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现状与发展论文_闫远芳

论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现状与发展论文_闫远芳

山西省地震局宣教中心工程师 山西省吕梁市

摘要:通过梳理近年来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发展历程,认真研究我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现状,探索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深度宣传、加强产品研发及宣传效果跟踪调研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防震减灾宣传;宣传阵地;宣传产品;宣传效果

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自2012年9月成立专门机构以来,在宣传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及渠道拓宽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在保持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补足短板,促进山西省防震减灾宣教工作取得更大实效,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现状

(一)机构、队伍与经费投入

2012年9月,山西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有了专门的实施部门。山西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是专门的社会宣教管理部门。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防震减灾义务宣讲队伍。另据统计,全省11个市均设有震防科,部分市还设有专门的宣教科,为工作的深入开展与取得实效起到了组织保障作用。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1.以活动扩影响,带动全民参与。近年来,山西省地震局利用重点时段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大型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防震减灾网络知识有奖竞答、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征集评选、5•12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讲比赛、防震减灾主题消夏晚会等,加之省市县媒体的跟踪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同时,依托“平安中国千城大行动”活动,积极指导各市县局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掀起全省全方位立体化的防震减灾宣传高潮,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以平台为支撑,提供信息服务。依托山西省地震局门户网站、防震减灾科普网以及新媒体平台,震时及时、准确地发布地震信息,平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行业精神、工作动态以及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同时,积极推进科普体验馆建设,努力形成“实体+虚拟”同步发展的宣传阵地联盟,在防震减灾宣传中发挥宣传合力。

3.以作品为载体,强化防震意识。先后发行《地震灾害防灾避险知识读本》《诗联话防震》《穿山甲探秘地震科技》以及“校园防震减灾启示录”“校园地震应急演练”“地震仪的前世今生”“山西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条例解读”等作品,制作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并在山西卫视黄金时间播出。

(三)存在不足

近年来,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于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不够及时全面,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在针对性、常态化以及覆盖面等方面有待进步,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宣传内容在原创性及深度挖掘方面有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局门户网站经几次大的改版,不仅突出了地震速报等重要栏目,还增加专题、飘窗、视频报道等栏目设计,页面布局日臻科学,然而,就内容更新方面,多侧重工作动态更新,缺乏有深度的内容与栏目设置。科普网、微博、微信在内容编辑等方面积极探索,进步明显,但仍存在类似问题。宣教产品持续创新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是对防震减灾宣传效果的跟踪调研工作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平台的建设运维以及宣传产品的创作推广等方面,对宣传效果的跟踪调研工作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缺乏宣传效果调研工作计划以及科学有效的调研方法两个方面。

二、发展思路

(一)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宣传。

针对前述问题,地震系统宣传部门应继续加强与省级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横向联动以及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进一步推动防震减灾宣传从重点时段宣传到常态化宣传的转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动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壮大防震减灾宣传队伍,提高宣传实效。笔者以为,关键就是要转换观念,创新思路,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尝试以学校、机关、社区等组织为单位,建立防震减灾宣传助理员或联络员制度,通过对宣传助理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防震减灾知识及宣传方法。这样,各级各部门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震减灾宣传。同时,宣传助理员还可以及时掌握并报告公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新需求,由地震系统给予及时指导与帮助,从而加强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针对性与高效性,并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

(二)加强系统内交流,重视文化建设。

从宣传对象来划分,宣教工作分为对外与对内两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对外宣传而忽视了对内宣传,但如果长期忽视地震系统内部的文化建设,对外宣传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让各种新思想、新想法相互碰撞,才能不断充实防震减灾宣传内容,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为对外宣传注入“活水”。

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可充分利用并结合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特点,通过开辟新闻报道、文化园地等栏目以及开展互动活动,及时反映防震减灾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展示最新的防震减灾成果与作品,鼓励系统内外积极投稿并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献计献策。相应地,建立必要的投、审稿制度,并注重发现与培养业余宣传队伍,集大家之力,共同促进防震减灾文化的繁荣。

(三)对宣传效果开展及时、深入、持续的跟踪调研。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简单的换换花样,而是要脚踏实地,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调查问卷、实地回访等方式对某一次、某一阶段以及长期的宣传效果开展及时、深入、持续的跟踪调研,根据公众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宣传方向和策略,在宣传内容的挖掘、消化、转化方面下硬功夫,在宣传形式的创新方面下硬功夫,在策划组织、编辑制作等各个环节下硬功夫,才能真正推动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长足进步。

三、结论

实效性是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重视防震减灾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科普素材,为对外宣传不断注入“活水”,另一方面,依托宣传阵地,加强联动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我们才能在宣传实效上取得新的突破。

论文作者:闫远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4

标签:;  ;  ;  ;  ;  ;  ;  ;  

论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现状与发展论文_闫远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