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国的水利水电项目是相对基础的建设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实现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业内人士都对基础加工施工技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虽然这个过程经历了不少曲折,但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建设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建设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完善。考虑到当前的工业发展需求,探索集体沉降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旨在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质量和水电项目的建设效果。地基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本要素,基础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与基础的支撑是分不开的[1]。本研究将分析和讨论以下内容,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的主要技术。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节软土地基的特征
土壌软土地基是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基础建设环境之一。由于施工环境问题,往往容易出现明显的施工和结构安全隐患。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中,水利水电施工的软土地基处理不仅可以优化原始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基础水渗透问题,而且可以避免基础的不均匀性沉陷。这将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施工安全性和建筑物的稳定性,提高基础的抗压性,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2]。根据过去对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研究,本文认为水利水电施工建设的软土地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就软土来说,通常情况下会表现为土壤空隙较大的情况,大多数软土的孔隙度大于1.2[3]。然而,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软土在干燥后通常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收缩能力,从而便于随后的沉井施工;其次,软土地基承载力较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结构破坏。例如,大多数软土现在具有相对清澈的流体塑性状态。一般来说,低渗透率会增加土壤浓度的饱和度,趋向于成为土壤,并影响后续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二、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的相关因素
1、工程地基渗漏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基础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结构稳定性最重要的基础。基础稳定性对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基础处理非常重要。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稳定性,因此必须尽可能有效地避免泄漏的发生,并且泄漏问题的发生不会严重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基础间隙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工程基础的渗漏,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造成很大的破坏。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有时会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2、工程地基的稳定性
工程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项目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的核心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基础的稳定性尚未达到相应的标准,相应的工程建设问题正在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会大概率出现,最重要的原因是稳定性是由缺乏防滑性能直接造成的,系数相对较低,对整体用水和水电工程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在一定的施工阶段,相应的施工方案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但基础不稳定,基础难以在项目的实际运行中发挥其原有作用。这种风险隐患会对项目结构的使用寿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并大大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工程地基沉降作用
通常情况下,工程地基在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沉降问题,而如果沉降的系数超过既定的标准,就会造成工程结构出现某种程度的损坏,例如,裂缝、变形等一系列相关方面的问题。工程地基沉降通常情况下是在地质条件的直接影响下产生,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规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系数过大的问题,并切实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沉降技术有效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1、在地基处理工作中应用锚固技术
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场地和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锚固技术在基础水利水电工程处理技术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主要在山区进行,但锚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量。在锚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学习相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同时,以项目的水文资料为基础,必须有针对性地实施锚固技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一般情况下分成两类,其中一种是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另一种是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这两类技术分别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整体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应力管桩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出现管桩沉降时,要适当采取射水法、锤击法、静压法、震动法等措施,在这些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锤击法和静压法。
3、水泥土防渗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水泥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将水泥浆注入地基,水泥和水进行充分反应后,形成一定强度,这个强度只要达到了规定值,就可构成水泥土,水泥土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该工程地基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强工程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土壤的质量、密度以及相关水泥掺入量的多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质量,所以在进行水泥制备以前,必须将有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从而满足水泥土的质量要求。
从水土保持角度而言,将水泥土向沙层中沉压,可以有效防止在该工程位置出现水土流失,水泥浆的压入量要按照沙层深度以及地表硬化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原有基础上使其强度以及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四、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的应用
研究可以发现,就该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其地基基础应用的主要处理技术表现为以下两种:即混凝土基础施工以及高边坡加固施工两种。根据对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地理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拟进行施工的区域首先要针对施工区域表面的砂石、鹅卵石等软土物质进行情况,避免这一部分物质在后续的施工中由于渗水性过大的问题影响该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工程水坝建设中可能由于鹅卵石和砂石等物质造成的基础压力异常问题。而后,将砂石、鹅卵石等物质除去后,施工团队应通过凝固、稳定性的物质进行回填,帮助水利工程构建质量更好、防渗能力更前的地基结构。与此同时,如果该方法施工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效果,就可以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选择钢筋等固定性、承重能力更强的方式进行施工作业并在能够稳定衔接后以震荡的方式取出灌注管,从而逐步改善该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的基础效用。例如,就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环节来说,工程中大都应用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地基基础的使用,实践中发现,针对这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应用C35级的空芯桩或实际界面不大于300毫米的实体桩,均能获得较为显著的地基基础施工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利水电项目的发展也有了质的飞跃。基础处理建设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根本任务,对项目的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整体施工质量,重点关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建设中包含的相关因素,特别是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基础处理技术。必须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要求,从根本上促进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和完成。
参考文献
[1]魏静.探究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6.3(06):58-60.
[2]罗菊香.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7 (19):141.
[3]王巍.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探析[J].丝路视野,2017 (21):95.
论文作者:丁访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基础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地基论文; 稳定性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