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分析论文_唐华念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摘要】 目的: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及诊疗方法。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患者年龄大多1月~3岁(50%),其次为3~6岁(30%),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秋季及夏季。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尼氏征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发生于1月~6岁患儿,主要原因为患儿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相关病菌。因此,对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早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注意相关护理措施,将会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因素;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32-02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al scald skin syndrome

Tang Huanan

Xingbin People's Hospita of Laibin City, Laibin,Guangxi 546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Method Twenty patients with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relevan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given conventional antibacterial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necessary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Patients mainly occurred in 1 to 3 years old (50%), followed by 3 to 6 years old (30%). The onset time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utumn and summer.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of Nie's sign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Conclusion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mainly occurs in children aged 1 to 6 years old.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children's resistance is easy to infect the related bacteria.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antibiotics should be applied early, and relevant nursing measures should be noted.

【Key words】Staphylococcus; Scalded skin syndrome; Pathogenic factors; Efficacy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急性泛发性剥脱型脓疱病,在婴幼儿年龄阶段发病率较高[1]。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早期突起发热,发病后身体局部大面积或全身会出现红斑、皮肤松解、如烫伤样大疱或出现较大面积的皮肤表皮剥脱、触痛,口周和眼睑四周可以渗出结痂,可有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形成放射状裂纹等症状[2]。该病相关症状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皮肤状态,治愈后皮肤易留下色素沉着,同时随病情发展还会累及患者肾脏、心脏、肝脏等人体重要器官,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本文主要探讨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因素以及有效的诊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2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患者年龄为2周~25周岁。患者病程为1~21天。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男6例,女4例,年龄2月~22岁,平均(7.22±5.73)岁,病程2~21天,平均(5.43±4.02)天;对照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1月~25岁,平均(8.08±5.57)岁,病程1~18天,平均(5.08±4.16)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病因素。

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抗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首先根据生化实验室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抗菌治疗。同时对发病部位应用无刺激性的杀菌剂进行局部用药。观察组患者在以上给药方式的基础上加强皮肤护理,尤其是对发病部位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然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外洗,应用莫匹罗星乳膏涂擦患处。注意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患者与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家属或其他人员接触。重点注意患者眼部、口部及周围的护理。注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营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相关一般资料特征。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尼氏征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年龄情况

患者年龄范围为1月~25岁以内。其中一周岁以下患者3例,占比15%;1~3岁患者9例,占比45%;3~6岁患者6例,占比30%;6岁以上患者2例,占比10%。

2.2 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本组所选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占比55%;女性患者9例,占比45%。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2.3 发病时间

发病时间为秋季的患者9例,占比45%;发病时间为夏季的患者6例,占比30%;发病时间为春季的患者3例,占比15%;发病时间为冬季的患者2例,占比10%。

2.4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尼氏征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II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皮肤感染症状,临床上颇为常见[3]。这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患者皮肤发生烫伤样红斑、脓疱等症状的损害和剥脱。一般通过生化实验室检验可确诊。该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若长期发作不进行有效治疗可导致肾炎、尿毒症以及严重的葡萄球菌败血症等,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4]。

本结果可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与患者性别关系不大。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1月~6岁,尤其是1~3岁患者占比高达45%。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阶段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更加容易感染相关病菌。发病时间主要集中的秋季,其次为夏季。这主要是因为秋季和夏季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的高峰季节,因此更容易感染引发该病[5]。所以对于婴幼儿年龄阶段人群应该加强防护意识,应充分确保患儿个人卫生。尤其是秋季及夏季更应该加强防护,预防该病。

在对葡萄球均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同时选用无刺激的抗菌药物对发病部位进行局部给药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皮肤护理,重点加强对患处、眼、口部位的护理处理。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尼氏征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对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中不仅要足量抗生素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才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本次观察例数较少,需继续观察。

【参考文献】

[1]付培培,杨爱君.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5,50(11):23-24,15.

[2]李冬芹,宋青蔓,张海璐,等.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136-139.

[3]陈巧,丁传刚.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N].大理学院学报,2015,14(4):50-52.

[4]陈星,刘林莉,张正中,等.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0例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7,10(4):217-218.

[5]黄娟,赵和平,徐胜东,等.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J].中国校医,2017,31(2):133,136.

论文作者:唐华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分析论文_唐华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