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蔡琼英

(荣县高山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二零一五年七月至二零一六年六月五十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二十五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的下床活动、排气、伤口拆线、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上述四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uterine fibroids.Methods:2015.7-2016.65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ed.Than to get out of bed activities,exhaust,wound stitches,hospital stay.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in uterine fibroids.

【Key words】:clinical care pathways;uterine fibroids;perioperative period

子宫肌瘤在女性疾病中比较常见,属于良性肿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及时进行治疗,否则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增加治疗难度,危及生命安全,为了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我院五十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以本院在二零一五年七月至二零一六年六月期间收治的五十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有糖尿病、贫血、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子宫肌瘤恶变的患者排除。随机分成2组,每组二十五例。

对照组:最大年龄五十二岁,最小年龄三十四岁,平均年龄(四十四点一二±五点二七)岁;包括十三例浆膜下肌瘤,十二例肌壁间肌瘤。

观察组:最大年龄五十三岁,最小年龄三十三岁,平均年龄(四十四点零八±五点一四)岁;包括十四例浆膜下肌瘤,十一例肌壁间肌瘤。

对照组和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零点零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子宫切除术,一组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病房环境和主治医师,并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对疾病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协助其完成相关检查,准确评估各项身体指标,术后对其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一组在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成立临床护理质控小组。组成人员包括普通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主治医师,首先对组内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讲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流程,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端正态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实施护理操作,与患者维持良好的关系,保持足够的耐心。

第二,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入院后,收集并记录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评估其失血程度、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状况,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带领其熟悉病房周边环境,讲解相关规章制度和疾病知识,说明疾病的危害性,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身疾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手术前,叮嘱患者要做好排便、禁饮禁食等术前准备工作,介绍手术流程及术中需注意事项,列举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疑问,及时做出正确解答,不断对其进行鼓励,提前联系好手术室并备好术中所需器械,建议患者家属,尤其是丈夫要一直陪伴在患者身边,使患者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提高治疗信心。术中以娴熟的动作配合手术医生,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指标,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协助其采取对应措施。手术后,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师采取措施,进行尿管、引流管等导管的护理,详细记录患者的尿量和补液量,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评估其疼痛程度,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叮嘱以流质食物为主,勤换卫生巾,保证个人卫生,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恢复消化功能。出院时,详细说明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案,强调复诊的重要性,建议其积极进行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十八版软件处理,下床活动、排气、伤口拆线以及住院时间用(x±s)表示——用t检验。P值小于零点零五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零点零五。

表1:对比2组子宫肌瘤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n=25)

注:同对照组相比(p值小于零点零五)。

3讨论

子宫肌瘤又被称为子宫纤维瘤和纤维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断,生成少量纤维结缔组织所致,患者会出现下腹部包块、排便及排尿困难、月经过多等症状[1],三十五岁左右的女性比较高发[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地位也逐步上升,其在提高疗效、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但其护理内容比较单一,无针对性,在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方面意义不大,为了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临床上应采取更加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

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高效性,能够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在较好水平,科学性较高,有利于规范管理制度,使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3],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成立质控小组能够增强护理质控力度,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提高,避免发生不合理的护理操作事件而降低疗效,防止医患纠纷发生。本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主治医师组成质控小组,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供工作质量和效率,实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时按照时间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护理方案流程化,首先在患者入院时带领其熟悉周边环境能够借此机会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还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其做足心理准备面对手术,在患者入院手续办理完成后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能够纠正其不良认知,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此期间进行鼓励能够让患者体会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手术前叮嘱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提前备好手术器材以及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能够减轻患者的担忧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及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进行各种导管的护理能够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影响手术疗效,建议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能够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引发各种并发症,同时还可尽快恢复肠道功能,以便正常饮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此为依据采取药物止痛治疗,科学的饮食指导可避免患者因错误进食而影响术后恢复;出院时进行相关事项的叮嘱体现了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复诊可及时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将五十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在其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中的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均更短,p值小于零点零五。

综上分析可得,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各项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效果可靠。

【参考文献】:

[1]邱双萍.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146-147.

[2]刘招凤.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44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2):111-111.

[3]肖汝娟.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27-227.

论文作者:蔡琼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蔡琼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