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课程体系的设计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课程体系的设计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课程系统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分制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成人论文,课程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和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要求。学分制的实施,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成为一项复杂、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被列入改革的重要日程。

一、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广义的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组成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包括学科、活动和潜在课程三部分,它包含着道德经验、认识经验、审美经验和健身经验等基本要素。狭义的课程结构则单纯指学科的结构。而对成人高等教育,因其形式、层次的多元特征,课程结构的研究和改革尚处初级阶段,我国尤其如此。由于一直受普通教育“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普通教育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全日制计划、大纲的浓缩与翻版,教材是挪用或套用的,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既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主义的表现,也偏离了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它明显地存在以下弊端:

(一)课程体系单一僵化

长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的问题是学科课程和必修课程模式主宰着成人教育的课程结构,使之成为僵化的循环方式。成人教育的课程多有自成一统的倾向,这种单一僵化的意识严重束缚了学员特长的发挥,抑制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凭借教学行政管理手段掩饰学科结构矛盾的作法,忽略了成人学习目的的“复合性、内在性、时效性”特征。加之学员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心理素质、基础状况、所学专业的差别,这种强行划一的作法无异于“削足适履”。虽然目的在于素质的全面提高,但事实上有些课程或内容(特别是那些与学员社会实践相互隔绝或严重脱节的部分)已经或正在潜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二)课程内容的经院化

成人教育的学科内容多有旧袭,突出表现在学历教育的公共课或基础课上。这些课程一般是将普通教育的课程内容简化处理,忽略了自身体系间与各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及纵横捭阖的整体改革。在内容编制上,旧的课程体系不但忽略了个人发展及成人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问题,而且在学科内容上过分强调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深度、广度上没有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求全、求广、求深,造成知识的传授因目的不明而把握失度;在学科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忽视了学科间知识整体的作用,使基础课不能有效地成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先导和基础,也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的作用。三大块课程之间,有些内容重复,也有些内容相互脱节。

(三)实践环节的淡化

实用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真正获得是与实践教学分不开的,成人高等教育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内容处于从属的、被忽视的地位。一直以来,成人教育往往过分强调成人学员理性思维能力的优势,而忽略了多种形式的认知活动的辅助功能。当然,财力、物力的局限,器材和设施的不足制约了活动课程的规范化和实施,但认识不足、经验不足同样是产生知识与技能矛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大量的、形象生动的技能训练仅在黑板和练习册上进行,舍弃了创造性思维的时空环境和物质条件,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便成了“纸上谈兵”。

上述种种弊端,正是产生成人高等教育存在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理论与生产实际脱节问题的根源,也构成了深化教育改革和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因此,必须对原有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构建一个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这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理念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是其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而这项系统工程的核心问题则是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观念。因此,重新思考和审视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观念,对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素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观念,必须明确课程设计的实质。可以将课程视为诸种文化要素的集合体,这些文化要素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科学的原理精选出来的。从此种意义上讲,课程设计是组建文化要素集合体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人们依据哲学、社会学原理,立足教育目的、知识结构、知识价值、社会变化、个人需要等等因素而对文化进行的精选过程,是人们依据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的原理,立足学习、教学、发展、动机等规律对精选的文化予以精心组织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交错前行,统一于文化要素集合体的形成过程之中。

教育研究要对教育实践有所贡献,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时代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对人的特性、新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人才的内在关系、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其中创新人才的定位、创新系统的层级关系,以及教育、科技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实证性分析,证明教育创新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课程改革创新的核心是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理念。在行动策略上,应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外部关系、课程的创新机制着手。必须认识到,教育创新的根本性前提不在于教育的局部环节,而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制度和文化。而作为教育决策者,有必要与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密切合作,将知识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

对课程设计进行系统优化和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要给学生发展潜力、发挥才能、把握命运所需要的思维、判断、想象、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即把课程教学看作是一种与学生个性不断成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历程。课程的效能不能只考虑技术性标准而忽视其结构的社会化职能(即产生的方向和行为的过程),还需要关注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与方向。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1.树立纵横结合的课程结构。以社会发展需求、学生个性发展、学科自身变革为目标,以适应学生发展为重点,进行知识系统的重组与整合,形成知识逻辑和问题建模相结合的课程新体系。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中,必修课以知识逻辑纵向组合的学科课程为主,注重以核心知识为主的基础学力的培养;而选修课以问题建模横向组合的单元综合课为主,注重拓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发展学力的培养。两类课程除内在的结构性变化外,后者相对前者,以微、短型课程为主,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

2.课程的内外部关系。课程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如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传统性的学科传授与综合性的活动训练的关系,统一要求与学生差异的关系,以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关系,即教育教学的社会化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课程标准及其编制要求中应注意增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含量,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本质内涵,而不是仅仅作为改进课程教学的手段或工具。

3.课程的创新机制。课程改革本身应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网络和非线性的发展过程,不仅要求在科学研究、开发实验、实践推广之间反馈,更强调在不同的角色,如大学学术机构、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机构、学校与学校和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课程改革就是要提供一种宽松而具有刺激性的因素,能够最有效地开发创造潜力的环境。共同拥有的创新目标应该将分离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感和发展共同体。

4.学校是课程创新的主体。从课程创新系统构成来看,政府部门、大学、科研机构、学校是创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门。课程创新系统的制度和网络结构是重要的决定因素,它们影响课程理论的产生,进而影响课程的发展。这种结构是由各个部门在发展课程中相互联系和交流而形成的,其中学校是课程创新的主体。首先,课程创新是与具体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学校会在教学的激励下从事创新。其次,课程创新是学校教育各要素的更新组合,只能通过具体的教学来实现。再次,课程创新在不同的学校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这意味着课程应该放开,学校应该拥有开放课程的权力,同时也是课程创新活动和收益的主体。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课程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指课程体系具备系统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具有下列特点:(1)整体性。课程体系是由目标、教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的考核及评估等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2)相关性。构成课程体系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3)目的性。课程体系具有明确的目标及特写的功能,它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主要渠道。(4)适应性。课程体系作为开放系统,必须适应经济、政治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变化。(5)等级结构性。课程体系本身可以分为众多的等级层次不同的子系统。综上所述,课程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为了确保系统整体优化,在课程设计中,有关教学的实质性观点以及学习规律是首要的,设计方法只是手段,是从属于有关观点与规律的。总之,课程设计应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使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促使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四、课程设计实施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评估和验收工作

课程评估对课程建设起着评定、督促、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加强成人教育评估环节,是成教课程建设的中心环节。必须拟定成人教育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各课程参加自评自检活动,写出自评小结,全面总结各自经验。成教主管部门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验收。通过成人教育课程的评估及验收活动,全面了解成教的课程建设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打下基础。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要以课程评估为动力。一般来说,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是缜密、科学而客观的。其指标内容,也是成教课程基本要求确定的,因而是成教课程建设目标及要求的具体化。通过课程评估,对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过程观察,能形成教学的外在压力,督促课程达到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

(二)设立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专项基金

课程设计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为此,可建立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基金,用于购置急需的教学演示实验设备等。成教课程建设不能均衡使用人力、物力,而要有所侧重,以点带面,要以重点成教课程建设为龙头,在经费投入上向重点课程倾斜。要选取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为成教重点建设课程,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应建立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责任制,明确成教重点课程建设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根据其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奖惩,对被评为省级以上成教重点课程的责任人实行奖励,并定期举行成人教育优秀课程建设成果展览和经验交流。当然重点课程不能搞终身制,应实行滚动竞争,在固定时间段进行复查评估,若发现与原等级不适,立即降至实际水平。这样不仅使重点课程优势得到保持,也带动了其它课程的建设,从而全面提高成教课程质量。

(三)教材建设方面

多年来,成人教育在教材建设方面显得比较滞后。特别在成人学历教育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教育的教材。因此,必须加强成人教育的教材建设。一是编写成人教育的适用教材,突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密切与行业经济的结合。二是克服追求“大而全”、“题典式”教材的现象,力求做到少而精,有针对性,讲求教材使用上的实效。三是以更富有弹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的教材供学员与教师使用,以代替常用的固定不变的教材。四是改变传统的“文字型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代之以多种多样的电化教材,如录音带、录相带、电子软件等。这种电化教材形象生动、灵活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易于保存,可反复播送,更能适应成人在职、业余自学,或配合教师讲授时使用,教学效果好。

(四)成人教育考试制度方面

实行规范化考试亦是促进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实行教考分离,加强题库建设工作,应摆在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五)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应注意改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与学历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意成人教育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人员补充、师资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形成学术梯队。教研督导室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是课程建设工作能深入持久展开的组织基础和人力资源。

总而言之,成人教育课程设计必须根据成教培养目标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课程建设概括起来应明确五项基本要求:(1)有一套好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2)有好的教学方法;(3)有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4)有科学、规范、严格的考核制度;(5)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只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积极创新的精神,围绕这五项基本要求去做文章,并努力付诸实施,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才能全面提高成教教学质量,保证成人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标签:;  ;  ;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课程体系的设计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