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闫忠诚 荆友斌 官晓斐

101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闫忠诚 荆友斌 官晓斐

闫忠诚 荆友斌 官晓斐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阻塞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由于气道阻塞所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有功能性以及器质性病变。其中功能性病变引起阻塞性肺炎主要是由于支气管或者气道平滑肌痉挛使痰液栓塞导致气道阻塞造成的; 器质性病变引起阻塞性肺炎主要源于支气管肺肿瘤等压迫气道以及肺组织。两者的发病机制均为气道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但器质性阻塞性的肺炎更为严重。本文选择 101 例阻塞性肺炎患者研究其阻塞类型与发病机理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0年 7 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1例阻塞性肺炎患者,男71 例,女30例,年龄46-75 岁,平均59.89岁。

1.2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通过拍胸部平片,进行胸部 CT 扫描,进行分类。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 C-反应蛋白( CRP) 、血红细胞沉降率( ESR) 以及周围血白细计数( BRT) 的测定。

③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

④ 对症处理

肺部感染: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2.0 加入 100 mL 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 次/d,一个疗程 7d,若出现慢性迁延,则疗程变为 14d;咳嗽咯痰时,需采用对症治疗,如镇咳化痰等;若患者进食差时,可使用 250-500mL 的 30% 的脂肪乳剂注射液以及同样剂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天 1-2 次;其他对症处理:维生素 C 的补充或者酸碱平衡的调节等。

1. 3 治疗疗效判别标准

治愈: 呼吸道的气喘、咳嗽等症状消失,无肺部干湿性啰音等; BRT、ESR 及 CRP 等检查正常; X 线胸片显示病灶完全吸收。

好转: 气喘、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控制; 肺部湿性啰音基本消失; BRT、ESR 及 CRP 等检查基本正常,病灶基本吸收。

无效: 症状依然存在,可能减轻; 存在肺部湿性啰音; BRT、ESR 及CRP 等检查依然异常; 病灶无明显吸收好转。

1. 4 统计学处理

各参数表示采用平均值 ± 标准差,数据比较通过 t 检验进行,其中 P< 0. 05 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1例阻塞性影像显示结果

①52例肺肿块影像

影像显示左上叶、右上叶、左下叶、右中叶、右下叶阻塞性患者分别为11例、13例、9例、12例、7例。其中,肺结核 17例、肺炎 21例、肺恶性肿瘤 14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32例肺炎影像

影像显示左上叶、右上叶、左下叶、右中叶、右下叶阻塞性患者分别为 6例、5例、5例、7例、8例。其中,肺结核10例、肺炎19例、肺恶性肿瘤3例。

③17 例胸腔积液影像

左、右侧胸腔积液者分别为 8例和 9例,其中结核性、癌性胸腔积液者分别为12例和 5例。

2.2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

阻塞性肺炎患者治疗结束后,其各项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细粒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ESR、CRP 比治疗前极显著降低( P<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抗感染情况

治疗结束后,101 例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细菌清除情况,91 例患者细菌被清除,其细菌清除率为83.47% ; 细菌未被清除的患者有10 例,占16.53%。

2.4毒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有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注射治疗中,少数患者表现出恶心及腹胀等不良反应,但该不良症状可自行缓解。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老年人口的增加,肺部感染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阻塞性肺炎。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阻塞性肺炎不同于一般的肺炎,它是由于支气管堵塞,分泌不通造成感染。由于其病因的不同,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所选 101例阻塞性肺炎其病因研究显示两上肺阻塞以肺结核为主,两下肺阻塞以肺炎为主,右中叶肺阻塞以结核或恶性肿瘤为常见,左右侧胸腔积液以结核较为常见。影像学诊断能够有效地避免阻塞性肺炎的漏诊,但在临床上除了医学检查之外,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以便于使患者得到更加准确的病理学确诊。

针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测定发现,治疗后周围血细胞、ESR、CRP 等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方法治疗阻塞性肺炎的效果较好,而调查研究也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同时,对于治疗阻塞性肺炎的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但是有 20 例细菌未被清除的患者,未被清除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4 例,聚团肠杆菌 5 例,大肠杆菌属类 4 例以及克雷白氏杆菌 5 例。其未能有效清除可能与细菌对所选用药物产生的耐药性作用和结核导致的呼吸道细菌感染情况密切相关。笔者认为针对耐药性,可根据清除率低的细菌种属选用抗药性较低的抗生素类型,同时通过联用广谱抗生素的方法也会起到不错的效果。总之,通过在施用头孢哌酮加舒巴坦的基础上辅以氨基糖苷搭配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等广谱抗感染类的药物联合作用可增强清除病原的效果。调查研究表明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于治疗阻塞性肺炎的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聂宜华,郝建,朱有志. 254 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 10) :1374 -1375.

[2] 江海兵,徐大林,汪志忠,等. 阻塞性肺炎50 例病因分析[J]. 安徽医学,2013,34( 8) :1193 -1194.

论文作者:闫忠诚 荆友斌 官晓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8

标签:;  ;  ;  ;  ;  ;  ;  ;  

101例阻塞性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闫忠诚 荆友斌 官晓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