多”的人数占优势,而这两句的差别就在于有没有“就”字。

2.受“X 来岁”句法位置的影响(功能)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X 来岁”做“年轻”、“小” 的宾语时,被调查者更倾向于认为它表示“左右”,选择“略少”的比例也有所上升,选择“略多” 的比例大幅下降。

(50)一次坐进教室,坐在一群比自己年轻的学生中间,她真有点自惭形秽。(1995《作家文摘》)

(51)她心里说:俺是有丈夫的,三个孩子的母亲,三十岁的人了,还有啥恋头?你那府里美女如云,比俺小的大闺女成百上千,为啥对俺——。她思来想去,总是猜不透李成梁的心思。(李文澄《努尔哈赤》)

(52)可由于蒋纬国外表英俊挺拔,风度翩翩,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个。(1994《作家文摘》)

(53)曹公一激动就有点口吃,脸色变得微红,显得年轻。(《1995 年人民日报》)

在这些例句中,我们可能都倾向于认为“十来岁”就是“十岁左右”。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影响“X 来岁”意义理解的因素有哪些,我们认为影响因素无外乎语境和句法位置两种。语言背景是指年龄和地域方言,那么可以归入大语境中,文化心理也可以归入大语境或中语境中,“来”表示“主观上认为小”,这使得对“X 来岁”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比较随意,主观性本来就和语境密不可分,“主观性的实现往往是主观性成分与其所处的组合语境合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这个也是跟语境相关的因素,前后成分可以归入到小语境中去,所以可以将影响“X 来岁”语义的因素归纳为两类——语境、句法位置。

六、结语

本文分析了“X 来岁”的结构和句法功能,一般X 为整数,也有非整数,例如“十几来岁”,“X 来岁”可以充当定语、谓语、宾语、状语。

关于“X 来岁”的语义,我们分析了语料库语料,根据大量语言事实,得出这样的结论:“X 来岁”的语义表现呈现多样性,大多数语料中的“X来岁”无法确认其意义,在可以确认“X 来岁”的意义的例句中,“X 来岁”大多数时候表示“略多”,其次是“左右”,最后是“略少”,本文认为从语料分析来看,说话人更多时候是表达“略多”义。另外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对“X 来岁”语义理解倾向性也呈现多样性,但还是有一个顺序:略多>左右>略少,这与王改改在2001 年所做的调查结果不同,王改改调查结果是“左右>略多>略少”。

我们还分析了宋代至清代语料中的“X 来岁” 的意义,并与现当代语料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概数结构式“X 来岁”表义由“略少于本数”占优势地位逐渐发展成“略多于本数”占优势地位,“本数左右”义也逐渐产生。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虽然“X 来岁”的意义呈现多样性,甚至具有主观随意性,但是从共时平面看,“略多于本数”处于优势地位,从历时平面看,“略多”义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我们将对于“X 来岁”语义理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归纳为两类:语境和句法位置,语境又包括语言背景、文化心理、前后成分和主观小量因素。

注释:

①这也许是因为笔者的朋友圈较年轻化的缘故,年龄的确可以影响个体对“X 来岁”的数值理解倾向,这一点姚怀德、王改改都曾提出过,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又一次确认了年龄与“X 来岁”数值理解倾向之间的联系。

②参见黄蓓,张建理的文章:《理论主观性的语境使成条件及集群效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 年第3 期)

参考文献:

[1]王改改.概数词“来”的语义调查和研究[J].汉语学习,2001(6):46-49.

[2]张谊生.概数助词“来”和“多”[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0-84.

[3]江蓝生.概数“来”的历史考察[J].中国语文,1984(2):145-153.

[4]杜晓艺.概数助词“来”的句法分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1-32.

[5]杨德峰.表示概数的“多”和“来”的全方位考察[J].汉语学习,1993(6):10-15.

[6]邢福义.事实终判:“来”字概数结构形义辨证[J].语言研究,2011(1):1-10.

[7]张言军.基于统计的概数助词“来”的动态倾向性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00-105.

[8]黄蓓,张建理.论主观性的语境使成条件及集群效应[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3):95-103.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emantics of“X Lai Sui”

ZHU Jia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Abstract: The age-related approximate expression“X lai sui” can act as an attributive, predicate, object and adverbial in a sentence.On the synchronic dimension, we find that the semantics of“X lai sui”are diversified but“slightly more” predominat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rpus analysis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n the diachronic dimension,“slightly more than the real age”has more and more advantages.Finally, we classify the reasons for the semantic diversity of“X lai sui” into two categories: context and syntactic position.Context includes linguistic background, cultural psychology, antecedent and posterior elements and subjective minor factors.

Keywords: X Lai Sui; Structure; Function; Semantics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094(2019)05-0085-09

收稿日期: 2019-05-28

作者简介: 朱佳婷(1994—),女,江苏苏州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

[责任编辑:周哲良]

标签:;  ;  ;  ;  ;  

“X来岁”的结构、功能及其语义表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