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探析论文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探析论文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探析

赵 爽**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 由于河南省的区位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要素的差异,从而引起河南省内区域经济差异,这种经济差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并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消除。在当前我国实施中部战略的背景条件下,本文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促进其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河南省区域发展的有效措施,从而有效针对我国中部战略制定相关参考标准。

关键词: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协调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一)自然地理条件的区位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差异是导致各地区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例如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中部偏西地区,大都处于山脉地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自然地理位置较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完善,而河南省经济落后的区域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且对外开放水平较低,自改革开放以来轻重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经济速率较低。从这种区位层面影响中来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于经济发展中地区的区位大都临近与铁路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例如我国京广线和陇海线相互较差的周边地区,这类地区交通较为便利,资源运输方便,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信息资源流转效率较高,国家对其投资回馈较高。而区位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其交通运输线路匮乏,信息资源运输效率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所具有的投资条件微乎其微。

(二)投资政策差异

本文以一台1.2 kW某型号无人机用永磁无刷直流舵电机为例,阐述了传统作圆求点制电枢冲片梯形槽法;然后对比理想梯形槽找出差异,经分析差异对电机槽满率、热负荷、磁密、负载效率等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当前我国政府制定的政策方针对区域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自河南省相继提出建设中部地域城市群体带动周边地区城镇经济发展战略以来,河南省中部城市群体成为河南经济发展速率较高的主要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速率较快,经济相对差异较低。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又是河南省中部城市群体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较为丰富,交通便捷,所以作为河南省重点投资城市和经济发展城市。而临近周边的焦作市、济源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和化工基地,亦作为我国重点开发投资的工业城市。而黄淮区域经济较为落后的四个城市一直没有得到我国政府和河南省的投资扶持,导致其总体经济发展态势缓慢,财政实力较弱,相比于其他经济发展速率较高的城镇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经济差异。

从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经验和具体事迹可以看出,目前随着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持续发生,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想象,必须借助政府为主导的力量,采用相对特殊的区域内差异性策略,才能够尽快达到缩小区域内差异的目的。经过有关学者研究发现,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政策对于缩小区域内经济差异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针对河南省未来的发展战略,可以健全区域内相关产业体系结构框架,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转移方式来对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进行相关利益分配,从而有效提升经济发展速率较低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积极性,进一步缩小区域内经济差异。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教育结构框架的完善发展,人口数量的分布也对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贡献逐渐加大。例如经济发展较好的郑州市、洛阳市及其相关的教育科研机构也相对完善,人力密度较大,信息资源和高素质人口较多,人力资源优势较大。相比于黄淮区域由于其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地区,一直以来农村居民较多,缺乏素质人力资源,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由此可见,人口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地区性人力资源短缺的现象进一步加重了河南省区域内经济差异。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协调发展

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率都与其地区的经济体制结构具有较大关联,并且所有关于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都由经济体系结构来进行扭转和表现。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经济体系结构差异导致了该地区资源条件的利用效率高低。从河南省的经济体系结构来看,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城市为郑州、焦作、洛阳等城市,这类城市的工业部门较为集中,并且其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也相对发达,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快捷。而其他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这由于经济体系结构不完善,各类技术条件匮乏,导致其资源条件的开采利用不合理,产业比重失衡,从而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平面布梁。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桥梁上部结构都选择使用单孔折线方法来进行孔位的布置,边跨量应该要与桥台背墙线保持平行,桥墩需要采取径向布置的方式。对于曲线半径不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不需要增大预制梁的长度尺寸,可以适当的调整现浇缝宽度尺寸来彻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曲线半径过小的情况,可以选择长度相同的预制梁,适当调整长度,但是必须保证在98% ~102%之间,施工缝不能超过20cm ;

二、河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探讨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焊接技术∙标准∙质量”。邀请了13个来自国内标准化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有关焊接标准的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代表、国内外拥有先进焊接技术的企业专家、工程建设焊接有关标准的编修专家、国内外有关焊接标准研究和应用的知名专家就本次论坛主题做了相应的专题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制定缩小区域差异的区域发展战略

(三)产业结构差异

(四)人口分布数量差异

河南省目前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积极吸收接纳相关先进技术和新型管理经验,不断完善创新地区内先进生产政策,走新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加快区域内产业结构合理分配,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技术产业,提升附加产业和市场分布,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道路。而经济欠发达地域则需要努力强化与周边发达城市的密切往来和交流合作,完善区域内交通设施,积极引进先进产业技术,改善传统农业产业,实现经济体系循环发展。

(三)完善人口分布促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作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河南省内区域经济体系的原因之一。当前河南省需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强化改善人口分布,控制人口生产总量,提高人口质量,改进人口素质,强化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促进民众总体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对于河南省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完善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1 危害特点:幼虫以蛀食叶片上下表皮间的叶肉细胞为主,常在叶片上形成曲曲弯弯的蛇形隧道。隧道前端较细,随幼虫长大,后端隧道较粗。

[ 参 考 文 献 ]

[1]李晋,曹云源,孙长青.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02):20-26.

[2]吴乐英,苗长虹.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2,30(03):372-375.

**作者简介: 赵爽(1989-),女,汉族,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0-0279-01

标签:;  ;  ;  ;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