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4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论文_后启燕

后启燕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儿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研究蓝光治疗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的临床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评价。方法:将3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蓝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4.1%,而对照组仅为76.5%,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在今后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中值得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蓝光治疗;治疗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03-0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患儿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严重损害,通常情况下都会导致患儿的黄疸指数明显增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脑病,严重情况下会对患儿的脑神经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可能致残或致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3]。本文通过对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我国今后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疗方案,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患儿为研究对象, 3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当中,男性12例,女性22例;受围产因素影响的患儿有5例,其它形式感染的患儿有3例,多因素混合的患儿有5例,原因不明的患儿有7例,母乳相关性黄疸的患儿有10例,重度病理性黄疸的患儿有4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均具有较为典型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症体征;将3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实验组中,患者采用蓝光治疗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治疗。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并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状、年龄上都较为类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1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阶段性的康复治疗。实验组中1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均接受蓝光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1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进行多次间歇式的蓝光照射治疗,在照射过程中需要用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眼睛,利用尿不湿保护患儿会阴,在连续照射12小时后停止12-18个小时,平均照射时间为48小时,在蓝光治疗过程中需要适当为患儿补充5mg核黄素,一天3次,连续3天。

1.3观察指标

治愈: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疗效指数≥60%;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治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数据间的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规范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定,两组患者经过实际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而对照组仅为76.5%,如表1所示,通过两组护理数据比对,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有1例患儿出现腹泻,发热不良反应,采取相关措施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9%。

3.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致病原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据患儿的临床病症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别为围产因素、多因素混合、母乳相关性黄疸、感染因素、溶血因素与原因不明的情况,这些致病因素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与患儿自身情况的影响,致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情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4-6]。蓝光治疗作为我国临床医学领域应用效果极佳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实践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诊疗的过程中具有极其显著的应用优势。在本次蓝光治疗的过程中,实验组17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在接受蓝光照射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腹泻等并发症情况,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病情逐渐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蓝光治疗对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有着极为显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小,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情况。笔者通过将传统治疗模式与蓝光治疗进行分析与比较,充分说明了蓝光治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越性,为我国今后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模式。

综上所述,蓝光治疗,作为当下理想化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具有全面性、实用性的医疗效果,能切实有效的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在我国今后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过程中,这种治疗方式值得广泛的应用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夏昌华,陈鸿梅,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 -270.

[2]周建国,吴晓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8(10):832.

[3]邓芳.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方法选择[J].中医科学院杂志. 2010,10(03):11-13

[4]熊莉.健康教育实际应用于黄疸患儿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69 -270.

[5]孙俊杰.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护理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10,28(10):832.

[6]赵淑娟,赵兴娥,李庆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治疗方法选择与案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疾病杂志. 2010,10(03):11-13

论文作者:后启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4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论文_后启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