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素材积累论文_杨燕

浅谈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素材积累论文_杨燕

杨燕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100080

【摘要】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因素,习作材料主要靠生活积累。笔者尝试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表格式积累——规范又清楚;利用素材表——丰富习作活动;使用素材表——前后对比见成效;改进素材表——分类并补充。相信学生通过不间断地仔细观察、认真积累,那种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变。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072-0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因素,任何文章都由一定的材料加工而成。材料来源于生活,然而等到写作时,再去观察、体验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因此,写作材料主要靠生活积累。[1]有的学生写作文时总是苦于无事可写,就是因为缺少积累。我所在的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总认为天天关在学校里,哪有那么多事可写?还要感人的,还要有新意的,更是难上加难。粗听起来,会认为他们的想法是对的,细想起来,其实不然,我们常说,生活处处皆作文,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勤于记录的笔。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细小之事作为素材积累下来,形成自己的素材宝库,那么,习作中的事例一定是鲜活、生动的。因此,我尝试指导自己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在已有的“词语积累”、“诗词积累”等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上了一项“素材积累”。

一、表格式积累——规范又清楚

我先和学生们探讨、规范一定的积累格式,问他们,一件事最重要的要素是哪些?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等,其实,学生们说出了记叙文的六要素,从中我们一起提炼出素材积累的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例简述”和“主题要点”。有了基本要素,定了一个“校园生活”主题,学生们开始积累,巡视了一圈,但发现仍有的人抓耳挠腮地不知如何下笔。于是只好叫停,从完成的同学当中选择一个不错的积累作为例子,给大家做了一个表格式素材样式。如下 表:

表1 “校园生活”素材一

地点:老师办公室人物:我和老师

事例简述我上周因病耽误了一些课,今天返校后,老师利用一节自习课帮我补课。老师要我借来陈艺凡的笔记本,又把自己写得密密麻麻的教材借给了我,要我借助这些笔记自学落下的课文。老师说我语文好,一定有自学能力,我利用这些笔记,学了好几篇课文,真的读懂了不少。

主题要点被老师关心,我很温暖。

表格呈现出来,一目了然,能很快提取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例”等几大要素的相关信息,而且条目清晰,指向明确,很容易填写。

有了这个样品做参照,学生们好像找到了感觉,开始认真地写了起来,第一次布置每人写四个素材,代替日记,晚自习前交。

经过两个月的尝试,发现学生们生活的视野打开了一些,比先前丰富了。和日记相比,素材积累表有它独特的优势。每天写日记其实是在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也是在积累生活经验,是提高作文的好方法。但是,多数孩子记流水帐式的表述只是对信息进行了储备,并没有进行筛选。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常常说选用的材料没有突出主题,现在看来,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筛选信息的意识。有了素材积累这样的表格,例如有主题、有对应主要事件,缩小了信息的范围,那么“典型”不就容易找了吗?

二、利用素材表——丰富习作活动

我和学生们一边按表格的方式积累素材,一边围绕素材表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1、评选最佳素材。

具体做法是,每人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三个素材,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再推荐三个素材,最后在班级选出“十佳”。推荐和评选要有理由,从同学们填写的理由来看,大家评选的标准定在了与众不同的,好玩有趣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三个层面上,可喜的是全班七组推荐的二十一个素材没有雷同,而且还指向了以往习作中不曾挖掘、不曾发现的区域,如从电视、广播中、学校升旗仪式上获取的素材等。这样的评选与交流,让同学们素材积累的视角变得更加多样,促使大家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习作选材时,主题变得更加鲜明、新颖。

2、根据素材进行命题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下表:

表2 “校园生活”素材

时间:晚自习地点:教室人物:我和陈一诺

事例简述晚自习时,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左看看右看看,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写作业,真希望能找到教我的人。正在我犯难的时候,小家长陈一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指着题讲给我听,不厌其烦地讲解好几遍,直到我明白为止。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她。

主题要点有朋友真好!

同学们根据以上素材命出了许多新颖的题目:《有朋友的感觉真好》,《乐于助人的朋友》,《让我感动的一件事》,《真正的朋友》,《互相帮助》,《晚自习发生的一件事》,《我收获了友情》,《友谊的力量》,《我要谢谢她》……

3、把素材变成作文。

解决了“米”的问题,做饭就顺理成章了。让学生尝试给选定的素材,加个开头,添个结尾,中间部分多说几句,再丰富几行,小短文便写成了。经过几次训练,快的二十分钟,慢的三十多分钟,一篇习作的草稿跃然纸上,虽然语言还需加工润色,但是一篇文章的“架子”已经搭好,改起来俨然容易很多。这样做,降低了学生习作的困难程度,学生也会感觉到“素材就在身边,作文就在手边”,可写的东西逐渐增多。

4、根据作文题目选素材。

根据题目选素材的时候可以把素材表进行一下改变。

四年级第二学期练习写《我敬佩的一位老师》,教师先对题目进行解读,学生理解“敬佩”后,变更设计素材表格,让学生从三方面准备素材,如下表:

表3 作文前素材准备

我敬佩的一位老师敬佩他/她的原因:某位老师的品质或技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举一两件具体事例体现:(每个例子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有了平时素材积累的经验,这个表格填起来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主要是敬佩的原因和具体的事例要相符合,学生填完后教师要对表格做适当地评价。要写一个自己敬佩的人,就必须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这个人的品质和技能,这样才会让人信服。明确了主题,梳理了敬佩的原因,就能找准对应的事例。

三、使用素材表——前后对比见成效

经过连续几个月填写素材积累表的训练,同学们越来越能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小事的本领也增强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写事,恰好和指导素材积累前让学生写的作文是一样的。学生有的写校外的事:上课外班妈妈不辞辛苦送来饭菜,参加舞蹈/唱歌/演讲比赛的经历,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第一次买/卖东西,学会了游泳,亲手种下一颗小树苗,浪费粮食的教训等等;有的写一次家务劳动,如洗碗、洗衣服、包饺子、煎饼、炒鸡蛋、烤饼干等等;有的写校园内的一件小事,如捡起地上的一片纸,科学课上有趣的小实验,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爱,一次失败的考试,主持升旗仪式,参加消防演习,借书的经历等等;还有的写参加过的社区活动……明显感觉,使用素材积累表后,学生选取的材料比以前丰富、宽泛了,引用的事例比以前新颖、典型了。

四、改进素材表——分类并补充

假期里,学生们还尝试按照自己的标准对积累的素材进行分类。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学生根据人物进行了分类:和老师有关的,和父母有关的,和同学朋友有关的;有的学生按地点进行了分类;有的孩子按情感进行了分类:喜、怒、哀、乐。真是小看大家了!全班交流,横向比较之后,有的学生还说有的素材放到这一类也行,放到那一类也行,这就是素材之间的“交叉共享”。

学生们对素材分类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发现,在学生的素材中关于人物分类里很少涉及与陌生人相关的素材,在情感分类里缺少理性思考的部分。我还应引导学生补充缺少的部分,并和学生们一起尝试建立、健全素材积累库,对素材进行不断地补充和更新。

关于素材积累的尝试可能还不成熟,不过我相信,通过不间断地仔细观察、认真积累,那种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变。

学生的习作资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资源,即学生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间接资源,即课本、书籍、报刊或影视资料等等。对于直接资源的获取,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多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加强课内外的沟通与联系等等。对于间接资源的获取,主要是指导学生善于积累,摘一摘、抄一抄、听听记记、剪剪贴贴等等。

在今后的指导中,教师还应该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以及学生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2]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7—3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杨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作文指导中的素材积累论文_杨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