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邵勇

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邵勇

(广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8例。参照组患者采取果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加以红蓝光治疗。每3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在接受治疗6周后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确有显著的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重度痤疮;果酸;红蓝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33-02

【Abstract】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rsolic acid combined with red and blue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28 case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tak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ed and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adverse reaction every 3 the week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6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Acid combined treatment of red and blue Moderate and severe ac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Moderate and severe acne; Acid;Red and blue light; Clinical effect

痤疮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通常多发于青少年人群,因而不但会对患者美观造成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本次特对我院痤疮患者使用果酸联合 LED-红蓝光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痤疮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6~33岁,平均年龄(22.5±4.8)岁,其中19例Ⅱ级患者,9例Ⅲ级患者;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2.3±1.6)年。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17~34岁,平均年龄(22.8±5.1)岁,其中18例Ⅱ级患者,10例Ⅲ级患者;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2.7±1.8)年。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Ⅱ~Ⅲ级痤疮患者,所用患者清楚了解本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治疗前的4周内没有服用任何痤疮治疗药物的记录,接受治疗前的2周内没有外用痤疮治疗药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痤疮分级以及病程等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将两组患者均需彻底清洁面部皮肤,并拍照存档。参照组患者采取果酸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使用活肤清洁液将面部的油脂及皮屑去除,后充分将其清洗干净再涂抹果酸,涂于患者的面部及颈部,涂抹时应注意避开眼周和口周,第一次涂抹果酸的起始浓度为20%,在患者面部停留1.5~3分钟,第二次仍使用浓度为20%的果酸使其停留3~5分钟,第三次将果酸浓度增加至35%停留1.5~3分钟,第四次继续使用浓度为35%的果酸停留3~5分钟,第五次将果酸浓度升至50%停留3~5分钟。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加以红蓝光治疗,即在每次涂抹果酸后使中和液冷敷20分钟以中和,然后使用红蓝光痤疮治疗仪对全面部进行照射,待照射完后为患者涂抹防晒霜。每次治疗间隔3周,持续治疗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嘱咐患者注意防晒。每3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安全性评价标准[2]

通过皮损在治疗前后的减少率对疗效进行判定。皮损减少率在90%以上(包括90%)为痊愈;皮损减少率在60%~90%之间为显效;皮损减少率在20%~6O%之间为有效;皮损减少率在2O%以下。

治疗期间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严密的观测,一旦出现炎症加重或皮损增多等任何不适,或病情有加重趋势,都应终止治疗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本实验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期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在1个疗程的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4%(27/28),远高于参照组的57.14%(16/28),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2,P<0.05)。在治疗3周时观察组及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3%(18/28)和42.8%(12/28),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接受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始终远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大多对于果酸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耐受性,仅有1例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未采取任何特殊处理症状自动消失。而观察组由于使用红蓝光进行治疗,有1例患者局部有轻微的红斑性水肿(约1O 天后水肿完全消除),另外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烧灼感及轻微瘙氧,3例患者均未采取特殊治疗症状基本消失。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尤其好发于青春期,但近年其发病年龄出现了扩大的趋势,甚至有少数患者到中年还仍有痤疮,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目前临床治疗痤疮以减少皮脂分泌、溶解毛囊角栓、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以及减轻炎症等为主[3]。

外用果酸能够柔和裂解角质层细胞,并使其相互连接,将多余的角质层去除,使角质形成细胞的粘连性以及角质堆积下降;此外还可以对毛囊上皮角化异常起到修正作用,促使毛囊漏斗部能够通畅引流,疏通毛孔,以顺利地将皮脂排出,避免由于皮脂腺堆积堵塞毛孔导致囊角质栓的形成,从而起到去除黑头的作用:与此同时其还能够对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其到抑制作用,加快了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的增生,最终达到对痤疮的治疗作用。

LED红蓝光是近年出现的治疗痤疮的新手段,其原理是红光激发线粒体能量开关的活化,所吸收的能量可以用于细胞功能的活化,并可以对细胞的基因活性进行调节,减弱或活化细胞的信号途径,促使巨噬细胞将细胞因子释放,从而增加真皮乳头层的胶原合成以及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同时使得胶原酶分泌及凋亡大大降低,最终起到抗炎及加快修复的功效。

综上所述,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确有疗效,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小帆,吴玉清,郑力航,等.果酸联合LED-红蓝光治疗痤疮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13):102-103.

[2]陈丹,徐刚林.LED红蓝光照射联合果酸治疗痤疮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7):158-160.

[3]叶君,金娟娟,徐刚林,等.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2,21(7):1185-1186.

论文作者:邵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果酸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邵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