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林风眠思想和实践的启示

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林风眠思想和实践的启示

赵欣歌[1]2003年在《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文中指出本文从林风眠(1900—1991)“中西调和”理论的形成、修正和实践出发,紧紧围绕“调和”论来论述林风眠的艰苦探索。考察了林风眠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怎样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实现了个人的价值判断,揭示了一个求索者是如何把人格、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统一,从而导致了绘画的现代转型。 通过分析发现,林风眠的“调和”论形成于留学时期,但完善、系统化于办学时期。“调和”论根据其形成过程分为两期:前期主要是侧重艺术社会化的情感理智平衡的改造社会论,后期是为绘画现代转型做理论上的准备。同样,“调和”论实验也分两个时期:办学期是实验社会化的“调和”论,退居重庆以后是实验绘画的“调和”论。 本文把林风眠“调和”论的形成过程和“调和”论的两次实验作为他的绘画现代转型的前提条件,在长期实验中,林风眠的绘画“调和”论和他的绘画“调和”实践最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超越于时代,实现了中国绘画的现代视觉革命。

孔新苗[2]2005年在《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文中指出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是中国社会走出千年封建社会制度、封建文化,步入新社会、新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国绘画,最集中地代表了中国新美术发展的核心目标与实践主题。本文的创新点,是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观,将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20世纪美术现象、思潮、重要画家及作品的美学品格和艺术创作特征的分析,将20世纪中国美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过程,描述为崇高审美理想对古典和谐审美理想的历史性超越。揭示出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发生、发展、嬗变的历史规律。 中西美术的冲撞与融合,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中最突出的特点。本文将中国绘画在20世纪发生的巨大变革,看作是自晚明以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滥觞的与封建文化相龃龉的审美现象,逐步积累演化,在19世纪末与西方文明相碰撞而汇合到中国社会整体大变革的历史潮流之中。因此,本研究与以往那些单纯从美术领域内部观察,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变革,解释为一个完整而自恰的绘画语言系统在特定时期对西方绘画观念、手法的被动接受;或是在异己文化力量作用下一次无奈的对自身艺术文化品格的背离与扭曲,取的是不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我力求从与中国社会历史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代审美理想的发展变化,切入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变革的观察与研究,建构一个宏观的审美理想嬗变与具体的中西绘画语言冲突、融合相互动的理论阐释构架,从而将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进行有机的结合。力求使对中国绘画美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理论描述,能够更加科学地展示历史变化中诸多复杂因素之间的关系交织、线索演变及其内在的美学逻辑衔接。 论文共两编七章,可分为叁个部分: 上编共两章为第一部分。描述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语言特点和古典后期绘画品评标准的和谐美品格产生、成熟的历史根据与线索。明清时期,出现了与古典和谐美相异的一些新艺术个性追求和绘画审美中的“怪趣”现象,这一在古典审美文化内部形成的裂痕,与19世纪末西方美术在上海等沿海地区的传播影响相汇合,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酝酿出了以“俗”为特点的与封建文化价值观相颉颃的美术现象,使古典和谐美的裂隙进一步扩大。进入20世纪,在中国社会批判封建文化、抵御外敌入侵,建设科学、民主新社会的时代大潮中;在中西文明冲突、交融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人们于无处不在的巨大社会动荡里切身体验了与过去所不同的真与善、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代与传统、个人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矛盾、对立关系。由此,艺术审美中古典和谐的超凡意境美必然让位于倾向于对立的现实崇高美体验。领时代审美理想之先的新文化变革的

刁意[3]2008年在《林风眠、郎世宁绘画在中西文化融合中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选择二十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在中国绘画史上融合中西的探索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具有创新代表性的两位画家——林风眠和郎世宁进行研究,对两位画家的生平经历、创作环境、艺术主张、绘画技法,以及两者绘画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借以丹纳关于种族与环境的理论来评述两种同是中西融合大同下却各具风流、小异千秋的风格,充分肯定了林风眠和郎世宁两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两者各自的绘画都显现出了各自种族文化的明显特征以及在环境影响下个人融合中西绘画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国人对绘画的审美角度上来看,在内在种族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虽然一位的融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易于被国人所接受,另一位的融合在中西文化的价值对垒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两者的艺术创新都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影响延及当代,两者的艺术创新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之创新亦带来启迪与借鉴。

张龙[4]2016年在《林风眠仕女画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风眠作为中国现代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无疑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绕不过去的拐点或起点。他从西方绘画中提取营养,将西方印象主义以及后现代绘画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意境相结和,并在其绘画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生命体验,被认为是已抵达“东西方和谐与精神融合的理想”的一代宗师。他毕生致力于融合中西绘画,在类似西方艺术的简化形式中植入东方的文化心灵和精神本色,从而开启了自己领异标新并引发持久争议的艺术风格。上世纪中国着名作家无名氏曾经这样预测:“未来的中国画史必将以林风眠为分水岭。”由此可见林风眠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的伟大探索者值得我们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选择林风眠仕女画作为研究林风眠的切入点,因为仕女画题材能够承载作者对“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个人审美情感和艺术实践。仕女画作为林风眠作品中的经典题材,一直在其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相比其他题材,可以说仕女题材一直贯穿着林风眠实践“中西融合”理想的整个过程。本文以林风眠的仕女画为研究对象,以研究林风眠仕女画造型风格和设色风格为重点,通过图像分析和比较研究,力图多方面揭示林风眠仕女画独特风格形成的过程与渊源,并从侧面阐述解析林风眠的艺术成就。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回顾林风眠仕女画探索创作的心路历程;第二章和第叁章通过图像比较,重点解析林风眠仕女画的风格特征的表现与形成;第四章分析林风眠仕女画艺术价值和意义并总结林风眠仕女画的影响与其艺术启示。

参考文献:

[1]. 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D]. 赵欣歌.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3

[2]. 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 孔新苗. 山东大学. 2005

[3]. 林风眠、郎世宁绘画在中西文化融合中的比较研究[D]. 刁意. 西南大学. 2008

[4]. 林风眠仕女画风格研究[D]. 张龙. 山东理工大学. 2016

标签:;  ;  ;  ;  ;  ;  

从“中西调和”论到绘画的现代转型——林风眠思想和实践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