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一、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孟东风[1](2021)在《基于Android系统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示教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机器人系统一般由机器人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及机器人示教系统组成,示教系统是机器人系统进行人机交互的接口。通过示教系统可以查看并修改机器人的位姿信息和参数设置,还能手动控制机器人并进行示教再现操作。本文研究的机器人示教系统基于C/S架构设计,包含机器人示教器和与控制主机交换信息的通信模块。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6自由度机器人示教系统。示教器硬件基于Cortex-A9处理器,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结合Open GL ES三维图形API和Socket开发了一套机器人虚拟仿真及示教系统。示教软件采用触屏的操控方式,支持Wi-Fi无线网络通讯方式,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UI界面,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明确在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示教系统的功能需求,据此对示教器硬件进行选型。根据CPU体系架构、性能、处理速度、所支持的系统以及GPU性能进行对示教器开发板选型,并选择合适的Wi-Fi、显示屏等模块。综合比较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优缺点,最终选择了Android系统。在Ubantu系统上编译Uboot引导加载程序、Android操作系统内核与文件系统,移植Android4.4版本操作系统至Itop4412核心板。(2)根据所研究的6自由度机器人构型进行运动学计算和MATLAB仿真。基于D-H参数法建立运动学模型,以求解正逆运动方程。其中逆运动学求解问题分解为位置的逆运动学和姿态的逆运动学问题,分别通过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计算出结果进行仿真验证。(3)对示教软件的应用架构分析,将软件架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表示层。根据示教系统功能需求,将示教系统分为控制主机Service端和示教器Client端。示教软件根据模块化思想将其分为:Open GL虚拟仿真、示教再现、网络通讯、机器人状态显示等功能模块。并对虚拟仿真模块、示教模块、网络通讯模块几大关键模块的实现原理展开介绍。(4)使用Android Studio工具开发Android机器人示教系统的上位机示教应用软件程序,示教软件包括虚拟仿真、示教再现、远程控制等功能。首先设计了开发人机交互UI界面,实现各个功能模块。通过示教器与控制主机间互相传输数据,获取机器人状态信息。基于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在MFC上搭建服务器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换。(5)最后利用实验室的6自由度模块化机器人硬件平台进行联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示教软件可以满足示教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朱万民[2](2020)在《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BIM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运维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智能建筑领域,出现了各种功能性强、集成度高的智能建筑设备,对于如何充分地将这些智能建筑设备集成到建筑运维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BIM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应用不断从设计施工阶段向运营维护阶段延伸,其延伸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多种多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方面的需求,首先开发了一套通用组态软件,在完成组态软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了建筑运维的内容以及各种智能建筑设备的特殊功能。针对BIM技术,对三维建筑模型的数据进行提取,并利用WebGL、Three.js等技术以B/S的形式展示在浏览器中,实现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首先,调查和研究建筑运维管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关注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总结计算机在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方面的应用。其次,搭建建筑信息数据库,整合建筑运维的信息和智能建筑的内容。根据建筑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建立对应的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实现建筑运维和智能建筑信息的数据集成。再次,学习和研究WPF编程技术,实现组态式的人机界面编辑和运行软件,并结合组态软件的常用高级功能和建筑领域对组态软件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控件进行功能的扩展。软件通过SQL Server语句连接数据库,用C#语言调取数据库的WCF服务,实现组态界面与数据库的信息交互,进而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实现对建筑运维信息的调取、对建筑设备状态的读取和控制以及新型智能建筑设备信息的联动。然后,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三维建筑模型数据进行提取,并将获取到的数据转换成常用的三维格式存放在文件中。结合WebGL和Three.js等网页三维技术,加载三维格式的文件,进而实现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最后,结合某小区的智慧住区项目,对组态软件进行测试,将组态画面运行软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将Revit中的建筑模型及必要信息完整地展示在网页上。经测试,软件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曹帅[3](2020)在《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集群调度系统是一种专用指挥调度系统,具有快速接入和安全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专业部门。数字集群用户直接接触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手持终端和PC端),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不但需要灵活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而且还需要在PC端的网页上实现调度系统客户端的功能。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够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工具接口的集合,满足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的开发需求。因此,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系统组成,分析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与调度系统服务器的交互,给出了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主要功能。2.基于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的用户、语音、数据以及调度功能的信令流程,设计了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Web服务器、媒体网关的接口,给出了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系统服务器交互的数据格式。3.提出了一种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软件架构,由接口程序、Node.js服务以及后台语音程序组成,具有通用性,提供了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外部接口和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媒体网关间的接口。4.基于Windows系统,利用Java Script和C++编程语言,开发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包的接口程序、Node.js服务以及后台语音程序,实现了用户功能、语音功能、数据功能以及调度功能。5.搭建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的测试环境,利用网页客户端调用软件开发工具包,对用户功能、语音功能、数据功能以及调度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够满足客户端的基本功能需求。

秦媛媛[4](2020)在《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中用户数量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针对特定情景下的新型协议层出不穷,传统网络架构在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为了支持数据包在网络中跨协议传输,同时解决传统网络中IP地址语义过载的问题,需要一套完整的映射系统对数据包的跨协议传输进行管控。然而,在现有的映射系统中,不能兼容各式各样的网络协议,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协议也不具有可扩展性,同时无法根据数据包保密程度下发不同安全等级的加密策略,系统中的映射条目都已提前固化,无法根据用户需求对转发设备的策略进行自定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实验室基于P4可编程技术的跨协议传输项目,提出一种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既可解决传统网络中IP语义过载的问题,又可把分散在不同网关设备下的控制功能集中在一起,用于决策制定、指令下发等操作,支持数据包在各种不同类型协议的核心网中安全传输。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概述了映射系统的设计需求,并给出总体的设计方案;在详细分析系统的通信信令流程后,为支持数据包在数据平面的跨协议传输,提出跨协议转发映射方案,设计了地址分配映射模块及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为能根据用户需求或流量内容下发不同的安全策略并在数据平面对数据包混淆加密,提出跨协议安全映射方案,设计了混淆加密策略及混淆加密映射模块。其次,结合各模块功能的相关设计,在ONOS控制器中实现跨协议转发映射方案及跨协议安全映射方案。通过建立子网列表维护新接入的用户信息,建立地址分配映射表及跨协议转发映射表来维护数据包源地址、目的地址与跨协议转发隧道三种类型的隧道配置地址等信息。在接入网中用户请求通信时,映射系统调用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将数据包跨协议转发的地址配置等信息下发至P4接入网关设备完成数据包的跨协议传输。通过建立混淆加密映射表,在对用户需求或者流量内容进行识别后匹配混淆加密映射表中的映射条目,并将安全策略下发至P4接入网关设备,P4接入网关设备收到映射系统下发的安全加密指令后,对数据包TCP序列号进行混淆,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最后,本文依据搭建的映射系统实验环境,对系统中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及跨协议安全映射模块的功能实现进行验证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中各模块功能均得以实现,此外,本文所设计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在保证传输时延和传输带宽的前提下,支持数据平面跨协议转发数据包;在保证加密开销和网络性能的前提下,保证了网络中不同保密程度的数据包在传输时的安全性。

陈劲鸿[5](2020)在《基于电子支付的散装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频发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当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时候,监督机构、供应链各环节以及消费者能及时获取农产品信息,并能迅速定位产生安全问题的责任方,对于协助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农产品追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农产品追溯系统具有“追”和“溯”两种信息获取方向。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需要获取所购农产品的来源信息,以便作为维权的依据;而对于监督部门或供应链各环节而言,他们不仅需要获取农产品的来源信息,还需要掌握其销售流向,以便对问题农产品进行召回。目前,农产品追溯的研究大多针对包装农产品。对于散装农产品而言,其散装称重销售的特性使人们难以预先为其粘贴产品标识,因此消费者失去了获取农产品详细来源信息的渠道。此外,消费者作为追溯链中的重要一环,其信息往往存在缺失,这将不利于相关部门对问题农产品进行处理。本文以电子支付、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协议、GS1(Globe Standard 1)编码体系等关键技术作为核心,研究并实现一种追溯系统方案,目的在于解决散装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身份标识问题,并采集消费者的信息以便构建完整的追溯链,最终实现对散装农产品的有效追溯。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国内外农产品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总结这些研究的进展并借鉴其中的关键技术应用到散装农产品的追溯之中。2.针对散装农产品追溯的难点,对追溯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设计。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标签的追溯链构建模式。追溯电子秤具有电子支付功能,可采集包含购买者信息在内的交易数据,并可按照GS1编码标准对商户及所售散装农产品进行编码。这些数据作为电子虚拟标签一方面能解决散装农产品标识的问题,另一方面能通过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同步与推送网络构建关联。追溯平台采用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server)模式进行混合架构,能实现追溯电子秤管理、追溯数据的云端存储及可视化查询等功能,其利用“向上一步向下一步”的算法按照查询条件检索数据库中相关联的数据并生成一条完整的追溯链,追溯者可通过追溯链实现散装农产品的有效追溯。3.搭建测试环境,对追溯系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测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系统基本功能测试以及系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实现交易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并能通过基于虚拟标签的追溯链构建模式实现散装农产品的有效追溯。

刘根[6](2020)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操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实践中,会遇到大量的人机交互(Human-Machine Interaction)和需要对机器设备进行远程操控(Teleoperation)的情况。很多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都具备了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和对设备进行远程状态检测、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尤其是在高温、有毒、高电离辐射等恶劣工况条件下,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先进的人机交互和遥操作技术对现场设备进行遥控操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免于损伤。人机交互和远程操控技术具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的研究非常热门。随着虚拟现实和5G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和远程操控技术注入了新的技术元素。基于传统技术的人机交互和远程操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需要构建一个具有逼真可视化效果,能够与虚拟场景进行自然交互,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的系统。本文以开发出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和设备远程操控系统为目标,分别研究了该系统所需攻克的若干技术问题,包括基于视觉的数据采集技术,场景预建模和3D显示技术,低延时、安全远程控制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通过机器视觉技术采集物理设备动作状态信息的相关方法,设计了多种视觉标记用于标记物理设备,将深度学习算法运用于对视觉标记的识别和跟踪定位,实验表明引入深度学习算法简化了双目和多目视觉的摄像机标定的过程,尤其是需要用到多摄像头,摄像头视野不规则重合的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出附着在设备上和人手上的视觉标志并实现对视觉标志的定位,从而间接获取到所附着物体的姿态、动作等信息。(2)为解决虚拟现实场景实时构建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物理设备预建模并结合视觉信息进行模型实时加载的场景构建方法,不同于三维重建技术,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视觉和激光扫描设备以及高配置的计算机系统。本文使用透镜式VR(Virtual Reality)显示技术,将实时构建的场景,分别投射到左眼和右眼,实现沉浸式立体显示。(3)针对控制信号传输和处理中的延时问题,本文优化了通信链路并提出了一种模型预测显示的方法,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延时。实现了基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作为控制终端的远程控制。(4)整合本文所提出的多项关键技术,基于HTC Vive头盔显示系统平台,开发实现了一套虚拟现实环境下的人机交互和设备远程操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视觉采集的信息实时构建3D场景,并能将虚拟环境中的操作关联到实体设备,实现实体设备与虚拟场景的实时同步。

于云霞[7](2020)在《区域检验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区域检验中心是分级诊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合理高效的利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区域医学检验质量,还可以为疾病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只要能保证样本质量,就可以将患者的样本统一送至区域检验中心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将信息通过区域信息化网络进行实时回传。利用这种“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模式,能让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检测服务,为其节省了精力、时间和经济。本文主要用于区域检验中心实验室完成数据检测后,实现与医疗机构的数据交换,目的在于使其实现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本文主要通过.NET平台实现,采用了现代化语言C#进行编程,实现了跨平台和跨操作系统。为了将系统及医疗仪器之间的数据通讯进行整合,实现各种结果信息的交换,采用了HL7/ASTM协议进行格式统一,使医疗机构和实验仪器之间实现模块化兼容。本文实现的功能包括数据的传输、校验、解析、存储和同步,主要通过线程池实现多线程处理,能够同时接收大量请求并且快速响应,缩短任务时间。同时为了保证线程安全,避免线程阻塞,采用委托代理Delegate的方式传递消息。Delegate是一个面向对象、类型安全且可靠的受控对象,可对任何方法进行定义。在传输方面,选择TCP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层协议,以Socket技术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为了保证图像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改变,在传输前将其进行base64编码。同样的在接收后需要进行一次base64解码,才能转换为正常的图片。在校验方面,在模式匹配算法上结合q-grams机制确定消息边界,再结合多窗口机制对消息的必备字段进行匹配,同时在软件上采用了并行处理的方式。这样能够增加数据处理量,降低平均时间复杂度,进一步提高校验算法性能。在解析方面,通过协议的消息结构逐步进行解析,对符合要求的消息类型进行提取,然后通过分隔符进行分割,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或图像,再将信息以List链表的形式进行保存。在存储方面,采用的是My SQL数据库,使用成本低并且性能卓越。配置好数据库相关参数后,连接测试成功后才能使用,然后通过JDBC连接数据库,使用SQL语句对数据进行操作。在同步方面,采用Rabbit MQ消息队列进行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它通过将消息的发送和接收进行分离实现服务之间的高度解耦及异步通信。数据同步的实现,不仅为区域内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还保证了消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本文利用VS2017软件实现相关功能,为实现数据交换功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将其全过程通过配置的方式实现,使检验仪器与医疗机构完全做到无障碍互联,做到快速的传递和获取信息,并且可以对实时或批量的数据交换请求予以响应,实现医学数据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陈怡甜[8](2020)在《基于云计算的运输车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行业中,与车辆结合的车联网技术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广泛普及应用。以冷链物流为例,此类运输系统对运输环境和运输效率有较高的要求,车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灵活、高效、稳定的冷链运输车管理系统,有助于对冷链运输的管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车联网系统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基于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冷链运输为应用场景,设计了一套具有数据采集、存储、推送和监控功能于一体的运输车监控管理系统。系统分为车载终端、数据中心平台与用户平台。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数据中心平台与用户平台的功能、架构的设计与实现。其中,数据中心平台的功能为统筹数据,包括向下与车辆通讯,向上与第三方监管平台对接,存储管理所有数据。用户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操作整个系统的接口,实现数据的可视化,便于用户对车联进行监控和管理。本文最后结合实际冷链运输场景对运输车管理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情况,试验中运行正常,设计的功能发挥作用,表明开发任务基本完成。文末对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葛桃桃[9](2017)在《林木联合采育机运动分析与虚拟仿真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在对工程机械、空间机器人等大型和复杂机电系统进行实验时,由于存在危险性和花费高等问题,在开发阶段需要对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仿真验证。在林木联合采育机实际操作中发现:伐木头对准和捕获立木的环节需要操作员做出大量的观测判断和反复对准,造成单位采伐周期内的无功时间加长;同时机械臂的往复对准运动和液压缸不合理动作轨迹,造成了系统的燃料损耗,增加了作业成本。本研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林木联合采育机进行运动分析与虚拟仿真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了林木联合采育机机械臂运动学特性,建立了机械臂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模型,获得伐木头位姿变量、各关节变量与各液压缸之间的转换关系,开展了机械臂路径规划的研究,使伐木头沿给定的路径以及基于激光测量数据自主完成立木的采伐作业。2.基于SoSolidWorks、Visual C++平台和OpeenSceneGraph(OSG)三维图形引擎开发了一套林木联合采育机动态虚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包含林木联合采育机作业环境及其机械臂的数学模型,可输入控制参数和指令,并实时显示和保存运动信息。使用该系统验证了机械臂作业的路径规划与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将操作手柄、方向盘和脚踏板的多路控制信号经CAN总线输入林木联合采育机的虚拟仿真模型,控制虚拟林木联合采育机各个关节的运动。实现人机交互。本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林木联合采育机自动化程度和降低作业成本的有效途径,可为林木联合采育机的批量制造和推向市场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黄地[10](2016)在《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建模及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研究》文中认为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ntegrated Gasification Humid Air Turbine,IGHAT)循环是将洁净煤技术与湿空气透平(Humid Air Turbine,HAT)循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发电技术。该系统比功高、效率高、排放低,同时可以利用中国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其燃料,是未来发电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仅有少量成功运行HAT循环实验电站,而IGHAT循环则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因此,建立IGHAT循环系统仿真平台,进行相关的控制逻辑及策略的研究,为未来IGHAT循环系统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Shell气流床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气化炉压力和流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建立了基于容积-阻力特性的气化炉动态模型,以状态方程的形式求解气化炉内的压力与流速。通过该模型分析容积惯性对系统压力、温度、气化反应速度等主要物理参数的影响。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气化炉控制策略,设计煤气温度和热值控制系统,说明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强耦合性给系统控制带来的问题,分别利用分散PID控制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设计控制逻辑,其中模糊控制可以将温度和热值结合起来一同进行控制,调节速度更快,偏差更小。以填料式饱和器实验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空气加湿实验,初步讨论了其传热和传质特性。将基于饱和曲线和工作线的饱和器建模理论推广至动态建模,利用饱和器内不同水温对应的实际湿空气焓和理想饱和湿空气焓之间的焓差作为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共同的驱动势,定义新的通用传递系数来描述这两个过程,简化了求解步骤,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传热和传质系数经验公式的不准确给模型精度带来的影响。利用实验结果分析加湿过程中的空气参数与水参数对通用传递系数的影响,指出水温和压力影响的饱和空气焓是传热传质的驱动势,而空气参数和气水流量比对通用传递系统的影响更大,利用实验结果验证该思想在饱和器建模过程中的准确性。建立燃气轮机和换热器部件模型以及基于模块化建模理论的IGHAT循环系统动态模型。系统模型是一个非迭代模型,计算速度快,可以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以HAT循环分轴燃气轮机实验台为仿真对象,并对该实验台等燃料控制加湿试验中的加湿、升温过程进行仿真,指出泄露、散热和功率损失是影响该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利用仿真模型计算了燃烧室、高压透平、动力透平的出口压力、出口温度等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其中燃烧室出口压力在加湿过程中提高3715Pa,出口温度降低63.2K,该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现有HAT循环实验台的基础上,添加回热器、经济器等换热设备,同时考虑配置气化炉系统,设计完整的IGHAT循环系统,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对燃料切换过程进行仿真,参考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运行经验,结合仿真结果,制定IGHAT循环系统切换煤气合成气燃料的最低限制为60kW功率以上。对饱和器起动过程进行仿真,利用迭代学习控制设计前馈环节,解决加湿过程中为满足系统功率控制而导致的震荡。分析加湿过程对压气机喘振裕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造为IGHAT循环后的喘振裕度降至13.7%,虽然依然高于10%的阈值,但比简单循环条件下21.19%的喘振裕度已有了明显的下降,应设计相应的放气阀以防止喘振的发生。在以上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结合成熟燃气轮机电站控制经验,初步设计了IGHAT循环电站控制逻辑及相应策略,包括起动控制、功率控制、燃料切换控制、饱和器控制和压比控制五大系统。在对IGHAT循环系统动态仿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利用Ovation分布式控制系统平台进行了控制逻辑组态,建立IGHAT控制系统的虚拟仿真平台;以新建的IGHAT循环动态实时仿真模型为控制对象,通过二者之间的通信交互,实现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的建立。该控制平台使用Visual Studio编写,以MFC为核心分别调用Ovation API和Windows API,建立可供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同时读写的共享内存区,实现仿真模型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最终利用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进行从空载工况到最大工况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相关控制逻辑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下的可行性。最终针对西门子V94.3A燃气轮机设计了全新的IGHAT循环系统,利用Ovation分布式控制系统建立基于该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并进行相关仿真操作。IGHAT循环系统功率最终达到403.255MW,效率达到42.71%。通过析得出非设计工况部件效率下降以及高压力导致加湿量受限是系统功率、效率不能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

二、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ndroid系统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示教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示教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人机交互软件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章节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机器人示教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2.1 机器人系统分析
    2.2 示教系统需求分析
    2.3 示教器硬件的选择
        2.3.1 开发板的选择
        2.3.2 显示屏与Wi-Fi模块选择
    2.4 操作系统的选择
    2.5 示教器操作系统的移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验证
    3.1 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3.2 正运动学分析与仿真验证
    3.3 逆运动学分析
        3.3.1 投影法求逆运动学位置
        3.3.2 解析法求逆运动学姿态
        3.3.3 逆运动学MATLAB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器人示教系统框架设计
    4.1 机器人示教系统框架分析
    4.2 示教软件分层架构
    4.3 虚拟仿真模块原理分析
        4.3.1 OpenGL ES与 jBullet介绍
        4.3.2 虚拟仿真方案设计
        4.3.3 获取OBJ文件
        4.3.4 从OBJ文件到刚体
        4.3.5 位姿计算
        4.3.6 虚拟模型的渲染策略
    4.4 运动控制模块原理分析
    4.5 网络通讯模块原理分析
        4.5.1 网络通讯架构设计
        4.5.2 TCP/IP协议
        4.5.3 通讯数据帧设计
    4.6 机器人示教功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器人示教软件开发
    5.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5.1.1 Android系统介绍
        5.1.2 Android系统特性
        5.1.3 Android版本选择
        5.1.4 Android开发工具
    5.2 示教软件UI设计
        5.2.1 Android界面控制原理
        5.2.2 UI界面功能设计
        5.2.3 UI界面布局设计
        5.2.4 多设备适配设计
    5.3 示教软件初始化
    5.4 虚拟仿真模块设计
        5.4.1 GLSurface View介绍
        5.4.2 Renderer绘制
    5.5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5.5.1 MFC服务器端设计
        5.5.2 Android客户端设计
        5.5.3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通讯
        5.5.4 心跳检测功能的实现
        5.5.5 通信模块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研究与验证
    6.1 示教实验设计
    6.2 模拟实验平台搭建
    6.3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6.3.1 实验准备
        6.3.2 在线控制实验
        6.3.3 离线仿真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态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与网页三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建筑运维管理概述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总体设计
    2.1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整体架构
    2.2 组态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与介绍
        2.2.1 WPF界面开发技术
        2.2.2 数据库技术
        2.2.3 WCF通信技术
    2.3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的开发
        2.3.1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整体框架
        2.3.2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类库的搭建
        2.3.3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各功能的实现
        2.3.4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数据属性的绑定
    2.4 组态画面运行软件的开发
        2.4.1 组态画面运行软件整体框架
        2.4.2 组态画面与数据库的信息交互
        2.4.3 画面运行时异常处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态软件对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
    3.1 系统集成整体框架
    3.2 组态软件常用功能控件的开发实现
        3.2.1 曲线控件
        3.2.2 报表控件与数据查询
        3.2.3 控制算法控件
    3.3 组态软件对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的集成
        3.3.1 建筑运维的信息存储
        3.3.2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与展示
        3.3.2.1 能耗管理
        3.3.2.2 门禁系统
    3.4 组态软件对各建筑设备功能的开发
        3.4.1 环境参数采集控件及常用建筑设备图元的开发
        3.4.2 智能照明控件
        3.4.3 空调系统功能的开发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4.1 建筑信息三维可视化简介
    4.2 三维可视化相关技术
        4.2.1 Revit二次开发
        4.2.2 WebGL与 Three.js网页三维技术
        4.2.3 OBJ与 MTL三维格式
        4.2.4 JSON数据传输格式
    4.3 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
        4.3.1 三维格式文件的生成
        4.3.2 建筑模型的三维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测试与应用案例
    5.1 软件测试
    5.2 应用案例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3)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国内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和论文结构
        1.3.1 选题意义
        1.3.2 论文结构
2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2.1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组成
    2.2 客户端与调度系统服务器的交互
        2.2.1 客户端与调度服务器的交互
        2.2.2 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的交互
        2.2.3 客户端与媒体网关的交互
    2.3 PC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基本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设计
    3.1 概述
    3.2 软件开发工具包主要功能信令流程
        3.2.1 用户功能
        3.2.2 语音功能
        3.2.3 数据功能
        3.2.4 调度功能
    3.3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的接口
    3.4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Web服务器的接口
    3.5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媒体网关的接口
    3.6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软件架构
    3.7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外部接口
    3.8 本章小结
4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Socket编程基本原理
    4.3 软件开发工具包接口程序
    4.4 软件开发工具包Node.js服务模块
    4.5 软件开发工具包后台语音软件
    4.6 软件开发工具包功能的开发
    4.7 本章小结
5 软件开发工具包基本功能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5.3.1 用户功能
        5.3.2 语音功能
        5.3.3 数据功能
        5.3.4 调度功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技术概述
    2.1 P4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
        2.1.1 P4语言特性与结构
        2.1.2P4软件交换机BMv2
    2.2 P4 Runtime协议
    2.3 开放式网络操作系统ONOS
        2.3.1 ONOS控制器架构
        2.3.2 ONOS对P4可编程平面的编程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通信流程设计
        3.2.1 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总体拓扑通信流程
        3.2.2 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通信信令流程
    3.3 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设计
        3.3.1 地址分配映射子模块设计
        3.3.2 跨协议转发映射子模块设计
    3.4 跨协议安全映射模块设计
        3.4.1 混淆加密策略设计
        3.4.2 混淆加密映射子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的实现
    4.1 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实现
        4.1.1 初始化子模块
        4.1.2 跨协议转发映射子模块的对外交互
        4.1.3 地址分配及跨协议转发映射表的实现
    4.2 跨协议安全映射模块实现
        4.2.1 混淆加密映射子模块的实现
        4.2.2 基于P4的混淆加密传输的实现
    4.3 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的信息交互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准备
        5.2.1 实验拓扑
        5.2.2 BMv2 设备与ONOS控制器连接验证
    5.3 实验与分析
        5.3.1 ONOS控制器在线更新设备信息功能验证
        5.3.2 跨协议转发映射模块
        5.3.3 跨协议安全映射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电子支付的散装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介绍
    2.1 电子支付技术
    2.2 GS1编码标准
    2.3 物联网技术
        2.3.1 物联通信技术
        2.3.2 物联通信协议
    2.4 Android系统
    2.5 Web Service开发框架
        2.5.1 Spring Framework
        2.5.2 Spring MVC
        2.5.3 Mybatis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追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总体设计
    3.2 系统设计原则
    3.3 系统功能需求
    3.4 系统性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追溯电子秤设计与实现
    4.1 追溯电子总体设计
    4.2 称重模块设计与实现
        4.2.1 总体设计
        4.2.2 硬件设计与实现
        4.2.3 软件设计与实现
    4.3 电子秤APP设计与实现
        4.3.1 电子秤APP总体设计
        4.3.2 主要功能实现
    4.4 可靠通信设计与实现
        4.4.1 与外围设备的可靠通信
        4.4.2 与追溯平台的可靠通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追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1 追溯平台总体设计
        5.1.1 用例分析
        5.1.2 总体框架
        5.1.3 数据库设计
        5.1.4 安全性设计
    5.2 主要功能实现
        5.2.1 设备监控
        5.2.2 数据管理
        5.2.3 农产品追溯
    5.3 基于虚拟标签的追溯链构建
        5.3.1 农产品编码
        5.3.2 交易信息推送机制
        5.3.3 追溯链构建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测试环境搭建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6.2.1 功能测试
        6.2.2 性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操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控制框架体系
    2.1 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控制框架体系
        2.1.1 虚拟现实环境下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系统框架
        2.1.2 设备远程控制系统结构模型
        2.1.3 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控制系统构建过程
    2.2 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控制关键技术
        2.2.1 设备运动过程数据采集技术
        2.2.2 场景实时构建和3D显示技术
        2.2.3 设备远程操控技术
第三章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的数据采集技术
    3.1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的数据采集方法
    3.2 视觉标记的设计
    3.3 视觉标记的识别算法
    3.4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视觉标记定位算法
        3.4.1 神经网络结构
        3.4.2 训练样本的生成
        3.4.3 训练神经网络
        3.4.4 算法编程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场景实时构建与3D显示技术
    4.1 虚拟场景实时构建方法
        4.1.1 实时场景构建方法
        4.1.2 Pro/Engineer+3dMax+Unity3D建模
        4.1.3 建立模型物理驱动
    4.2 3D显示技术
        4.2.1 立体成像原理
        4.2.2 眼镜式立体显示
        4.2.3 基于HTC VIVE的显示系统搭建
        4.2.4 UI界面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LC的低延时、安全远程控制技术
    5.1 远程控制系统的通信延时问题分析
    5.2 远程控制系统的通信安全问题分析
    5.3 基于PLC的设备远程控制
        5.3.1 PLC结构原理和选型
        5.3.2 PLC程序设计和与被控设备连接
        5.3.3 PLC与上位机应用程序的连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虚拟现实环境下设备远程控制系统集成和测试
    6.1 虚拟现实环境下设备远程控制系统
    6.2 系统集成
    6.3 系统运行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2 专利及获奖情况

(7)区域检验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NET概述
        2.1.1 .NET组成
        2.1.2 .NET程序执行过程
        2.1.3 NLog日志框架
    2.2 HL7通信协议
        2.2.1 HL7基本介绍
        2.2.2 消息组成结构
        2.2.3 消息交换原理
    2.3 ASTM通信协议
        2.3.1 消息传输过程
        2.3.2 消息类型
    2.4 Rabbit MQ消息队列服务
        2.4.1 AMQP协议
        2.4.2 消息机制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框架设计
    3.3 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3.4 图像处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设计
        3.5.1 数据库的选择
        3.5.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3.6 数据同步方式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交换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传输通道设计
        4.1.1 TCP协议
        4.1.2 套接字
    4.2 整体功能设计
        4.2.1 线程池
        4.2.2 委托代理Delegate
    4.3 Socket通信
    4.4 解析模块
    4.5 JDBC连接数据库
        4.5.1 JDBC概述
        4.5.2 连接步骤
    4.6 Rabbit MQ数据同步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消息校验算法的研究
    5.1 模式匹配算法
        5.1.1 BM算法
        5.1.2 Wu-Manber算法
    5.2 消息边界的确定
        5.2.1 开始符匹配算法
        5.2.2 结束符匹配算法
        5.2.3 基于q-grams方法机制的BM算法
    5.3 基于多窗口机制的WM算法
    5.4 并行处理
    5.5 算法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功能模块测试
    6.1 数据库连接
        6.1.1 数据库配置
        6.1.2 连接测试
    6.2 数据传输
    6.3 数据接收
    6.4 日志查看
    6.5 数据同步
    6.6 系统整体测试
    6.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 A 英文缩写列表

(8)基于云计算的运输车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联网系统研究现状
        1.2.2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技术综述
    2.1 云计算技术
    2.2 通信协议
        2.2.1 TCP协议与HTTP协议
        2.2.2 WebSocket与实时通信技术
        2.2.3 GPS协议
    2.3 Java技术
        2.3.1 Netty框架
        2.3.2 Spring框架
        2.3.3 MyBatis框架
    2.4 web前端开发技术
        2.4.1 Vue.js框架
    2.5 RabbitMQ消息中间件
    2.6 本章小结
3 运输车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车辆数据采集
        3.1.2 平台数据收发
        3.1.3 车辆监控
        3.1.4 车辆管理
    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2.1 稳定性
        3.2.2 高并发
        3.2.3 安全性
        3.2.4 易用性
    3.3 系统架构设计
        3.3.1 车载终端
        3.3.2 数据中心平台
        3.3.3 用户平台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中心平台的实现
    4.1 数据中心平台的结构
    4.2 车辆数据接收
        4.2.1 通信数据结构
        4.2.2 数据接收
        4.2.3 数据校验
    4.3 车辆数据存储
        4.3.1 数据库设计
        4.3.2 数据存储
        4.3.3 发送数据至消息队列
    4.4 车辆数据上报
        4.4.1 监管平台对接协议
        4.4.2 数据上报
    4.5 本章小结
5.用户平台的实现
    5.1 用户平台的结构
    5.2 服务端的实现
        5.2.1 服务端三层架构的实现
        5.2.2 数据库的设计
        5.2.3 WebSocket服务端的实现
    5.3 客户端应用的实现
        5.3.1 应用结构介绍
        5.3.2 鉴权管理
        5.3.3 运维管理
        5.3.4 在线监控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的搭建及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6.1 系统搭建
        6.1.1 服务器的选择
        6.1.2 数据库的部署
        6.1.3 数据中心平台的部署
        6.1.4 用户平台的部署
    6.2 应用实例
        6.2.1 车辆运维应用实例
        6.2.2 鉴权管理应用实例
        6.2.3 在线监管应用实例
    6.3 系统功能与性能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8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林木联合采育机运动分析与虚拟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引言
    1.2.虚拟与现实技术概述
    1.3.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4.国内外林业机械虚拟仿真研究现状
        1.4.1.国外林业机械虚拟仿真研究现状
        1.4.2.国内林业机械虚拟仿真研究现状
    1.5.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方法
2.林木联合采育机运动学分析研究
    2.1.林木联合采育机总体结构
    2.2.林木联合采育机机械臂运动学模型
        2.2.1.DH坐标系
        2.2.2.林木联合采育机机械臂运动学正解分析
        2.2.3.林木联合采育机机械臂运动学逆解分析
        2.2.4.驱动空间与关节空间的转换
    2.3.林木联合采育机机械臂轨迹路径规划与仿真
        2.3.1.直线路径规划
        2.3.2.圆弧路径规划
        2.3.3.基于激光反馈的自主路径规划
        2.3.4.路径规划的虚拟仿真流程
        2.3.5.林木联合采育机控制方法设计
    2.4.本章小结
3.OSG渲染引擎研究
    3.1.OSG概述
        3.1.1.OSG体系结构
        3.1.2.场景图形与内存管理
    3.2.构建基于OSG的MFC单文档应用程序框架
        3.2.1.MFC及其应用
        3.2.2.OSG与MFC结合
    3.3.OSG模型构建
    3.4.本章小结
4.林木联合采育机虚拟仿真系统的建立
    4.1.虚拟仿真系统架构
    4.2.虚拟仿真系统构成
    4.3.本章小结
5.实物与虚拟仿真系统的连接
    5.1.操作手柄的连接
        5.1.1.USB-CAN总线适配器
        5.1.2.手柄信号采集软件
        5.1.3.手柄与仿真系统的连接
    5.2.方向盘和脚踏板的连接
        5.2.1.方向盘和脚踏板信号采集
        5.2.2.方向盘和脚踏板与仿真系统的连接
    5.3.实验结果及讨论
        5.3.1.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架构
        5.3.2.虚拟环境实验测试
        5.3.3.实物连接实验
    5.4.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建模及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能源结构与环境问题
        1.1.2 洁净煤技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
        1.1.3 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和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
        1.1.4 热力系统仿真和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
    1.2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研究现状
        1.2.1 气化炉和IGCC研究
        1.2.2 饱和器和HAT循环研究
        1.2.3 模型在回路仿真与控制系统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容积-阻力特性模型的气化炉建模
    2.1 气化炉概述
        2.1.1 气化炉的原理和分类
        2.1.2 Shell气化炉介绍
    2.2 基于容积-阻力特性的气化炉建模
        2.2.1 容积-阻力特性模型
        2.2.2 质量和化学反应方程
        2.2.3 能量方程
        2.2.4 渣层模型
    2.3 气化炉模型验证与分析
        2.3.1 稳态仿真结果
        2.3.2 动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2.4 气化炉控制逻辑及控制性能仿真
        2.4.1 气化炉控制对象分析
        2.4.2 气化炉分散PID控制
        2.4.3 气化炉模糊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饱和器性能试验及新型动态建模方法
    3.1 饱和器基本原理和实验系统介绍
        3.1.1 饱和器基本原理
        3.1.2 饱和器实验系统介绍
        3.1.3 饱和器空气加湿实验和结果介绍
    3.2 饱和器建模原理
        3.2.1 经典传热传质理论
        3.2.2 饱和曲线和工作线
        3.2.3 基于饱和曲线的稳态建模
        3.2.4 基于饱和曲线的动态建模
    3.3 饱和器模型验证
        3.3.1 稳态仿真结果
        3.3.2 动态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GHAT循环系统建模及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
    4.1 IGHAT循环部件及系统建模
        4.1.1 燃气轮机建模
        4.1.2 换热器建模
        4.1.3 IGHAT循环系统建模
        4.1.4 建模软件介绍
    4.2 HAT循环实验装置介绍及模型验证
        4.2.1 HAT循环分轴燃气轮机实验台介绍
        4.2.2 等燃油控制试验及模型验证
    4.3 IGHAT循环性能仿真
        4.3.1 燃料切换过程仿真
        4.3.2 等功率加湿过程仿真
        4.3.3 喘振边界仿真
    4.4 IGHAT循环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研究
        4.4.1 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设计
        4.4.2 基于Ovation控制系统的逻辑组态
        4.4.3 基于Ovation控制系统的模型在回路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OVATION DCS的 IGHAT循环仿真培训系统
    5.1 仿真培训系统框架设计
        5.1.1 基于西门子V94.3A的 IGHAT循环电站
        5.1.2 基于Ovation DCS的仿真培训平台
    5.2 仿真培训系统功能实现
        5.2.1 定义结构体
        5.2.2 创建、初始化共享区
        5.2.3 模型运算与数据交互
    5.3 仿真培训系统功能及使用说明
        5.3.1 仿真培训系统功能介绍
        5.3.2 仿真培训系统使用说明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ndroid系统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示教系统设计[D]. 孟东风. 南昌大学, 2021
  • [2]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 朱万民.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3]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D]. 曹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基于P4的跨协议标识映射系统研究与实现[D]. 秦媛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电子支付的散装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D]. 陈劲鸿.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虚拟现实环境下人机交互与设备远程操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刘根.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0(07)
  • [7]区域检验数据交换的研究与实现[D]. 于云霞.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8]基于云计算的运输车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D]. 陈怡甜. 浙江大学, 2020(02)
  • [9]林木联合采育机运动分析与虚拟仿真系统研究[D]. 葛桃桃.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10]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循环动态建模及模型在回路控制平台研究[D]. 黄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MFC程序与Java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