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_和平宪法论文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美论文,日本论文,禁令论文,其对论文,同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874(2014)06-0048-14

       2014年4月1日,安倍内阁会议正式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既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在放宽日本武器出口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此前,日美同盟在体制上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武器出口三原则”和放弃国家拥有交战权的日本宪法第九条。如今,第一个体制上的限制已经解决,第二个限制也正在突破。随着作为日本战略调整的重要步骤——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的持续发酵,进一步厘清日本防卫产业(即军事工业,战后日本不能拥有军队和军事工业,与此相关均称防卫)与武器出口管理的传统特点、武器出口放宽进程的特点及其对日美同盟产生的深远影响等,显得更为急需和紧迫。本文尝试就此展开必要的探讨。

       一、日本的防卫产业及武器出口管理

       要分析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就不能不谈及日本防卫产业及武器出口管理传统上的特点,后者是纵深探究前者的基础。

       日本防卫产业在二次大战中急遽发展,成为军国主义的帮凶。战后,防卫产业迅速恢复,并随1954年日本防卫厅、自卫队成立,不断扩张。1954年,日本政府把航空作为防卫产业的核心技术予以重视。后来,又将航天、导弹和电子产品加入其中,日本的防卫产业发展渐次推进。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在防卫硬件及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其防卫产业投入增长率接近北约成员国的水平。日本防卫产业发展对日美同盟是否构成冲击,一直被美方所关注。但直至90年代,美国方面仍然认为日本防卫产业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限制。

       第一,日本的防卫产业与美国相比,无法等量齐观。日本大部分的防卫合同承包商兼跨军民两个领域。1990年,日本前十位的防卫合同承包商的防卫产品销售占全部销售额的比例低于30%。与此相比,美国自二战开始以来的防卫产业已经高度专业化,300家美国的防卫合同承包商的防卫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约80%。①可见,日本的防卫产业,在核心竞争力、产品比重、销售额度等方面均是民用优先。

       第二,日本防卫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国外的购买价格。长期以来,在日本防卫产业领域存在一系列限制因素,主要包括研发资金较低、国内装备订单少、预算受限制、生产和营销经验少、流水线生产规模小,再加上一个体制上的限制——“武器出口三原则”,导致其国内生产的防卫产品成本比从国外购买价格高。无疑,这限制了日本防卫产业的发展。

       因此,美方认为,在日本防卫力量结构中,日本防卫产业不会排挤美国的军工企业和技术,两国的产业是互补的,日本不会减少对美国军工企业的依赖。②当然,日本的武器出口也不会对美国在世界的军火销售构成冲击。

       进入21世纪,日本防卫产业的发展相对稳定,前十名防卫合同承包商逐渐确立下来(参见表1)。

      

       资料来源:"A Contracts-Based Survey of Developments in Japan's Defense Industry",October 28,2013.https://csis.org/publication/nspir-current-issues-no-36-contracts-based-survey-developments-japans-defense-industry。

       目前,日本的防卫产业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防卫产业增势稳定且重视增长质量。2000~2011年,防卫采购的支出从2000年的74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97亿美元,占防卫总支出的比例从18.6%减少到16.7%;防卫研发占防卫总支出的比例从2000年的2.4%增加到2010年的3.4%。③从日本防卫合同收入趋势及防卫采购支出变化来看,日本的防卫产业增势稳定;从防卫研发的比例变化来看,日本的防卫产业重视增质而非增量。

       第二,防卫产业所生产的防卫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重较少,税收占各自全部收入的比例较少。例如,在2012年,三菱重工是8.5%,除了日本电气(NEC)是28.7%之外,排在日本防卫产业前十名的其他企业分别摇摆于0.2%~11.4%。④这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防卫产业的情况存在相似之处。

       第三,防卫合同承包商在防卫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均衡。在日本国内的防卫产业中,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日本电气等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而其他防卫合同承包商所占份额较少。

       第四,防卫合同承包商无法独享日本防卫市场。在日本的航空航天与防卫市场内居前四位的是:三菱重工占40.7%,欧洲宇航防务集团(EADS)占6.5%,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占4.5%,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Finmeccanica)占1.3%。⑤日本航空航天与防卫市场包括民用与军用航空航天、防卫采购,防卫采购包括设备、零件及维修,防卫费开支的其他因素诸如人员和建筑不包括在内,防卫电子设备及航空航天包括在防卫部分。

       可见,日本防卫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2013年日本的防卫支出在时隔11年后开始增长,体现出其防卫产业将在未来得到提升。但如何管理拥有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的日本防卫产业和武器出口,无论对于日本还是美国及国际社会,都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事实上,直至2011年,日本对武器出口多持谨慎态度,即使有微调,也是为迎合美国的需求。1952年,日本加入第一个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巴黎统筹委员会”。1967年,佐藤荣作政府禁止日本向特定国家出口武器。当时,“武器出口三原则”存在支持美国展开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战略意图。1976年,三木武夫政府禁止日本出口所有武器并禁止转让防卫技术。1983年,中曾根政府时期对武器出口禁令有所松动,即有限放宽了对美国的技术转让。

       长期以来,日本通商产业省(2001年改名为经济产业省)是管理包括武器出口在内的出口产品的权威部门。1949年公布、1998年修改的《外汇及外贸管理法》,是对日本武器及商品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法规。1954年,日本《武器生产法》生效,授权该省管理并规范日本的武器生产。(参见图1)

      

       图1 日本出口管理机构图

       资料来源:Overview of Japan's Export Controls(Third Edition),Center for Information on Security Trade Controls(CISTEC),p.3,2012,http://www.cistec.or.jp/english/export/。

       可见,多年来日本的武器出口管理被置于一个既定的程序化的体系之中。安全出口管理政策处负责出口管理的制定、立法及行政,安全出口许可处负责审查许可申请和发放许可,安全出口检查办公室负责执行检查以防止非法出口。事实上,日本的武器出口被嵌入这一制度之中。

       然而,随着“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出炉,原本被包裹在程序化管理体系内的武器出口,已然发生巨大变化:(1)新三原则规定,日本不向明显妨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出口防卫装备;对允许出口的情况进行限定和严格审查;出口对象将防卫装备用于目的之外或向第三国转移时,需经日本事先同意并置于适当管理之下。⑥不难看出,其出口原则更加宽泛。(2)“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通过内阁会议而非议会讨论的出台路径表明,武器出口审查、管理的最终裁决权已经牢牢控制在内阁会议,庞杂的所谓武器出口管理体系由原本程序化的制度约束转变为完全受制于行政首脑的主观决策,日本武器出口管理脱离了议会的讨论与程序化的制度约束。总之,日本武器出口管理的“新原则”事实上走向了可根据内阁判断而进行随意解释的“无原则”。

       二、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

       从2011年至2014年,日本渐进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美国一直采取纵容和支持政策。

       (一)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的解释由狭窄向宽泛转化,手段由技术转让向多种“例外”转化

       日本对武器出口禁令放宽的条件解释由“世界和平”、单一美国例外,向“人道主义”、“和平与国际合作”及“联合研发”转化;放宽手段从以技术转让为突破,向以“例外”为常态并将“例外”常态化为新的规则。

       此前,为了在遵守“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前提下迎合美国、提升自己,日本政府在武器出口禁令中开了个“天窗”,即把向美国转让防务技术作为“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例外,并且认为这种防务技术转让的法律依据是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1985年12月双方缔结的《转让军事技术的详细安排》以及2006年6月双方关于武器和防务技术转让的换文,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的解释集中于支持美国、服务于日美同盟。

       尽管自民党麻生内阁时期和民主党菅直人内阁时期先后通过两份“防卫问题恳谈会报告”,引发了日本政界对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的讨论,但直至野田内阁和安倍内阁时期,日本对松动武器出口禁令的解释才开始实质性拓宽。2011年12月27日,民主党野田内阁安全委员会表示同意放松武器出口禁令,以使日本参与伙伴国的武器出口、研发和生产,并为人道主义援助提供防卫装备。后来的安倍内阁则进一步认为,根据“武器出口三原则”,在两种情况下武器出口是允许的——“对和平与国际合作有贡献”和“国际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

       诚如前文所述,日本以往主要以对美国的防务技术合作和转让为手段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而在2014年2月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安倍表示政府已经允许21宗武器出口作为“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例外,并宣布开始着手制定新的武器出口指导方针。⑦可见,日本不断以“例外”侵蚀和冲击“武器出口三原则”,并最终将“例外”常态化为新的规则,“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得以出现。

       (二)日本的武器出口对象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即日本的武器出口对象由美国向多国、由国家向国际组织转变

       最初,日本武器出口对象仅限于美国。随着日美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上合作的加深,2011年,美国国防部敦促日本对“武器出口三原则”制定一个“例外”,以允许美国向欧洲出售在日本研发的导弹拦截设备。⑧2012年4月10日,野田佳彦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东京签署协议。日本与英国决定联合研发武器,这是日本自对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制定“例外”之后,第一次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就防务设备的研发进行合作。其他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和法国,也表示有兴趣与日本就防务设备展开合作。2013年6月,在亚洲安全峰会上,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与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同意两国将开启联合武器开发的谈判。2014年年初,安倍在访问印度时表示,日印将就US-2水陆两用飞机出售展开专门的工作组会议,以推进日印武器出口合同的达成。

       目前,在安倍的大力推动下,日本武器出口的对象向更多国家及国际组织拓展的趋势明显。2013年12月,发生了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南苏丹向韩国军队提供子弹的事件。通过这一事件,日本政府试图解禁向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相关的国际组织出口武器。关于联合研发,“武器出口三原则”规定,零件和技术不可以向未经日本事先同意研发和生产的国家出口。但是,2013年3月,对日本下一代主力战机F-35出口零件和技术,内阁官房长官的声明认为,日本有必要参与一个适用于所有拥有F-35战斗机的国家系统,该系统是多个用户国参与的自主式后勤全球保障系统(ALGS)。⑨同月,安倍内阁批准向以色列装运F-35战斗机的部件。可见,日本的武器出口对象在宽泛化,“武器出口三原则”在“例外”的重塑中完成了蜕变。

       (三)日本的武器出口产品由高端向高端和低端并举转变

       最初,日本的武器出口和防卫产业合作主要在高端领域展开。1998年,朝鲜进行导弹发射,日本决定与美国联合研发导弹防御系统。根据合作计划,日本负责鼻锥体和火箭发动机部分,美国主要负责摧毁弹道导弹的杀伤弹头。2005年,日美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九年时间共同开发“标准-3”型系列导弹的改进型。日本的防卫企业也一直在高端领域与美国军工企业展开合作,例如,日本第一大防卫企业三菱重工是美国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雷神公司的供应商,负责生产F-1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系统的电池部分以及AIM-7空空导弹。目前,安倍内阁一方面鼓励日本更积极地参与高端项目的国际合作,例如日美生产联合攻击战斗机;另一方面也推动日本以低端技术进行国际合作,例如在2013年7月,日本计划向菲律宾提供十艘巡逻船;2014年6月,在日菲首脑会谈中双方进一步确认了该计划。

       由此可见,具有巨大潜能的日本防卫产业及武器出口因“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出台而在体制上被解开了束缚。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借美行船,循序渐进,最终成功跨过了限制日本武器出口的“莱茵河”⑩,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之下。

       三、放宽武器出口禁令,短期助力日美同盟

       美国对日本武器出口禁令松动持支持态度。就在2011年日本民主党政府宣布同意放松武器出口禁令后,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表声明:“关于日本(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新标准将对日本支持同盟提供新的机遇并且符合日本对国际出口控制的承诺。”(11)2014年8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鲍勃·沃克在访问日本时表示,日本采取了新的武器出口政策,并且日本国会已经通过了《特定秘密保护法》,应该有助于提高美国与其他伙伴国家的防务产业合作,“这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能力和促进操作方面的合作,从而促进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12)从短期来看,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强化日美同盟。

       (一)增加日美双方的军事能力,从而提升日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日美同盟的整体实力

       日本通过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可以在日美同盟框架下展开联合研发以提高自身防卫科技能力。“在主要由美国主导的海外新武器研发计划中,日本防卫产业已经在效率和技术进步上受到自我限制。这需要修改或者废除‘武器出口三原则’。”(13)为了突破效率与技术进步上的限制,日本甚至不惜忍受在日美联合研发中的自身经济收益受损。例如,2013年,三菱电机与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联合生产F-35战斗机相关发动机与雷达的24个部件。这些部件大约占F-35A全部成本的10%,而且限定在列装日本自卫队的飞机上,考虑到日本防卫承包商获得的订单数量少而劳动力价格高等因素会导致生产成本大约增长150%。因此,由于日本防卫承包商的加入,将导致日本购买日美联合生产战斗机的价格高于直接从美国购买成品机的价格。但是,这种联合生产对于日本企业进一步了解隐形技术及战斗机生产非常重要。(14)同时,武器生产合作的拓展会使日本的防卫产业获得就业、经济、科技、经验及潜在的更大规模市场的收益。因此,日本的防卫企业不仅支持向日本自卫队使用的F-35系列战斗机提供部件,而且已经成功游说在现行政策中指定一个“例外”,即上文所说的ALGS,以使日本防卫企业能够向国外的F-35系列提供部件。可见,以F-35系列战斗机为代表的联合生产范围拓展到哪里,日本防卫市场就有可能延伸到哪里,日本潜在的防卫合作对象就有可能出现在哪里。

       对美国而言,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其经济收益和军事收益同样存在。目前及未来,日本是美制武器的主要买家,而随着武器出口的持续松动,日本可能会买得更多。例如,2011年12月20日,日本内阁正式批准购买28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隐形战斗机。这是日美有史以来最大的武器购买计划,在美国国防预算缩减的现实条件下,其经济收益无疑是巨大的,而其军事战略收益也是明显的,只要日本继续大量列装美制武器,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就会持续。

       无疑,在日美两国经济现状及防务预算都不乐观的情况下,日美之间更紧密的防务产业合作是有必要的。而日本进一步放宽武器出口禁令,使得双方的武器出口与防务科技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在提升各自防务实力的同时,拓展了同盟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同盟整体实力会有所增强。

       (二)推动日本和平宪法重新解释,提升日美同盟的行动力,增强日美同盟的威慑力

       “武器出口三原则”与日本和平宪法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如宪法所宣布的,日本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保持避免以任何方式加剧国际争端的国家信条。这一信条导致了‘武器出口三原则’政策方针的出台。”(15)日本宪法第九条得以存在的条件是:一个具有有限防卫力的日本,一个宣布保护日本的美国,一份只与美国进行防务技术及防务工业合作的武器出口禁令。其中,后者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实质性要件。防务技术及防务工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力。一个具有很强防务技术能力与广泛防务产业合作伙伴的国家,是否愿意继续放弃国家交战权,值得商榷。因此,对日美同盟而言,武器出口禁令是约束日本防卫力发展的安全阀,更是从法制、防务及技术层面维护日本宪法第九条的安全阀。随着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维持日本宪法第九条存在的安全阀也在松动。(16)

       武器出口禁令持续松动,日本和平宪法随之动摇,呈现出多米诺骨牌效应。宪法第九条的核心是集体自卫权问题,而在部分日本人和美国人看来,集体自卫权关系到日美同盟的威慑力。“日本拒绝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同盟合作的障碍,因为这限制了自卫队使用武力。”“这一在合作中自愿接受的约束,在诸多关键方面限制了日美同盟的功效。首先,它限制了日美的潜能从而降低了威慑能力。其次,它限制了日美预防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最后,这一限制同盟合作的约束不仅在危急时刻妨碍了日本防卫力量保护美国军队,并且束缚了同盟应对意外事件的计划。换句话说,这一对日本防卫力量的约束,限制了同盟如何预先设计应对危机,从而降低了同盟备战。”(17)2013年11月18日,一位美国五角大楼高级官员在会见韩国记者时表示,考虑到日本对地区安全的不断努力,美国支持日本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也可以被解释为当任何一个盟友遭到军事攻击时日本有发动反击的权利。该官员表示,“美国政府欢迎日本通过正常国家的角色以贡献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和平”,“我们认识到日本通过改变宪法解释能够增强它的威慑力”。(18)在此,我们既要看到美国期盼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而放大美日同盟威慑力的意愿,也应注意到,继放宽武器出口禁令使武器出口对象多元化后,日本通过重新解释宪法第九条使其武力支援对象多元化,这将有助于增加日本和美国的战略纵深和战略机动能力。

       2014年7月1日,日本临时内阁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显然,这是武器出口禁令放宽的涟漪效应。同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对日本政府重新解释集体自卫权表示欢迎。他认为,这将有利于日本自卫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并使美日同盟更加有效。(19)同年8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也表示,十分欢迎日本内阁最近有关允许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这有助于“对指针作出大胆和重要的修订,允许日本为我们的联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地区和全球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美国政府欢迎日本政府发起的解禁集体自卫权倡议。(20)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在不断侵蚀日本和平宪法的同时,也将冲击力通过体制修改贯穿进日美同盟。2014年10月8日,日美联合公布了《新防卫合作指针中期报告》。报告称双方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双方以及时而有效的方式进行相互支援”,以建立一个更加拓展和灵活的日美同盟。(21)

       可见,“武器出口三原则”、集体自卫权以及日美同盟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日美同盟的支持者看到了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导致集体自卫权重新解释,便于顺利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增强日美同盟实力与行动力,从而贡献于日美同盟的威慑力。

       四、放宽武器出口禁令,长期侵蚀日美同盟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及随之而来的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造成日美同盟强化只是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表象。从长期来看,日本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侵蚀日美同盟。

       (一)不断提升日本的综合防卫实力,美主日从的传统同盟结构会发生改变,最终动摇日美同盟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美主日从的非对称性结构维持了日美同盟的稳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日本一直在美国战略中扮演配角,保持有限的军事力量并依靠美国威慑潜在的对手,如果有必要,则以日本防卫力量进行支援。主要的同盟管理议程集中于日本支援美国的条款。”(22)在安全方面,美国以常规安全手段——常规武器产生的威慑力,以及非常规安全手段——核武器产生的威慑力,为日本提供安全保护。但是,随着武器出口禁令的松动,日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常规武器能力,对美国以常规安全手段提供常规武器威慑力的安全需求会大幅度降低。可见,随着“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松动,日本获得了“保护”美国的能力,而随着集体自卫权的重新解释,日本获得了“保护”美国的法理依据。这样,日本由寻求被美国保护,开始谋求“保护”美国。更有甚者,日本不断宣扬和讨论发展本国核武器的必要性,对美国以非常规安全手段提供核武器威慑力的安全需求,也会不断受到质疑和挑战。

       随着日美同盟结构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转换、日美安全需求由常规武器保护失效向核保护失效转化、日美由保护与被保护向所谓“相互保护”转变,长期以来维持日美同盟稳定的传统结构悉数被颠覆,日美同盟的稳定性将会动摇。

       (二)影响日本和平宪法,日美同盟的合作基础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动摇日美同盟

       在安倍政府看来,“武器出口三原则”与和平宪法第九条,都阻碍了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日本要恢复“正常国家”,先易后难地摘除这两个体制上的限制,无疑是必然的路径。对安倍而言,好消息是,部分美国人认为,放宽武器出口禁令与重新解释集体自卫权有利于日美同盟,这也是安倍政府向美国极力展现的一面。

       然而,随着“武器出口三原则”被“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所取代,以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重新解释,日美同盟合作的基础将被动摇。“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松动和废除,会成倍提高日本的防卫实力。从理论上来说,日本对东北亚及美国的威胁就会成倍增加,即无论是否具有意愿,日美之间具备了确保相互威胁的能力。威胁是指向对方施加消极影响的能力与意愿。至于意愿,会受到国家利益及价值观念的巨大影响。但是,日本和美国的关系,需要清楚:(1)日美同盟的建立是基于美国彻底击败并占领日本的历史事实之上;(2)阻止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两个要件是“武器出口三原则”与和平宪法第九条,后者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而当前者被日本解除后,阻止其成为“正常国家”的也恰恰是美国;(3)日美同盟所宣扬的维持同盟的基础是双方基于共同的价值观,正在随着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及和平宪法第九条的重新解释而被侵蚀。

       武器出口禁令放宽导致和平宪法重新解释,这只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个方面。日本和平宪法不仅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这种理念和价值,根植于对二战胜利的正义性与对战后秩序的尊重,也是日美同盟诞生历史的一种认同。随着现实的发展,美国对日本武器出口禁令放宽及集体自卫权重新解释的绥靖,换来的将是安倍内阁及秉承这种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意志的日本政府的随性。而日本彻底修改美国赋予的和平宪法将不可避免,“武器出口三原则”与和平宪法所基于的理念与价值也将被颠覆。当下,一个否认或者极力掩盖战争罪行,对发动战争的侵略性、战争屠杀、慰安妇等问题没有正确认识的日本政府,已经在价值观上与美国出现偏差,日美同盟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基础将很难存在。有美国人认为:“安倍晋三修正主义的历史评论及质疑此前日本对战争行为的道歉,都是毫无意义的挑衅和事与愿违的。”“奥巴马政府应该清楚地告诉安倍政府,修正主义的历史评论将损害日本与美国的战略利益。”(23)这种认识对安倍而言是一个坏消息。然而,如果美国及国际社会忽略安倍内阁价值观上的危险转向,那么,这对国际社会而言都将会是一个坏消息。

       总之,日本武器出口禁令已经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其发展方向由原则的“禁”转向实质的“松”。据此,拥有巨大潜能的日本防卫产业及武器出口便获得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和进一步提升防卫科技的空间。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正传导式地连续放松对日本及对日美同盟的限制:武器出口放宽、重新解释宪法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扩大日美同盟的战略实力和战略空间等。从短期来看,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增加日美双方的整体实力和战略机动,从而暂时增强日美同盟的威慑力。然而,从长期来看,武器出口放宽以及随后解禁集体自卫权正催生出一个具有强大防卫产业、广泛防卫合作对象和更大防卫空间的日本,维持日美同盟稳定的传统结构与观念将悉数瓦解。

       注释:

       ①Arthur Alexander,Of Tanks and Toyotas:An Assessment of Japan's Defense Industry,Santa Monica:RAND 1993,p.18.

       ②Ibid.,vi,iii.

       ③Joachim Hofbauer,Priscilla Hermann,Joachim Hofbauer,Priscilla Hermann,SnehaRaghavan,Asian Defense Spending,2000-2011.Washington D.C.CSIS,2012,pp.17,18.

       ④A Contracts-Based Survey of Developments in Japan's Defense Industry,October 28,2013.

       ⑤2010年,日本航空航天与防卫市场总收入是414亿美元,占亚太地区航空航天与防卫市场的17.8%。其中,防卫部分总收入是287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69.3%。参见:Aerospace & Defense Industry in Japan,Sydney:Australia,Datamonitor Plc,2011,pp.9,12,13。

       ⑥「防衛装備移転三原則につぃて」、2014年4月1日、防衛省、http://www.mod.go.jp/j/press/news/2014/104/01a.htm。

       ⑦"Govt to Allow Arms Export to Intl Entities",February 21,2014,http://the-japan-news.com/news/article/0001054228.

       ⑧Chester Dawson,"Japan Lifts Decades long Ban on Export of Weapons",The Wall Street Journal,December 28,2011.

       ⑨Ibid.

       ⑩1936年,德国冒险跨过莱茵河,成功进军莱茵河左岸非军事区,当时宣布对欧洲安全负有责任的英法对此持观望和纵容态度。

       (11)Chester Dawson,"Japan Lifts Decades long Ban on Export of Weapons",The Wall Street Journal,December 28,2011.

       (12)Cheryl Pellerin,"Deputy Defense Secretary Meets With Japanese Leaders",Aug.22,2014,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 id=122990.

       (13)Stephen Harner,"Abe's New 'Three Principles on Arms Exports' Deserve Support",January 24,2014,http://www.forbes.com/sites/stephenharner/2014/02/24/abes-new-three-principles-on-arms-exports-deserve-support/.

       (14)Corey Wallace,"Japanese Companies to Manufacture 10 Percent of Each of Japan's F-35 As",Aug.21,2013,http://jsw.newpacificinstitute.org/? p=11012.

       (15)Overview of Japan's Export Controls(Third Edition),Center for Information on Security Trade Controls(CISTEC),2012,p.2,http://www.cistec.or.jp/english/export/.

       (16)参见张景全:《日美同盟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5期。

       (17)Robin "Sak" Sakoda,Japan and Collective Self-Defense:An American Perspective,Nov.13,2013,http://csis.org/publication/japan-chair-platform-japan-and-collective-self-defense-american-perspective.

       (18)"Pentagon Supports Japan's 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se for Regional Security",November 21,2013,http://www.businesskorea.co.kr/article/2248/us-japan-alliance-pentagon-supports-japan%E2%80%99s-right-collective-self-defense-regional.

       (19)"Hagel Welcomes Japan's New Collective Self-defense Policy",July 1,2014,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 id=122591.

       (20)Cheryl Pellerin,Deputy Defense Secretary Meets With Japanese Leaders,Aug.22,2014,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 id=122990.

       (21)「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の見

しに関すゐ間報告」、防衛省、http://www.mod.go.jp/j/approach/anpo/sisin/houkoku_20141008.html。

       (22)Sheila A.Smith,"Feeling the Heat:Asia's Shifting Geopolitics and the U.S.-Japan Alliance",Jul.9,2013,http://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13078/feeling-the-heat-asias-shifting-geopolitics-and-the-u-s-japan-alliance.

       (23)Bruce Klingner,Derek Scissors,Ph.D.,"Japan Should Prioritize Future Policies over Revising the Past",July 22,2013,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13/07/japan-elections-security-and-economic-reforms-after-ldp-s-landslide-victory? ac=1.

标签:;  ;  ;  ;  ;  ;  

日本放松武器出口禁令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_和平宪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