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

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

关正军[1]2002年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挤压膨化加工代替传统蒸煮液化工艺作为酒精生产过程中的玉米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发酵速度快、简化生产工艺、节约能源等优点。这一技术在酒精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以糖化后还原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四因素五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脱胚玉米挤压膨化系统参数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规律。 2,本文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挤压膨化系统参数和酵母添加量对挤压膨化脱胚玉米淀粉出酒率的影响规律,得到挤压膨化系统的优化参数和适宜的酵母添加量。挤压膨化系统的优化参数:摸孔直径=11mm,物料出口温度=200℃,喂入物料水分含量=19%,螺杆转速=240r.p.m.。适宜的酵母添加量为0.4%。 3,对挤压膨化工艺与传统蒸煮工艺进行对比试验,得出用挤压膨化工艺代替蒸煮液化工艺可行的结论,为进一步降低酒精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提供了依据。 4,通过测定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的糊化度,对挤压膨化技术代替蒸煮液化工艺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理论探讨。同时对酵母在膨化物醪液中的繁殖情况进行观查,得出酵母的生长曲线。该曲线对用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工艺过程的控制有指导意义。 5,通过对酵母活化培养试验,得出结论:酵母活化20分钟培养1.6小时后接种发酵对酒精发酵过程较适宜。 6,考察挤压膨化脱胚玉米淀粉出酒率与还原糖含量、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的糊化度之间的关系,对挤压膨化脱胚玉米适宜的糖化程度进行探讨。

叶向库[2]2001年在《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挤压膨化技术代替传统玉米酒精生产过程中的蒸煮液化阶段,首次对新的酒精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以达到降低酒精生产成本,提高淀粉出酒率的目的。 首先对挤压工艺参数进行确定。选定四因素五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糖化后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挤压工艺参数:模孔直径Φ=11mm,物料出口温度T=170℃,喂入物料水分含量W=13%,螺杆转速n=160r.min~(-1)。 其次,将脱胚玉米在上述挤压参数下进行挤压膨化,运用所得膨化物料进行糖化工艺的选择。采用正交设计,对糖化工艺阶段中的料水比、糖化酶添加量和糖化时间进行确定,得到较优糖化工艺参数的组合。在此较优组合下可获得还原糖含量为9.64%的糖化醪液。 在此糖化醪液中添加酵母进行酒精发酵,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主发酵温度30℃,磷酸二氢钾添加量为0.2%,尿素添加量为0.2%。在此工艺下经过48小时发酵可得到56.3%的淀粉出酒率,与传统酒精生产工艺相比,缩短了酒精发酵生产周期。 通过测定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的糊化度,对挤压膨化技术代替蒸煮液化工艺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同时对酵母在膨化物料中的繁殖情况进行观察,得出酵母在含有膨化物料的醪液中的生长曲线。该曲线对膨化物料酒精发酵工艺过程的控制有指导性意义。

关正军, 申德超[3]2002年在《用挤压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挤压膨化加工代替传统蒸煮液化工艺,作为酒精生产过程中的玉米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发酵速度快、简化生产工艺、节约能源等优点。在酒精行业经济效益不景气的状况下,这一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此,对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工艺与传统蒸煮液化生产酒精工艺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挤压膨化代替传统蒸煮工艺可行,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酒精生产率。

何媛媛[4]2017年在《挤压膨化高粱酿造白酒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糯红高粱为原料,采用单螺杆挤压机对高粱全粉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得到高粱膨化物,用以酿造白酒,研究了挤压膨化参数对高粱膨化物的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以及发酵工艺参数对白酒品质的影响规律,以此得到最佳挤压膨化参数和发酵工艺参数;在最佳条件下酿造白酒并与传统法酿造的白酒进行可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旨在为应用挤压膨化技术酿造白酒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确定用于酿造白酒的高粱最佳挤压膨化参数。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运用SAS 9.1.3软件以及响应面方法分析挤压膨化参数对高粱膨化物各项指标(还原糖含量、糊化度、膨化度、表观比重、表观黏度和吸水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岭回归方法得到用于酿造白酒高粱的最佳挤压膨化参数:套筒温度为75℃,模孔直径为8 mm,物料含水率为20%,螺杆转速为170 r/min。在此挤压膨化参数下,高粱膨化物的还原糖含量为2.7021 g/100g。确定适合酒曲微生物生长的物料表观黏度范围和较适稻壳添加量。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物料表观黏度和吸水率对酒曲微生物影响以及稻壳添加量对酒醅发酵的影响,得出:适合酒曲微生物生长的物料表观黏度范围为600 Pa·s~900 Pa·s,物料吸水率对酒曲微生物生长影响较小,初步得出酒醅较适稻壳添加量为20 g/100g。确定采用高粱膨化物酿造白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运用SAS 9.1.3软件以及响应面方法分析发酵工艺参数对白酒各项指标(出酒率、总酯含量、总酸含量、固形物含量)和出窖酒醅淀粉含量的影响规律,利用岭回归方法得到挤压膨化高粱酿造白酒的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入窖酒醅含水率为57%,加曲量为24.5 g/100g,稻壳添加量为25 g/100g,发酵时间为25 d。在此发酵工艺参数下,白酒的出酒率为58.15%,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法酿造白酒出酒率高出4.84%。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C)分析了白酒中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及相对含量。在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下,分别以最佳挤压膨化条件处理的高粱(试验组)和传统蒸煮法处理的高粱(对照组)为原料酿造白酒,并对两组白酒的可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在试验组白酒中检出可挥发性风味物质76种,相对含量为66.8%;在对照组白酒中检测出可挥发性风味物质70种,相对含量为63.61%。试验组中的酯类物质的种类和总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醛类物质含量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就风味物质来说,试验组白酒优于对照组白酒。

王志华[5]2007年在《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挤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为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在这里,挤压蒸煮实质就是将物料置于挤压机经高压蒸煮,淀粉颗粒中大分子之间的氢键削弱,造成淀粉颗粒的部分解体,形成网状组织,粘度上升,发生糊化现象。糊化是淀粉蒸煮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淀粉经糊化后糖化酶才能更好地对其作用,将其转化成可发酵性糖。在啤酒工业中,应用挤压蒸煮技术就是用挤压蒸煮工艺代替传统蒸煮糊化工艺来处理啤酒辅料,使其实现糊化,从而可以省去蒸煮糊化工序,不仅大大简化了糖化工艺过程,而且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能耗。申德超教授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挤压蒸煮啤酒辅料的研究,先后解决了挤压蒸煮啤酒辅料难于糖化、难于过滤的问题,并顺利通过生产中式。本试验就是在此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更加深入的研究。1采用五因素五水平(1/2实施)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试验研究诸挤压系统参数模孔孔径,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轴头间隙(模板内表面至螺杆末端端面的距离)对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麦汁中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应用Red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图形分析,探讨了各试验因素与麦汁浸出物收得率、麦汁过滤速度、抗性淀粉、碘值几个指标的变化关系。采用频数选优的方法,确定以麦汁浸出物收得率为主的最佳工艺参数范围。并且做优化参数下的验证试验,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研究。2根据L_(32)(2~(31))的正交试验设计表,安排正交试验研究酶法挤压与糖化工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分别进行酶法挤压和糖化工艺的试验提供依据。3采用四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试验研究挤压系统参数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和挤压中添加酶制剂的量对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麦汁中各指标的影响规律。应用Red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图形分析,探讨了各试验因素与麦汁浸出物收得率、麦汁过滤速度、碘值、还原糖含量,几个指标的变化关系。采用频数选优的方法,得到生产实践中可供选择的挤压膨化系统参数范围。并且做优化参数下的验证试验,与不加酶工艺进行对比研究。4以生产试验为基础,探讨了加酶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为辅料生产啤酒的糖化工艺。采用叁因素五水平(1/2实施)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麦汁浸出物收得率、原麦汁过滤速度、碘值、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确定了以加酶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为辅料生产啤酒最佳糖化工艺参数。同时应用Red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图形分析,探讨了各试验因素与麦汁浸出物收得率、原麦汁过滤速度、碘值、还原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关系。

陈冰[6]2012年在《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酿造啤酒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通过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利用SAS9.1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分析,探讨了糖化工艺的五因素(水料比、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含量、50℃蛋白质休止时间、62℃糖化时间以及70℃糖化时间)对还原糖含量、麦汁收得率、过滤时间和α-氨基氮含量等考察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佳糖化工艺参数: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比例为33.0%,水料比为4.2:1(v/w),50℃蛋白质休止时间为40min,62℃糖化时间为27min和70℃糖化时间为39min。在此基础上进行100L啤酒设备上的放大实验,进一步研究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酿造啤酒的糖化及发酵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麦汁中的可发酵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啤酒麦汁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麦芽叁糖等五种可发酵糖,其含量分别为果糖0.38g/100mL,葡糖糖0.74g/100mL,蔗糖0.42g/100mL,麦芽糖5.38g/100mL,麦芽叁糖1.06g/100mL运用静态自动顶空进样结合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以正丁醇为内标物,对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啤酒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乙醇以外,从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啤酒中分离出乙醛、正丙醇、乙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等八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含量分别为7.59mg/L、6.39mg/L、19.35mg/L、6.52mg/L、55.02mg/L、8.2mg/L、0.17mg/L和0.22mg/L。根据风味强度值(FU)的大小,判断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啤酒中风味物质的对啤酒风味的影响:乙酸异戊酯(FU=5.467>2)是影响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啤酒风味的最重要的物质,次要的风味成分是乙醛(FU=0.759)、乙酸乙酯(FU=0.645)、异戊醇(FU=0.786)、己酸乙酯(FU=0.850),第叁类风味组分是辛酸乙酯(FU=0.220)、正丙醇(FU=0.008)和异丁醇(FU=0.033)含量少,对啤酒的风味影响很小

马成业[7]2010年在《低温挤压添加淀粉酶的脱胚玉米生产糖浆的糖化试验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外传统的双酶法制取淀粉糖浆的工艺为:玉米→浸泡→分离胚芽→分离蛋白质→淀粉洗涤→淀粉浆调制→喷射液化→糖化→灭酶→过滤→脱色→离子交换→糖浆。此工艺中使用的淀粉是采用湿法生产的。湿法生产淀粉有其优点:全部工序是物理加工过程,能获得纯度较高的淀粉。但湿法加工淀粉的缺点是:(1)流程长、投入大;(2)用水多,废水处理负荷大;(3)喷射液化工序耗能高。针对以上情况,Linko等提出了高温挤压淀粉制取糖浆的研究,但是糖化时间长,糖化液过滤速度非常慢。本文进行了低温挤压添加淀粉酶脱胚玉米制取葡萄糖浆的试验研究,以干法生产的脱胚玉米为原料,并省去传统双酶法淀粉糖浆工艺中的喷射液化工序,提高糖化液过滤速度,缩短糖化时间,提高糖浆收率,并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投资、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耗。在发明专利《挤压蒸煮淀粉糖浆原料的加工方法、加工装置和糖化方法,专利号:ZL200510045327.1》和《挤压加酶淀粉糖浆原料的加工方法、装置和糖化方法,申请号:200710015601.X》及其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本文研究添加酶制剂脱胚玉米挤出物的液化、糖化方法,以获得脱胚玉米制取葡萄糖浆的新工艺,为葡萄糖浆及其深加工制品生产提供综合经济效益较好的技术支持。(1)探讨了挤压-糖化系统参数(挤压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挤压机螺杆转速、液化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液化时间和糖化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对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挤出物制取葡萄糖浆各项考察指标的影响。对各考察指标的分析与优化处理,得到较优挤压-糖化系统参数组合,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制取葡糖糖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优挤压-糖化系统参数:挤压时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为0.80L/t、挤压机螺杆转速140r/min、液化时高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0.60L/t、液化时间20.0min、糖化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1.50L/t。(2)探讨了挤压-糖化系统参数对添加中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挤出物制取葡萄糖浆各项考察指标的影响。对各考察指标的分析与优化处理,得到较优挤压-糖化系统参数组合,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挤压添加中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制取葡糖糖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优挤压-糖化系统参数:套筒温度75℃、挤压时中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为10.0L/t、液化时中温α-淀粉酶添加酶量4.6L/t、液化时间28.0min、糖化时葡萄糖淀粉酶添加量0.9L/t。采用上述较优参数,得到糖浆的考察指标与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对比,可以看出,糖化液过滤速度、糖浆DE值、比重、出品率、淀粉转化率等指标相当。(3)传统双酶法制取葡萄糖浆生产工艺中,淀粉原料经过调浆后经过糊化、喷射液化、糖化、精制等工序,得到葡萄糖浆。采用挤压加酶脱胚玉米制取糖浆时,省去了喷射液化,而且糖化时间有传统的36~40h缩短至12h。同时使用的原料为脱胚玉米,不是商品淀粉,省去了淀粉湿法生产工艺,节约用水,而且环保。(4)脱胚玉米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淀粉、脂类、蛋白质等。在挤压过程中这些物质发生了复杂物理、化学变化。采用“急停法”—将挤压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即刻停止螺杆的转动,迅速打开套筒,在5min内将挤压机沿螺杆中轴线左右打开,沿螺杆分段采集样品。测试每段物料的相应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取料部位向挤压模孔方向推进,淀粉含量降低,淀粉的糊化度和降解程度增大,尤其在添加酶制剂后降解程度更大,还原糖含量增加,添加的酶制剂活性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脂类含量降低,抗性淀粉含量增加。(5)研究挤压过程中淀粉-脂类、淀粉-蛋白质复合物产生规律。通过CI、DSC、红外光谱和X-射线分析淀粉与脂类和蛋白质发生复合的情况。CI分析结果表明,淀粉/胚芽混合挤出物、淀粉/蛋白粉混合挤出物的CI表明,淀粉与脂类、蛋白均发生复合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使直链淀粉结合碘的能力降低。随着胚芽或蛋白粉添加比例的增加,CI增大。添加中温α-淀粉酶和高温α-淀粉酶脱胚玉米挤出物CI值较高,均大于55。但是淀粉-脂类复合物结够不稳定,可以分离。DSC分析结果表明,淀粉与十六酸混合挤出物的熔融焓变也随着十六酸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明在挤压过程中淀粉与十六酸发生复合,产生复合物的数量多,在升温过程中就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导致吸热峰焓变升高。而且复合物的熔融吸热峰尖峰温度均>100℃。FT-IR分析结果表明,淀粉-脂类复合物的红外图谱表明没有新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出现,说明挤压淀粉/胚芽没有基团产生。原淀粉与挤压淀粉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出没有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出现和消失,说明挤压淀粉没有新物质生成,仅可能发生晶型的改变,而非化学结构改变。原淀粉与蛋白粉挤出物红外图谱可以表明挤压纯蛋白可能发生降解,进而催生较多酯基。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原淀粉经过挤压处理以后,大部分的微晶消失,只有少量的微晶存在,亚微晶数量增多,同时相对应的衍射峰强度降低,并产生了一个具有高强度的特征衍射峰,这表明在挤压过程中产生了具有较强衍射特征峰的新物质。在挤压过程中,添加中温酶的脱胚玉米结晶结构破坏程度比添加高温酶的脱胚玉米的稍大。添加酶制剂脱胚玉米挤出物的X-射线图谱与原脱胚玉米的X-射线图片相比较,可以看出,挤出物的衍生峰强度低,在挤压过程中淀粉的结晶结构破坏,有淀粉-脂复合物的衍射峰出现。

梁于朝, 朱德明, 李开绵, 匡钰, 韩志萍[8]2008年在《挤压膨化木薯无蒸煮无糖化生产酒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挤压膨化技术代替传统酒精发酵生产中的蒸煮液化和糖化阶段,对木薯挤压膨化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试验,得出挤压膨化木薯粉发酵生产酒精的最佳发酵条件:料水比为1∶2,糖化酶用量170U/g,酵母接种量0.12%,硫酸铵添加量为0.24%,30℃发酵72h,发酵醪酒精度16.3%vol,与传统发酵工艺相比,发酵醪酒精度提高了12.18%。

陈善峰[9]2012年在《低温挤压加酶大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世界范围内,除德国外,啤酒企业多以大米、玉米或其淀粉或糖浆为辅料生产啤酒,大米和玉米等谷物需要经过蒸煮使其糊化,传统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长、耗汽量大。挤压蒸煮技术使得淀粉在挤压机内完成糊化,具有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但高温挤压蒸煮啤酒辅料也存在糖化醪的糖化困难,过滤性能差的缺点。低温(﹤70℃)挤压啤酒辅料的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本研究是在发明专利“挤压膨化啤酒辅料的加工方法、加工装置和糖化方法(专利号:ZL 00122033.0)”、“啤酒辅料挤压的加工方法、加工装置和糖化方法(专利号:ZL 200510045328.6)”和“挤压不加酶和加酶啤酒辅料的加工方法、装置和糖化方法(200810014639.X)”等叁项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在科技部农业转化资金等多项科研课题的资助下开展起来的。本研究分别进行低温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和中温α-淀粉酶的大米挤出物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得出最优的挤压-液化系统参数,并通过研究挤压机内部大米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和建立HPLC法快速检测挤压大米糖组分,进一步揭示低温加酶挤压技术提高淀粉转化率的内在机理。(1)研究了低温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大米作啤酒辅料的挤压-液化系统参数(挤压温度、螺杆转速、挤压加酶量、液化加酶量、料水比)对其麦汁各项考察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SAS软件应用表面响应法等方法对各考察指标进行分析与优化处理,得到较优挤压-液化系统参数组合,经过验证试验及生产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大米作啤酒辅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试验。通过响应面法试验和验证实验,得到了较优挤压-液化系统参数:挤压温度52.82~ 59.75℃;螺杆转速169.88~187.00r/min;挤压加酶量0.97~1.12L/t;液化加酶量0.53~0.62L/t;料水比1:4.23~1:4.79。在以上优化条件下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大米,在燕京(无名)啤酒有限公司进行生产试验,结果显示挤压加耐高温α-淀粉酶大米糖化后麦汁的浸出物收得率要高于传统不挤压大米糖化后麦汁的浸出物收得率,范围在1.20~3.04%,成品啤酒各项指标符合GB-4927-2001。(2)首次研究了低温挤压添加中温α-淀粉酶大米作啤酒辅料的挤压-糖化系统参数(挤压加酶量、液化加酶量、螺杆转速、液化温度、挤压温度)对其麦汁的各项考察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SAS软件对各考察指标的分析与优化处理,得到较优挤压-液化系统参数组合,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挤压添加中温α-淀粉酶大米作啤酒辅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主要指标优于对照试验。通过响应面法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到了较优挤压-液化系统参数:挤压加酶量4.27~5.74L/t;液化加酶量2.82~2.94L/t;螺杆转速198.51~226.72r/min;液化温度75.70~80.39℃;挤压温度63.62~69.00℃。(3)研究了加酶与不加酶大米的淀粉在挤压机内从喂入至挤出的过程中沿螺杆轴向的降解规律,其相同之处在于:淀粉的糊化度逐渐增大,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逐渐降低,添加酶制剂的大米辅料中酶活性逐渐降低;不同之处在于:加酶大米辅料,其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未加酶大米辅料,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加酶大米辅料,其抗性淀粉含量降低,未加酶大米辅料,抗性淀粉含量增加。(4)首次应用HPLC对大米淀粉挤压过程(加酶或不加酶)中的糖组分进行检测,揭示加酶挤压和不加酶挤压的差异,并形成一种用于检测挤压大米中糖组分的HPLC方法。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arbohydrate High Performance 4μm,尺寸:4.6mm×250mm Cartridge;美国Waters公司);流动相:81%乙腈+19%水超纯水,流速:1.1ml/min;检测器池温度:温度35℃;柱温:45℃;进样量:15μl。该方法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低温挤压未加酶大米挤出物的糖组分为:果糖0.002(g/ml),葡糖糖0.078(g/ml),蔗糖0.036(g/ml),麦芽糖0.383(g/ml),麦芽叁糖0.004(g/ml)。低温挤压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大米挤出物的糖组分为:果糖0.121(g/ml),葡糖糖1.216(g/ml),蔗糖0.093(g/ml),麦芽糖3.955(g/ml),麦芽叁糖3.207(g/ml)。低温挤压添加中温α-淀粉酶大米挤出物的糖组分为:果糖0.129(g/ml),葡糖糖1.953(g/ml),蔗糖0.366(g/ml),麦芽糖2.942(g/ml),麦芽叁糖2.331(g/ml)。以上试验研究为低温挤压加酶大米作啤酒辅料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郑慧[10]2015年在《挤压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酿造啤酒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啤酒行业利润,缓解啤酒生产对大米供需的影响,本课题选用玉米淀粉做啤酒辅料,但因玉米淀粉糊化困难,所以选用挤压膨化技术对玉米淀粉进行前处理。本课题主要优化了糖化工艺参数并且通过麦汁和成品啤酒的组分分析对啤酒质量进行评价,具体的方法和结果如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玉米淀粉辅料糖化工艺参数,以水料比例、挤压玉米淀粉比例、50℃保温时间、63℃和70℃糖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麦汁收得率等指标为响应值,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进行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最优膨化玉米淀粉辅料糖化参数:挤压玉米淀粉比例为33%,水料比例为4.4,50℃保温时间为58 min,63℃糖化时间为64 mm,70℃糖化时间为34 min。此条件下,麦汁收得率为78.4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麦汁的可发酵糖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如下: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麦汁的5种可发酵糖是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以及麦芽叁糖,其含量分别是0.147 g/100mL、1.257 g/100mL、0.123 g/100mL、6.845 g/100mL、1.488 g/100mL。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法对膨化玉米淀粉辅料啤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测定结果如下:共有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总峰面积的90.07%,包括11种醇类物质(41.23%)、35种酯类物质(45.74%)、4种酸类物质(1.33%)、3种酮类物质(1.28%)、2种烷类物质(0.03%)、2种酚类复制(0.04%)、1种醚类物质(0.36%)、1种醌类物质(0.03%)、1种醛类物质(0.02%)和硬酯酰肼(0.01%)。通过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法对膨化玉米淀粉啤酒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和精确定量。测定结果如下:乙醛含量为17.22 mg/L;正丙醇含量为8.07mg/L;乙酸乙酯含量为24.37 mg/L;异丁醇含量为13.51 mg/L;异戊醇含量为55.27mg/L;乙酸异戊酯含量为3.72 mg/L;己酸乙酯含量为0.24 mg/L;辛酸乙酯含量为0.19 mg/L。膨化玉米淀粉辅料啤酒的8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都在啤酒正常含量范围之内。通过隆丁区分法和丙酮沉淀法结合SDS-PAGE分别测定挤压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麦汁及啤酒中蛋白质组成及含量和分子量分布区间。测定结果如下:挤压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麦汁中总可溶性氮、高分子、中分子和低分子含氮物质含量分别为80.7mg/100mL、13.9 mg/100mL、10.4 mg/100mL和56.4 mg/100mL,蛋白质分子量在10~17 ku、30~34.5 ku和36~45.5 ku叁个范围区间内;啤酒中总可溶性氮、高分子、中分子和低分子含氮物质含量分别为53.0 mg/100mL、5.3 mg/100mL、7.2 mg/100mL和40.5 mg/100mL,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在19.5~22 ku、23~25.5 ku、26~34 ku、38~41ku和41.5~43 ku五个区间内。

参考文献:

[1]. 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D]. 关正军. 东北农业大学. 2002

[2]. 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D]. 叶向库. 东北农业大学. 2001

[3]. 用挤压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J]. 关正军, 申德超. 农机化研究. 2002

[4]. 挤压膨化高粱酿造白酒的试验研究[D]. 何媛媛. 山东理工大学. 2017

[5]. 挤压蒸煮脱胚玉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D]. 王志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07

[6]. 低温挤压膨化脱胚玉米辅料酿造啤酒的试验研究[D]. 陈冰. 山东理工大学. 2012

[7]. 低温挤压添加淀粉酶的脱胚玉米生产糖浆的糖化试验研究[D]. 马成业. 东北农业大学. 2010

[8]. 挤压膨化木薯无蒸煮无糖化生产酒精的研究[J]. 梁于朝, 朱德明, 李开绵, 匡钰, 韩志萍. 中国酿造. 2008

[9]. 低温挤压加酶大米作啤酒辅料的试验研究[D]. 陈善峰. 河北农业大学. 2012

[10]. 挤压膨化玉米淀粉辅料酿造啤酒的试验研究[D]. 郑慧. 山东理工大学. 2015

标签:;  ;  ;  ;  ;  ;  

用挤压膨化脱胚玉米生产酒精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